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出新规 规则合理亦合情

2020-09-28 09:10:3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冉冰洁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危急时刻为了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而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法律武器。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坚决依法认定,切实矫正“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正当防卫,本应是推动公众同不法行为作斗争和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一些片面强调防卫对等,强调“人死为大”等混淆舆论的声音,使社会公众对于正当防卫这一合法手段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上述《意见》的出台,制定了更为精确的正当防卫认定标准,将正当防卫与现场情景结合考量,切实厘清正当与过当之分,使得司法更有温度,合理又合情。

  一方面,正当防卫新规为法官依法办案提供了合法依据,有利于维护法律权威。近年来,昆山反杀案、赵宇正当防卫案等多起涉正当防卫案件引发社会热议,人民群众对于法律保护有着新的期待,同时也暴露了在司法实践中要进一步明确对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运用。《意见》对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意图条件等进行了更为明确的界定。特别是在当事人之间因琐事发生争执引发打斗的认定防卫行为的情形下,《意见》规定“有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的,还击一方的行为一般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要求在案件性质的认定上要结合过错,避免司法裁判受外部压力的影响,绝不能为息事宁人而违背法律原则。这既符合立法精神,又符合人之常情,更有利于树立正确导向,提升司法公信力。

  另一方面,正当防卫新规更合乎情理,有利于实现裁判结果在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上的统一。《意见》强调,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的具体情境,充分考虑防卫人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立足具体案情,依法准确认定、综合考量。不法侵害往往事发突然,防卫人在本能的情况下很难准确进行理性把握,因此,该《意见》要求司法实践中法官要充分考虑防卫人事中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来进行判断,不能脱离防卫情境强人所难。这一规定,是让司法站在法律和现实情况下守护公正,让法律更有温度。

  正当防卫是引导社会公众敢于和善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在赋予当事人自救权利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防卫权被滥用。《意见》对于以防卫为名进行不法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故意以语言、行为等挑动对方侵害自己再予以反击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司法实践中,同样要以此为审查重点,切实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避免认定失当,让司法认定的尺度更加严谨。


 

 

 
责任编辑:罗一坤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