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精神”放光芒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法院司法警察范学峰二三事
2020-07-20 15:27:0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曾妍 曾晶晶
 

  “言行有界限,交往有分寸,工作有规矩。”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全院上下对范学峰的一致评价。

  在工作和生活中,范学峰总是以一种挺拔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利落的头发,目光如炬,正义凛然。

  从白箬法庭的一位书记员,到立案庭副庭长,再到司法警察大队教导员,范学峰带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不遗余力地做着每一件事,赢得全院好评。

  “这一切不过是认真地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罢了。”在范学峰看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他投入在工作上的时间带来的正向反馈。

  而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仍在司法警察的岗位上与雷锋精神同行,与望城区法院一起撑起公平正义的脊梁。

  抗疫前线的一抹“警”色

  “备勤警员,备勤警员,安检检查发现一来访人员体温异常,高烧38度多,请迅速前来处置。”

  3月25日上午9时许,望城区法院备勤警员对讲系统里突然传来了声音。

  疫情防控期间,不允许出现丝毫闪失。

  收到消息后,范学峰迅速组织备勤警员出动,依照望城区防疫工作方案和警务应急处置预案,有序对当事人复检体温。

  在再次确认其体温超警戒线后,将该当事人带离安检大厅并有效隔离,同时立刻上报区政府值班室和区防疫联动指挥部,并迅速向院领导报告。

  望城区防控人员再次复检,发现此人体温仍超37.3度,遂将其引导至望城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查。

  “全院当事人只进不出,安检警员及亲密接触者迅速安排房间隔离!”另一边,范学峰启动应急预案措施,关闭安检大厅进行全面消毒,调用警员前往大门进行相应解释工作,开辟临时安检通道方便进入法院的当事人。

  直到中午12时,医院传来消息,明确当事人新冠肺炎检测结果为阴性,应急措施方才取消。

  今年正值最高人民法院实战化训练的推进年,范学峰结合实际从“能打仗、打胜仗”出发,全面细化了应急处突预案,完善并全面落实备勤制度,对警员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有效提高了警队面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该院工作有序开展。

  “此次突发事件充分体现了法警队日常训练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也充分展现了范学峰的专业素养。”法警大队队长姚明华透露,防疫工作开展以来,范学峰都会像此次突发事件一样,不顾安危,把大量精力倾注在抗疫最前线。

  “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2月14日,范学峰主动申请参加该院组织的一线防疫工作。很快,他成为了一名“走街串巷”的社区防疫志愿者。

  时值春节,春寒刺骨。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当需要测量体温时,范学峰的温检仪是从自己怀内拿出来的,测完后他会再将温检仪小心翼翼地放回怀里。

  “这个红外线手持体温仪需要在16度以上的温度内才能正常工作,为保证工作顺利快捷,我一般都是利用自己的体温保持仪器的正常使用。”范学峰说。

  社区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间。

  从门外汉到专业“范”的蜕变

  1997年,范学峰考入望城区法院,成为望城区法院白箬法庭(现为雷锋法庭)的一名书记员。

  当年的白箬镇毗邻319国道,是雷锋故乡。上岗后,范学峰便把他小小的正义梦种在了此地,任凭它生根发芽,也任凭它汲取着本土气息。

  “那时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做好一件又一件事情,办好一件又一件案子。”范学峰说,在那里,当地百姓只要一有事就会来找他,而他也来者不拒,热情地解决他们的困惑。

  一来二去,范学峰与当地乡亲产生了浓厚的情感,因此还被乡亲们亲切地喊为“范书记”。那时,他希望自己能尽早参加初任法官选任考试,当上一名真正的法官,让小小的正义梦在这片土地开枝散叶。

  正当“范书记”在白箬法庭干得起劲,有着7年基层法庭工作经验的范学峰被任命为乡村建设扶贫小组组长。

  在他看来,在白箬法庭,完成了职业发展、学习、研究最原始的积累,新的工作便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时机。

  带着这一股信念,“门外汉”范学峰来到了原长沙市望城县瓦灰村和清泉村,也来到了乡村扶贫建设最前线。

  除了日常工作,范学峰还需不停地跑乡镇、组织部门,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向村民沟通扶贫事宜。

  两年里,范学峰甘之如饴,乐此不疲,也成功由扶贫“门外汉”蜕变为出点子谋路子的“内行人”。

  “村部建设得比较好,两个村的基础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最重要的是还修建了一条马路,非常不错!”回忆起范学峰的扶贫工作,望城区法院副院长黄胜华不禁称赞道。

  仰望星空,寻梦星空。

  在忙碌而又充实的扶贫工作中,范学峰仍旧没有放弃逐梦的脚步。几年后,非科班出身的他以460分的成绩,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

  腊梅之所以暗香,在于其蕴籍的一缕幽寒;竹石之所以长青,在于其顽强的一处坚韧;松柏之所以成恒,在于其罹寒的一方本性。

  从1997年到2006年,从白箬法庭到扶贫乡村,9年时间里,范学峰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博弈了一场流光溢彩,用自己的光和热填补在青葱岁月的章节里。

  “笨”的背面是“认真”

  “在白箬法庭的那段时间里,是我在法院工作的起步,这期间与案件审执结缘,也成为了日后人生职业的起步。”几年后,范学峰被调到望城区法院刚成立不久的研究室。

  当时研究室的工作乱而无序,范学峰在工作时,常常被面前的一大堆数据弄得眼花缭乱。

  “要是能有一个方式,可以明确地将这些数据分类定性、梳理总结就好了。”

  为了能让自己看懂那些数据,范学峰开始埋头苦干——改革全院司法数据表,分门别类归纳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做成司法统计报表。

  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范学峰眼前的困难和心中困惑,更是提高了全院的工作效率。

  “当时,这个司法统计报表全部是范学峰手写而成,十分认真、细致,相关数据都一目了然地呈现,节省了不少工作时间。”该院副院长郭峰评价道。

  此后,范学峰还在其他工作领域里做过不少创新,由于他对待工作十分严谨、认真,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誉。

  “这一切不过是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罢了。”其中的秘诀,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笨”人,想出的“笨办法”。

  “世上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做不好工作的人。”正是这样扎实、认真地工作作风,练就了范学峰的细致和担当。不久,范学峰接手了立案庭副庭长一职,负责信访工作。

  面对不一样的工作,那股“笨”劲儿又一涌而上。

  “事情一搞不定,就会到分管领导那儿去‘取经’。”范学峰坦言,信访工作不同于与文字、数据打交道,要多跑腿、多张嘴,察其言、观其色、若是不会,一定要多向人请教,更好地帮助上访户解决心中的疑惑。

  “您坐在这儿许久了,是有什么事吗?”在一次值班时,范学峰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坐在信访大厅,她神情低落,但似乎又不急切。

  观察良久,他判断这位婆婆应该是有心事,便给婆婆倒上一杯茶水,换上一把更为舒适的座椅,试图打开婆婆的心门。

  “崽女跟我相处不来,隔三岔五就吵起来了,我也是没办法了才找到法院来……”

  在聊天中,范学峰还得知,老婆婆并不是真的想把自家儿女告上法庭,只是想找一个情绪宣泄的地方,与人聊聊罢了。

  未曾想到,这一聊,就是5个小时,从上午到下午;这一聊,也彻底让老婆婆打开了心门,一吐为快,成功化解一起家庭矛盾。

  “不管来访的当事人是满脸怒容,还是满腔怨气,他都会倒上一杯茶水,送上一句诚挚的问候。耐心地倾听,理性地回答,让来访者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该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罗新祥告诉记者,来访者的一言一行、一个细微的动作,乃至于起坐的频率、面部的表情、语速的快慢,都会让范学峰特别留心。

  当来访者心情愉悦地离开后,他则会拿起笔,将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入日记,不断提醒自己“信访工作的关键是一心为民。”

  就这样,“笨人”范学峰凭借他的“笨办法”,将望城区法院的信访工作做得极为扎实。

  在他负责信访工作的三年多里,望城区法院的息访率高达91%,没有当事人进京上访案件,也成功让该院在全省基层法院社会公众形象排名中连年靠前。

  做一颗绝对忠诚、甘于奉献的“螺丝钉”

  生逢其时,与之共长。

  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是雷锋精神在事业上的具体体现,而这也是范学峰在司法事业上的行动指南。

  “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几年后,望城区法院司法警察队伍中出现了范学峰的身影。

  “是汽油!还有火光!”一罐透明的液体,穿过木质的扶梯,从上至下淋到了范学峰身上。

  此时,范学峰正在执行强制拆迁任务。当他带领队员破门而入要控制被拆迁人时,却发现被拆迁人利用木梯,爬到楼顶,将一罐汽油泼向范学峰。

  顿时,他口中、眼中、脚上都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眼睛被汽油辣得睁不开了!”范学峰多次尝试睁开眼睛,仍是徒劳。

  更紧急的是,在挣扎间,他隐隐约约看到红色的火苗在空气中摇摇欲坠。

  来不及多想,范学峰双眼紧闭,一声大吼,一跃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被拆迁人压在身下,并击掉被拆迁人手中即将点燃的打火机,而他自己也因为汽油误入眼睛而受伤。

  几天后范学峰才得知,是被拆迁人在二楼隔楼里,放置了约20个用啤酒瓶改制成的“燃烧瓶”,外加两个小型液化气瓶和两个半壶装的汽油,同时还准备了数个打火机。

  “在狭小的空间放置如此多的易燃品,一旦引爆,只怕能将房顶全部掀开甚至还能‘炸掉’半栋楼,后果将不堪设想。”回想起当初的情形,范学峰心有余悸。

  “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制服被拆迁人,守护大家的安全。”范学峰透露这一切之使然,源自于父亲曾说过的一句话:“在部队,如果需要牺牲,那就是我。”

  范学峰认为:“如果警务工作需要坚守,那就是我;如果警务工作需要牺牲,那就是我。”牢记这份真心、初心,范学峰在警务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并勇担责任。

  “喊破嗓子,不如先做好自己。”其实,刚进入警队的范学峰,是一个“生娃子”,缺少了一种挺拔的姿态。面对羁押犯人的“轻视”,面对队员的“不服众”,他选择了“自我雕琢”。

  “他的体能是长年累月、风雨无阻的自我训练出来的,哪怕执行任务回来已很晚,也会完成当日训练量;他的技能和军姿是对着镜子成千上万遍练出来的,十遍不行就百遍千遍地练;他对警务操作的‘一条令’‘四规章’的了然于心,是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一一对应细化的。”姚明华告诉记者,从押解到值庭,从案件到安保,警员怎么站、怎么坐、怎么配合、怎么交接,范学峰都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要求。

  在这样一套规范要求下,2015年,望城区法院警队荣获“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先进集体”,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支呼之即来、来之即战、战无不胜的精兵战队。

  在警务工作之外,范学峰对队员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

  警员宿舍缺洗衣机,范学峰会贴心地购置;大热天,他会自掏腰包给一线的队员买去又大又甜的西瓜;为了让队员激发活力,他还会组织队员骑行、野炊。

  但这样一位“仗义疏财”的人,对自己却十分“小气”。该院副院长江革告诉记者,在食堂,范学峰只会打一荤一素两个菜,饭后,盘子也是干干净净。

  对此,范学峰说:“做好警队工作就要在自我一言一行中筑牢篱笆墙,这不是一个包子、一粒米饭的工作,这是一种德行。”

  这是一种德行,也是至真至善、有血有肉的“范”式品质。正如挥洒在这片土地的雷锋精神,只是静静地释放其深刻的、真实的生命张力。

  [“第三人”说]

  “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

  望城区法院副院长郭峰:

  范学峰最大的特点是认真、较真。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警队训练的每个动作,步子迈多大,膝盖抬多高,什么时候拐弯,他都有严格要求。

  一次值庭,庭审结束后,大家都一窝蜂往食堂跑。而司法警察大队的同志在他的带领下,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列队前往食堂用餐。

  “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先进集体”荣誉的获得,他的这种较真精神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进院21年里,他天天如此。

  在立案庭的时候,他干过信访工作,大多数人只是登记一下基本信息就完事了。他呢,拿出一个本,专门记录当事人资料。

  打开他的信访清单,当事人的所有资料一目了然:相貌特征、语调语速、信访缘由……在他负责信访工作的那几年,创造了法院连续3年无进京上访的纪录。

  此外,范学峰特别注重身体力行的带头作用。训练的时候总是排头领先。他还给自己规定了额外的训练量,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体能“加餐”训练。

  一次庭审,当事人带了点情绪,为了维持庭审纪律,保障安全,他带队在庭上站了三四个小时。

  法院是注重细节的机关单位,司法威严能通过警队的这些工作得以彰显。因此,开庭时,我们院的司法警察也成了审判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基层法院的普通干警,范学峰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迹,能够让其他人钦佩的,是几十年兢兢业业,将认真严谨较真的精神贯穿工作始终,这是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

  望城区法院监察专干张双:

  在我看来,范学峰身上具备三个优点。第一,范学峰的工作非常有条理。我接手他的监察工作后,发现他之前所有的材料都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对于事情来龙去脉系统性的归纳。

  第二,今日事今日毕。对于当天的工作,范学峰总会当日做总结,每天的任务内容,以及这些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他都会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不足的地方提醒自己予以改正。

  第三,率先垂范。范学峰到了警队以后,在警队管理方面非常用心。但凡面临困难或者危险,他总是会冲锋在前。

  法警大队队员周为:

  范队身上很好地体现了雷锋家乡人的精神品质。他富有责任感,在日常每项警务工作中都冲锋在前。每天范队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做的事情也是最多的。

  对待警队的同事们,他很是照顾。面对困难的工作,他总是身先士卒,还带领警队队员在任务中学习,让队员在工作任务中进步成长。警队如果收到新型训练装备,他总是自己先摸索,然后再来教导我们,以确保我们能够更加安全的进行训练。

  在生活上,他也是个非常体贴、关心队友的人。队员家里临时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他能根据大家的情绪判断或者侧面了解到,并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

  有时候他看到有队员身体不太舒服,队员自己都还没报告情况,他就能观察注意到。这时,他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工作任务,安排一些不太累的工作,比如后勤警备任务安排由身体不适的队员负责。

  另外,范队还经常“个人出资”慰劳队员们,夏天他会给队里买蚊香、买西瓜,冬天买小零食等等,范队总是让我们心里暖烘烘的。

  【手 记】

  岗位可换,“笨劲”不变

  身姿笔挺、行步如风,无论是在审判大楼,还是在法庭内,范学峰永远是精神饱满、昂扬向上的完美工作状态。

  面对采访,他谈吐真诚、言词谦虚。即便初次见面,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97年,还是“生瓜娃子”的范学峰来到白箬人民法庭(现雷锋人民法庭),在当日的细雨蒙蒙中开启了在法院的职业生涯。

  二十三年,他经历了从一名书记员、法官、监察干部到法警大队教导员的多重角色转换。

  在不同岗位“轮换”,对于范学峰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成长。凭着一以贯之的“笨劲”与恒心,他不断钻研适应各岗位的可行、有效的工作方法。

  司法数据统计报表、信访日志、党务工作笔记、警务日志……这些资料记录了范学峰多年的宝贵工作经验,展示了他从法院新人到全能型种子“选手”的蜕变,同时也为法院工作提供了一条有迹可鉴的路径。

  而从法官到法警,奉献、积极与进步烙印在范学峰身上,成为他最鲜明的色彩。

  范学峰个人先后获得四项国家级奖项,十余次省市级嘉奖……在他的带领下,望城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也斩获了“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先进集体”。

  “带领警队训练,就像游戏中从青铜到王者的淬炼,不断升级,不断进阶。”当被问及他现在处于什么等级时,范学峰微笑着说,“我跟队员们一样,也正在向着奋斗目标一直前进。”


 

 
责任编辑:李宁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