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智慧诉服"助力多元解纷迭代升级
2019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被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智慧诉讼服务项目建设试点,大力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示范法院”。
智慧法院APP
将服务延伸到“掌上”
“前些天我去了北京,按照现在的防疫政策不能进入相城区法院,幸好在门口的24小时自助服务机器上就能完成立案,后续文书也可以自助打印,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6月29日,在相城区法院24小时自助诉服中心,当事人于女士称赞道。
2019年下半年,相城区法院不断深化“智慧审判苏州模式”,升级改造原有立案大厅,建成以电子诉讼服务为核心,贯穿诉讼服务大厅、内外网络和移动端服务,一网通办各项业务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诉讼服务。
走进800多平方米的诉讼服务中心,导诉服务区、自助服务区、窗口接待区、法官接待区井然有序。在窗口接待区,袁律师递交材料十几分钟后就收到了带链接的短信通知,点开即可查看电子档的立案送达材料,完成立案。
“第一次来法院打官司,不会写诉状,有了模板参考,一下子就搞定了。”李某遇到房屋交易纠纷,在导诉员的协助下,在便民书写终端选择相应的案件起诉书模板,很快就完成了文书制作。
除了窗口服务,诉服大厅内还设有自助立案、文书送达、联系法官等便民服务终端十余台,当事人可以轻松地完成自己的需求。该院还依托“苏州智慧法院”APP,将服务从网上延伸到“掌上”,为当事人提供多元化解、诉讼服务、执行事务、公共服务四大类36项事务的查询、办理和跟踪反馈。新的诉服大厅实现了人工服务、自助终端、手机客户端等线上线下资源的实时互通,使传统单一的人工立案服务完成了向立体化、综合化服务转变。
作为苏州法院“智慧诉服”试点单位,相城区法院率先构建“小前台、大中台、长后台”的“全域”新诉讼服务工作模式。对当事人提交的苏州范围内其他法院的立案申请等,均予以收取,并经内部流转至相应法院办理,完成后线上通知当事人。
周律师家在相城,在获悉相城区法院开通跨域查档服务后,赶来调取当事人在吴中区人民法院案件材料。相城区法院发出申请2分钟后,吴中区法院授权批准。周律师根据法院提供的条形码,扫描后即在大厅阅览电子卷并顺利打印相关材料,前后耗时不到10分钟。
“新服务模式下,上半年我院提供全市域立案、送达、递交材料、查询、受理保全申请等各类诉讼服务2262次,保证当事人的需求就近能办、异地通办。”相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黄伟丰介绍。
依托网格
把“法庭”移到家门口
北桥街道盛南社区居民蔡大妈在社区管理的菜场内不慎摔伤,对社区该承担多少赔偿责任双方一直没法确定,蔡大妈多次投诉。听说社区有了网格法官,她在网格员的指导下,通过“网格通”APP提交了调解申请。6月9日,渭塘法庭庭长干文建按照在线约定的时间来到社区,提供上门“问诊”服务。
在干庭长的主持下,街道司法所所长,社区书记、副书记、网格员,菜场负责人以及蔡大妈一家充分发表意见。在向专业机构鉴定人员进行伤情咨询后,干庭长对蔡大妈受伤后的营养、护理、误工“三期”进行了准确界定,据此确定了社区的赔偿金额。
“这事我跟社区协商了多少次都没个结果,这次法官主持调解,他说的话既讲法又在理,我当然心服口服。”达成调解协议后,蔡大妈终于了却一桩心事,社区赔偿款的支出也有理有据。
相城区法院在全区12个板块设立审务工作站,大力推进法官进网格,62名法官和助理全部下沉到149个二级网格,通过“网格通”APP,法官与网格居民可以进行线上零距离交流沟通。
“黄法官,度假区不少企业全面复工了,网格员向我们反映,企业关于因疫情影响放假期间工资如何支付还存在不少疑问……”3月10日接到线上预约后,相城区法院民一庭副庭长黄坚立即安排,于13日来到阳澄湖度假区为相关企业进行释法,明晰了不同时期企业支付工资的标准和方式,从源头防止了与员工之间可能产生的纠纷。
2019年以来,相城区法院青年法官组成“巡回宣讲团”,以调解技巧提升、集体资产租赁纠纷预防等为主题,为人民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讲座培训十余次、受众近2000人次,有力提升基层解纷人员综合法律素养。疫情期间,该院第一时间发布《关于企业涉疫情经营与交易法律风险提示20项》并印刷成宣传册,主动赴网格内的企业开展送法活动38次,解答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法律困惑,相关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推广报道。
“飓风”系统
让防疫办案“两不误”
“示证功能很强大,不仅比原先的系统更清晰,还能进行标注,效果一点也不亚于面对面质证,保障了庭审中的平等对抗。”6月5日,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在相城区法院网络法庭开庭。屏幕前,原告代理人对该院改良后的“飓风”庭审系统连连称赞。
原来,该案被告因涉嫌其他刑事犯罪案件被监视居住,无法现场出庭。相城法院通过公安机关向其送达材料,并且在民警协助下进行在线开庭,庭后一周内即判决,及时保障了原告合法权益。
记者了解到,除了该案原告代理人提到的质证材料实时标注功能,“飓风”系统还支持本地开庭、在线开庭,尤其适合本地、在线混合开庭的多场景应用。同时,重点改良了音视频传输技术,解决了画面卡顿、串音等问题,有效保障诉讼参与人庭审感觉的亲历性。其庭审音视频、庭审笔录等司法信息从生成到存储均在内网完成,保障庭审数据安全。
在诉前调解工作中,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无法来到法院,也可以进行在线调解。一起标的额为232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一方当事人的律师在奔赴外地的行程中,另一方当事人在家中,调解员在智慧诉讼服务中心的调解室内,三方三地,仅用了30分钟,就快速便捷地化解了矛盾。
“在出差的车上就调结了案件,不光省去了我来回路上的好几个小时,还不影响工作,省心省事又省时,这样的司法服务真正贴近了群众。”参与调解的当事人律师为法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点赞。
线上忙不停,线下更不轻松。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要求,实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的目标。今年3月底以来,相城区法院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道交”案件采取集中化解的模式,总结前期黄埭法庭试点经验,统一案件裁判尺度和损失认定标准,结合要素式审判工作法,开辟“专线”分流“道交”案件。诉前,由法官助理指导人民调解员组织双方开展诉前调解,调解不成的立即转入速裁组开庭审理,疑难复杂案件交由专业团队审理。案件流转环环相扣、畅通无阻,平均审理时长缩短一半以上,纠纷化解效率大幅提升。
相城区法院副院长吴宏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相城区法院开展在线诉讼活动4043次,占全部诉讼活动的91.9%;收案6875件,审执结6525件,结收案比94.91%,列全市第一,全省第十三;结案率同比增长2.71%;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3.26天;审判质效在疫情大背景下逆势上升,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不误”。
在线平台
“微解纷”解决大问题
徐国芬是来自相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优秀调解员。今年3月,相城区司法局专门成立“芬姐调解工作室”,进驻法院非诉讼服务分中心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王某通过微信向尹某购买口罩,但事后尹某未按时交付并拖欠9.8万元货款未予返还,王某通过网上立案将尹某诉至法院。徐国芬接到委派后,通过“江苏微解纷”在线服务平台联系双方,得知尹某本想拿到货后再发货,可他也一直未拿到口罩的情况。徐国芬便向王某阐明尹某也是受害者,并不是无故不退还剩余款项。考虑到被告尹某身在湖南,到法院参与调解存在困难,她向双方释明在线调解的优势,双方均愿意通过“江苏微解纷”平台进行在线调解并申请司法确认。
经过徐国芬耐心细致地引导双方协商沟通,王某与尹某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约定退款由尹某分期支付,随后在线申请司法确认。法院速裁法官接到申请后,很快办理立案并进行司法确认。
该案的快速圆满解决,充分体现了“江苏微解纷”平台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中的优势。整个矛盾纠纷的解决全部通过线上平台解决,减少了当事人来回奔波的次数和时间,同时,调解和司法确认程序不收取当事人一分钱,极大地便利了当事人,减轻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近年来,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上升。为有效提升司法效率,相城区法院全面落实“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要求,加强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方式的有效衔接,并大力推进“江苏微解纷”在线平台应用,促进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就地化解、快速解决。
“通过向在线平台和广大社会调解资源借力,以智慧手段推进多元解纷,避免了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的司法资源紧缺,促进司法资源与司法需求合理有效配置,使法官可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化解相对疑难复杂的案件上,提高司法效率,提升司法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相城区法院院长徐建东介绍。
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相城区法院不断优化技术服务的同时,还集约内部事项,引入外部资源,促使线上线下诉讼服务深度融合、解纷力量充分集聚。2019年以来,该院加强了与司法局下属医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十余个专业组织和各板块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对接,从上述组织和妇联、教育局等行政机关中选聘49名特邀人民调解员纳入名册。目前,共有11个调解组织,41名调解人员在“江苏微解纷”平台注册;今年上半年,特邀调解员累计通过平台调解案件1044件,调解成功案件23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