“一庭三所+”多元解纷机制发端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时堰人民法庭,它是由法庭牵头,派出所、司法所、劳动服务所支持,综治、信访、自然资源和规划、税务、市场监督、村居社区、行业协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该项机制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总结推广,被江苏省委机关刊物《群众》推介,并入选江苏省盐城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多方联动,画出最大“同心圆”
如何擦亮“一庭三所+”多元解纷机制这块“金字招牌”?为此,时堰法庭全力精打一系列“组合拳”。
积极健全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开展“一庭三所+”共建和谐乡镇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法庭一家“单打独斗”向多方力量“共同治理”转变。
积极分析研判。实行一周一碰头,组织联动成员单位召开会议,梳理掌握纠纷动态;一月一调度,筛选出10件重大复杂纠纷案件,逐一包案化解;一季一研判,向党委政府通报矛盾纠纷处置情况,汇集分析发展趋势和苗头性问题。
积极延伸触角。坚持以季报、年报两种方式对涉诉纠纷进行统计,找出成讼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辖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突出排查预测,对外来租户、留守人员、矫正对象、重点企业开展矛盾纠纷日常排查,掌握矛盾纠纷“第一手”信息。
久久为功,“红利”不断涌现。2019年,时堰法庭受案数继续下行,同比下降6.3%。该庭辖区“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连续5年位于3‰以下。
高位推进,找出最大“公约数”
针对辖区不锈钢、耐火材料等企业众多的特点,时堰法庭积极与“三所”及相关行业协会共同制定《涉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弃企逃债、集体讨薪、重大伤亡赔偿等社会影响大的纠纷,法庭第一时间介入,提供调解指导意见。
与开展巡回审理结合。时堰法庭精心选取乡村易发生且具有典型意义的赡养抚养、相邻关系等纠纷,到案发地公开开庭,让巡回审理成为群众热捧的“香饽饽”。
与助推基层稳定相融合。相关基层组织、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一庭三所+”工作,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力解决,有效减少了辖区内重大矛盾纠纷的发生和激化。
汇集抓手,凝聚最大“助推力”
时堰法庭积极深化“三项机制”,汇集多种工作抓手,全力助推“一庭三所+”多元解纷机制。
深化分类施策机制。对一般纠纷,由驻庭人民调解工作室直接“坐诊”调处;对婚姻家庭、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等多发易发纠纷,由各专业调解委员会“分诊”调处;对重大疑难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纠纷,邀请“三所”及基层组织共同“会诊”调处。
深化法官村长机制。时堰法庭厚植“法官村长”品牌优势,选取6个矛盾纠纷多发村居,构建“一网格一法官”工作模式,着力发挥“法官村长”化解矛盾的作用。
深化庭所共建机制。与劳动服务所开展“加强庭所共建、共建劳资和谐”活动,引导劳资双方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与派出所互通情况,协助处理人身、财产侵权等纠纷,通过治安调解化解纠纷;与司法所及时联系,对一般民商事纠纷主动参与,由相关人民调解组织处理,避免纠纷成讼。
近3年来,时堰法庭从源头调处各类纠纷297起,开展法治宣讲46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135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