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认识吧?这次过来再见见你,了解些情况……咱拿了人家那么多钱,尽可能都偿还回去,这对你减刑也有好处。”
“我明白这是对我好。我就是担心家里现在不知道咋样了,老母亲的衣服、被子还有孩子上学的东西……另外,我这些房产,也希望能卖得高一些,尽可能多还债权人。”
“你放心,上次去处理你个人财物的时候,经过我们认真核查之后,你家人的私人物品都在你哥哥还有你其他娘家人在场的时候妥善处理好了。你之前被拍卖的房产,也是全程在你家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公开拍卖的,比市场价还高出几十万元,不用担心。”
“谢谢!谢谢!我配合你工作。”
这场特殊的执行对话,发生在河南省郑州女子监狱。通过执行员郑伟的耐心沟通,因非法集资被判处八年有期徒刑的被执行人邹某从上午9时20分到11时16分,共交代核实了11处房产的财产情况。从初见面时极度崩溃痛哭失声,自称“无家可归、没脸见人”,到最后交代完情况后还不停地表示感谢,郑伟的执行魅力,让记者叹为观止。
一米八的大个子,国字脸,戴一副黑框眼镜,魁梧中透着儒雅和干练。这是河南省桐柏县人民法院执行员郑伟给人的第一印象。出生于1969年的郑伟,今年刚好年满50岁。1994年,怀着对法律职业的向往,25岁的郑伟参加县里政法系统的公开选调,考入了桐柏法院。
2004年,在派出人民法庭工作十年后,深具“与群众打交道”本领的郑伟被调至执行局从事案件执行工作至今。其后,他先后被授予南阳市首届“十佳法官”、南阳市“百优政法干警”、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他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被河南省委政法委、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全省清理执行积案先进个人”。
执行一线,不是战场,险似战场。15年来,面对形色各异的被执行人和金钱、权势、威胁等考验,面对心急如焚的当事人催办、不理解甚至辱骂的压力,作为执行老兵的郑伟是如何做到执结1572起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被投诉的呢?桐柏法院院长何志总结道:“郑伟的这条执行路上,离不开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三股劲’精神!”
工作讲“拼劲”,当事人说他是“拼命三郎”
“你真是个拼命三郎,不就几千块钱吗?撵得真紧,我是服你了!”被执行人穆某气喘吁吁地对郑伟说道。
家住桐柏县淮源镇的穆某因琐事将邻居打成轻微伤,被法院判决赔偿8000余元。执行中,穆某软磨硬抗,长期离家,费尽心机逃避执行。郑伟处处留心,不放过任何线索。一次办案途中,郑伟路过某工地竟和穆某不期而遇,自知心虚的穆某翻越2米多高的围墙一路沿河边奔跑妄图逃避执行,郑伟见状,跟着翻过墙一口气追出几公里。穆某跑不动了,瘫倒在河岸上,最后乖乖履行了义务。
2006年,河南法院开展清理积案行动,在强制执行一家私营砖厂时,厂主煽动工人阻扰执行,郑伟和同事都不同程度地负了伤。对暴力抗法者予以司法拘留后,郑伟把同事送到医院,自己却默默回到家中,第二天又按时参加了另一起案件的执行行动。下车时,同事注意到一跛一拐的郑伟:“腿咋了?”“唉,昨天被人踢了两脚,没成想膝盖还肿了。”领导和同事们围上来查看伤情,他却说:“干执行,小伤小痛很正常,不碍事!”
2014年,郑伟接到方道田等20多名农民工申请执行郑州某建筑有限公司劳务合同纠纷一案时,有同事善意提醒他:“这个案子可不好办,他们去北京好几回了!”他第一时间对案件当事人进行了解走访后,立即赶到郑州对被执行人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解。经对该公司的20多个账户进行逐一查询,郑伟发现这些账户已全部被其他法院冻结,案件陷入僵局。然而,郑伟并没有灰心,他分析了该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后,再次前往其单位。这次“闪电突击”果然有了收获,郑伟在该公司财务人员的办公桌墙角发现了一份张贴着的内部通知,要求该公司所有项目经理把手上工程款打入一个指定账户。经调查,该公司陷入官司后,一直违规借用其他单位的银行账号转移工程款项。通过对该账户交易明细的调取,郑伟发现了被执行单位未在人民银行登记备案的两个分公司账户,当即驱车带队先后赶到平顶山和南阳,一天之内对这两个账户进行了冻结,顺利将被执行人的一笔工程款截住,并对规避执行的被执行单位予以10万元罚款惩戒。当100万余元执行款顺利发放时,农民工兄弟们送来锦旗燃起鞭炮,激动地说:“以前不懂法,只知道上访,谁知道抵不上咱按法律程序办,法院一个半月就执行完了!”
2011年3月11日晚,腹部的胀痛让刚从桐柏县安棚镇执行完案件的郑伟满头大汗,随即被同事送入医院,并确诊为早期肝硬化。这位当时刚40岁出头的“执行快手”,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的案卷,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每周一次的“人工肝”——体外血液透析治疗。2015年以来,随着病情加重,郑伟经常会因免疫力低下出现发烧等症状,每3个月需去北京302医院复查一次,连续5年的春节,全家都陪他在医院中度过。可即便在住院治疗期间,郑伟仍不停用手机接听着当事人打来的电话。妻子建议他关机安心静养,他却说:“虽然现在我躺在病床上,但当事人万一有啥情况线索,我还能及时跟领导汇报处理,别耽误了案子。”
为民有“亲劲”,老百姓夸他是“良心法官”
“法律有刚性,执行有威严,但仅靠冷冰冰的执法并不能让被执行人幡然悔悟。了结执行案件必须把化解纠纷矛盾考虑进去,要不然即便硬把案子结了,也只能是个半拉子工程。”这是郑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桐柏县城关镇的孟某被三轮车撞倒并从身体上轧过,三轮车主周某事发后携妻带女外出打工,法院最终缺席判决周某赔偿孟某各项损失共计4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周某外出躲避,其父母也拒不配合,眼看陷入僵局,郑伟想到让两家“互访”,将心比心。郑伟把孟某带到周家走访周家生活的困境,再把周父拉到孟家了解孟某的病痛。通过“家访”,并非责任义务主体的周父拿出2.5万元,让孟某先行治病,并表示余下的钱会继续想办法筹措。周父的举动感动了孟某,孟某主动表示愿意放弃部分申请执行要求。案件执结后,郑伟考虑到孟某家庭困难,又积极向院领导汇报,为其申请了司法救助。腊月二十八,4000元救助金被发放到孟某手中,暖了孟某的心。
2005年,郑伟办理了这样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赵先宇的儿子被一辆信阳籍的大货车撞倒,治疗无效死亡。法院判决车主赔偿老赵夫妇各项损失共计11万余元,判决书送达后,肇事车主却回信阳老家玩起了“躲猫猫”。案件信息只有一个固定电话和一个车牌号,当时的信息化查询手段还并不方便,郑伟只有多次前往信阳市调查摸排,沿街寻找固定电话所在地址,逐个停车场了解货车信息。“他是跑运输的,我就不信他能一直憋着不再出车拉货!”郑伟暗下决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天,郑伟在办案途中看见一辆满载货物的蓝色大货车迎面驶过,他眼前一亮,急忙要求司机调转车头帮忙拦下该车。经过确认,这正是肇事车辆和车主本人。车主放弃了最后一丝侥幸,乖乖履行了判决书确定的义务,而这看似的巧遇,实则付出了郑伟无数的心血。事后,老赵来到法院,为郑伟和他的搭档姜文林送来写有“伸张正义,勇克难案;不辞劳苦,不畏艰难”的锦旗。
在多年的执行工作中,郑伟对案件总是比当事人自己还主动、还操心,他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甚至是家里的座机号码都告诉当事人。“不管啥时间,只要有情况尽管给我打!”。今年7月31日凌晨5时,申请执行人袁国一拨通了郑伟的电话,告诉他一直外出躲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曾某回到了家中。郑伟毫不迟疑地答复:“你盯紧他,我们马上赶过去!”之后,郑伟和同事王和坤将正在家中酣睡的曾某逮了个正着。
心里装着当事人,处处考虑当事人,郑伟在工作中倾注了“亲劲”,执行也自然带上了“温度”。从事建筑租赁行业多年的申请执行人郭廷留感慨道:“我因为债务纠纷跟法院打了不少交道,也申请执行了几起官司,跟郑伟接触后感觉这个同志不一般,他在办案时非常操心,经常是一个电话、一个线索他都会去核实,有时候跑的都是冤枉腿,但他也不去计较。办案也很有耐心,能够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撑腰,案子也办得好,是咱法院的好干警!”
办案靠“韧劲”,同事们赞他是“办案能手”
2005年,涉及某矿业公司的十几起案件交到了郑伟的手中。该公司成立后长期歇业又几经更名、改制,积累了大量的债权债务,涉及的纠纷权利义务主体混乱、涉及面广、法律关系错综复杂,还涉及到企业职工权益,该系列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当事人中,最焦急的就是建筑施工队队长肖某。矿业公司拖欠了他10万余元工程款,一头是不认旧账的新公司,一头是跟着他干活的工人,内外交困让他寝食难安,恨不得天天到法院打探消息。面对当事人的急不可耐,郑伟按压着内心的焦急,白天翻案卷、查材料,走访公司主管部门、工商税务机关,询问案件相关人员;晚上他回家潜心钻研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月余,郑伟把公司改制前后、内部外部、债权债务、权利义务等几类法律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同时针对每起案件特点,分别制定出不同的执行方案,并在第一时间向执行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听取意见建议。有了执行方案,郑伟还是不放心,他又多次到矿业公司协调,促使矿业公司召开债权人会议,最终达成了矿业公司每年拿出10万元公司租赁款,按比例分期履行义务的执行和解协议,十几起案件均得到了圆满的执结。
2015年,南阳市某建设公司与某商贸公司合作开发桐柏县一住宅小区,其中部分项目转包给湖北省云梦县某建筑公司施工。2016年底工程竣工,因拖欠建筑公司工程款800万余元,二公司被建筑公司诉至法院,并被判决支付工程款883万元。执行立案后,郑伟发现建设公司已经搬离,且去向不明,拨打负责人电话无人接听;商贸公司面对执行,千方百计隐匿资产,公司负责人的存款、房产均不在其名下;而建筑公司的几十位农民工等着发工资过年,情绪很不稳定,案件执行迫在眉睫。为了执行,郑伟多次往返于郑州、南阳、桐柏等地查询两家公司的工商登记、财务纳税、银行资金流动等信息。经多方查控,终于在郑州某银行查到两家公司的对公账户,经河南高院协调,第一时间对其实施冻结。商贸公司最终找到法院提出先期支付50万元,剩余款项分期履行;建设公司投资建设的98套房产则于2017年6月6日通过司法拍卖平台被拍卖,成交额达870万余元,案件就此得以执结。
“没有多强的办案能力,我就是把老案件总结出经验,遇到新类型认真去琢磨,想把执行工作干好,不能只是埋头干,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掉队。”郑伟如是说。
这就是郑伟,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法院执行员。正是无数像郑伟一样平凡亦不凡的人们,一年又一年地坚守着执行岗位,用拼命和较真,让被执行人发自内心地敬畏法律权威,用真诚与努力,让所有的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暖,才有那定分止争的一锤定音,重归于好的开怀大笑,惩恶扬善的信念传递和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
为了群众的笑脸
采风周刊:我们了解到,您身边的亲友中没有人在法院系统工作。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您最终选择了人民法院?
郑伟:1980年,那时我才10岁,我的舅舅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和人打了一场官司。那个时候,全家人没有一个懂法的,那种无助的感觉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当时我就认识到,法律是很重要的。很多年以后,我走进人民法院工作,就始终有个想法,每个人甚至每个家庭一辈子打官司的概率或许并不高,但一旦打了就成为百分之百,这场官司将决定你对法官、对法院甚至对国家法律的认识,所以办案一定要对得起国法天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采风周刊:执行工作繁琐忙碌,被案件申请执行人误解、受被执行人恶语相向甚至报复都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我们注意到,您办理了那么多的案件却没有接到过投诉,有什么样的工作秘诀?
郑伟:谈不上什么工作秘诀。对待被执行人,我的经验是不应该上去就催促履行裁判义务,而是要把释法工作做到前面,帮助他们理清败诉原因,有没有其他救济途径,对判决不服应该怎么办,如果执行依据按程序被撤销了还可以执行回转,拒不履行又会是什么后果……把这些讲清楚了,被执行人会理解你是在履行法律职责,而不是在针对他个人,心气儿转换了,很多工作就好开展了。我这个人比较耿直,工作中就是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当事人的真诚。工作以来,我就坚持一个原则,不管有啥事,不能拒接当事人的电话,当时没接到,要第一时间回过去。一时解决不了的事,要及时做好反馈和解释工作,随时接受监督。你努力付出了,充分沟通了,解释到位了,大部分当事人都会理解的。
采风周刊:我们采访了很多同志,大家对您比较多的评价就是“拼命三郎”。您这么多年一直这么拼,甚至带病坚持工作的动力是什么?
郑伟:平时没有思考过啥动力,我就是工作的时候常鼓励当事人换位思考。我自己也是在换位思考中工作,站到当事人和被执行人的角度,看看怎么能化解矛盾,尽量让大家都满意。这种换位思考让我认识到,在具体的案件中,对执行员来说可能是千分之一的工作,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一家子急用甚至救命的钱。你干了这份工作,群众就对你有着深切的期待,那就要把自己的责任尽到,把案件办好。南阳两级法院的领导和同志知道我患病的情况后,都先后到医院看望我,很多同志还为我募捐筹措了部分治疗费用,我很感动,也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要对得起大家的善意,更要对得起自己神圣光荣的使命。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当事人之间化解矛盾实现和解,能够更多地消灭掉当事人自己都失去信心的“骨头案”,能够看到更多的群众发自内心喜悦的笑容,我这一辈子,很值!
【手记】
新时代最可爱的法院人
在千里淮河源头,有这样一名执行老兵。他满怀法治理想,在执行路上铆足“三股劲”,默默无闻地践行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神圣使命。他就是河南省桐柏县人民法院执行员郑伟。
面对形色各异的被执行人,他讲究法理情相融,因案施策,咬定线索不放松,穷尽手段不放弃,久久为功,攻坚克难,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他披星戴月,秉公办案,与“老赖”斗智斗勇,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执行“骨头案”。
执行是守护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抗性强,当事人期望值高,办案压力大,加之案多人少,多数执行干警往往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郑伟也不例外。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繁重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他不仅未耽误正常工作。面对局里考虑给他少分案件的照顾,他也婉言谢绝,坚持不搞特殊化,继续兢兢业业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办案质效每年都名列前茅。
铁肩担道守护公平,赤胆忠诚捍卫正义。郑伟用工作上的“拼劲”,为民的“亲劲”,办案的“韧劲”,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把一腔热血,倾注于对司法公正的不懈追求;他把青春韶华,无私奉献给毕生挚爱的司法事业,他是新时代人民法院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