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断强化监管科技水平和能力,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予以高效、精准打击,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
“受‘冷水团’袭击,扇贝绝收了”“因饵料生物数量下降,扇贝被饿死了”……面对业绩的一次次变脸,A股上市公司獐子岛每次给出的类似于段子的解释,让投资者倍感无奈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诚信基础。
不过,这些说辞很难再成为其糊弄投资者的理由了——近日,证监会披露,通过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獐子岛27条采捕船只的数百余万条海上航行定位数据进行分析,委托第三方机构还原其真实航行轨迹和采捕海域,进而确定其实际采捕面积,并据此认定獐子岛公司成本、营业外支出、利润等存在虚假。即科技手段的助力,让獐子岛公司的虚假说辞现了原形。
缘何獐子岛公司的这套“万金油”说辞此前总能涉险过关呢?其中不排除有的回应就是对其自身遭遇的客观描述,但最重要的还在于海洋生物资产库存及捕捞情况的监管核查有其特殊性,即发现难、调查难、核实难。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獐子岛公司业绩大变脸时,证监会曾组织20余人的专项核查组进行现场核查,不过未能发现其2011年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只是发现其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为此,监管部门只能根据核查到的事实采取责令整改、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
而揆诸现实,通过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手段在证券市场浑水摸鱼、获取不法利益的远不止一家公司。而这些违法违规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当违法的收益远超违法成本时,便会有人在权衡利弊后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违法者自以为造假手法高明,不会被监管者察觉或者监管查处的难度极大,可以逃避制裁。对于前者,近年来,立法层面一直力图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来大幅提高违法成本,震慑造假者。比如,今年实施的新证券法就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引入了集体诉讼制度,其意义即在于此。
但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司法者,都必须遵循“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基本原则,即如果不能在违法事实的查证获取层面有所突破,那么再完备的法律也很难对违法者发挥震慑作用。因此,监管部门需要不断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只有通过更加智慧、精准的执法,让这些试图瞒天过海的造假手法现出原形,才能打消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并促使其在强大的法律威慑面前有所收敛。
正是考虑到此前传统监管手段存在不足,2018年,针对獐子岛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再次立案调查时,证监会不仅统筹执法力量,走访渔政监督、水产科研等部门寻求专业支持,还加大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科技执法手段的运用,由此獐子岛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面纱终于得以揭开。
其实,近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不断提升监管科技水平,比如证监会通过运用大数据监测系统等新技术、新手段,查处了多起信息披露案、操纵市场案、“老鼠仓”案等大案要案,有力打击了证券市场违法行为。而在国土资源管理等其他领域,遥感监测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时代在变,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手段也会不断变异“升级”,对此监管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强化监管科技水平和能力,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予以高效、精准打击,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净化证券市场,进而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