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点燃“未央速度”新引擎
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与此同时,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首批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未央区法院共审结民事案件9897件;其中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5870件,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达61.81%。
“5+E”再分流 跑出“未央速度”
3部手机、1个微信视频群聊,今年2月14日15时,一场特殊的微信庭审在未央区法院顺利进行。“真没想到疫情期间还能开庭,25分钟就调解了。”当事人感叹道。这是未央区法院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实践的一个缩影。
“作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坚决不能抱着为了完成任务而改革的心态,而是要把改革当作应对案件大幅增长的有利机遇,打造案件‘未央质量’,让诉讼群众更加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解决纠纷。”未央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社武要求全院干警利用诉讼服务中心关闭期间的空档期,加强改革政策的学习,并多次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用硬功夫才能完成硬任务。在上级法院指导下,未央区法院各牵头部门厘清职责、细化举措,始终保持强力推进势头,不断刷新结案“未央速度”。
每天8时,立案环节首先进行源头筛选,由新成立的速裁审判庭在5个工作日内对案件从事实、法律适用、送达、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能快审速结的案件立即审理,其余案件则退回立案庭,进行二次分流。各业务庭则根据案件特点,将法官分为“简组”和“繁组”,“5+E”再分流和专业化审判模式应运而生。
“5”主要是指简案团队在收到案件后的5种处理方式,即完善诉讼材料、完成文书送达、完成管辖审查、开展诉讼调解、完成简化审判;“E”主要是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让法庭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云”端处理诉讼事宜。
紧盯改革目标 不断探索创新
“我们推出了23类案件要素表,在依法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将部分庭审程序置于庭前,有利于提高庭审效率。”“对于部分案情简单、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我建议采用表格式判决书,既减轻了法官负担,判决书也更加清晰明了。”……今年2月,在该院举办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推进会上,这样的“金招妙招”频频亮相,而这样的讨论和探索在未央区法院早已是常态。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该院坚决破除掣肘审判质效的“瓶颈”,向改革要质效,向创新要动力,因地制宜向着“简出效率、繁出精品”目标迈进,全院上下处处涌动着改革创新的浪潮,分调裁审、电子送达、司法确认、诉前鉴定、家事诊疗、小额诉讼、要素式审判、云端开庭多面开花,也让“1小时审结26案”“2小时调解3案”、法官个人年办结1932案成为现实。
“通过简案快审、繁案精办,最深的体会就是告别了传统的‘5+2’‘白+黑’模式。虽然收案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效率却事半功倍,工作状态也越来越好了。”面对改革给自己工作带来的变化,一位法官由衷地说。
“云服务”“智服务” 助力快立快审
快立才能快审。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诉讼,方便群众立案,未央区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创新工作方式,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云服务”“智服务”。
“以前写诉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现在只需动动手,扫描一下,内容一填,就形成一份诉状了,真是太方便了,我要给未央区法院点个赞!”一名当事人赞扬说。未央区法院将常用起诉状模板、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等各类文书格式制成二维码,张贴于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展板上,只需扫描打印即可生成。这样方便快捷的“智服务”极大地便利了群众。
今年以来,疫情对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未央区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变换空间开展工作,第一时间展开网上立案的研究、运行及宣传工作,畅通了跨域立案、网上立案、邮寄立案三个通道。截至7月底,该院受理网上立案申请2404件,成功立案511件,跨域立案推送90件,接收55件,名列全省前茅,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高效便捷的“云服务”。
未央,意喻“繁荣昌盛,不竭不衰”。奔跑在路上的人,每分每秒都不会虚掷。未央区法院干警在传递改革强音和公平之声的征途上,在奋力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迈向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服务保障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路上,紧盯陕西省法院系统开展的“双进”专项工作目标,坚持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双轮”驱动,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