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额诉讼插上腾飞翅膀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开展小额诉讼侧记
2018-02-06 16:05:4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书林 陈亮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坚持以满足辖区群众司法需求为目标,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推进案件简繁分流。2016年元月成立小额诉讼法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快速化解纠纷。3年来,该院审理小额诉讼案件3874件,占审结民事案件的16.32%,自动履行率达95.68%。
如今,小额诉讼如同插上了腾飞翅膀,经济、便捷、高效,办案质效提升。自治区人大代表阿布都吾甫尔•阿布都古力、乌鲁木齐市人大代表李明飞在视察小额诉讼法庭时点赞称:“小额诉讼顺民心、解民忧,便民利民,大有可为。”
缩短周期体现司法惠民
记者近日在天山区人民法院了解到,2015年至2017年,天山区人民法院小额诉讼大幅增长,收案数分别比上一年递增6.2%、18.71%和20.11%。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集中在物业服务和供用热力合同纠纷,占小额诉讼总量的53.92%,这些纠纷都牵连着民生福祉。
1976年以来,物业服务和供用热力合同纠纷呈现多发态势,小额诉讼法庭庭长雷菲菲带领办案法官,携案深入街道社区,到当事人住处,利用送达时机充分了解案发情况,把握纠纷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诉前调解,为顺利结案打下基础。
小额诉讼创新办案模式,针对事实清楚、当事人对基本事实无争议的小额诉讼,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用“法官说法”微信账号将双方当事人拉入微信庭审群,开展微信庭审。当事人发表诉求、举证质证、法官发问、法庭辩论等庭审环节均通过微信进行,将庭审过程截屏后以纸质版本存档。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史大华说:“当前小额诉讼微信庭审成常态,均以被告当庭微信转账方式及时履行,做到了案结事了。
该院党组书记翟庆丰告诉记者:“我们紧抓司法惠民,在缩短办案周期上出实招、下功夫。”紧紧围绕快立、快审、快结“三快”,贯彻落实全程调解原则;调解不成的,及时做出判决。在案件逐日趋增的情况下,小额诉讼审理周期最长仅18天,调解率43.99%、调撤率88.41%、当庭宣判率78.43%。
灵活送达敦促“老赖”履行
在小额诉讼法庭,审判员王振国、依马木艾山介绍:“对于故意躲避、拒不接收法律文书的‘老赖’,我们在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法定方式外,采取电话录音、手机短信和微信送达,收效甚好。”
小额诉讼法庭在电话送达时,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要求当事人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特别说明拒不到庭的诉讼程序和法律后果,采取电话录音的同时告知当事人已做电话录音,敦促当事人按期参加诉讼,履行诉讼权利和义务。征询双方当事人同意,将立案通知书、开庭传票等需要及时送达的内容编写成较为简洁的信息,用手机短信送达,通知当事人以及委托代理人前来开庭或应诉。面对困扰司法的“送达难”问题,该院锐意创新,利用与手机号绑定的微信账号,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3年来,“法官说法”微信账号送达诉讼文书达565件,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办案效率。
针对躲避、抗拒、恶意躲债的情形,雷菲菲带领大家坚持走群众路线,敦促“老赖”们签收法律文书、履行义务。胜利路南梁社区书记王玲评价:“办案法官充分运用同街道社区建立的联动机制,发挥基层人员地熟、人熟的优势,联手送达效果好。”
上班时间登门找当事人,往往家中无人。办案法官在早晨、晚间以及节假日时间开展机动灵活的‘错峰送达’。新华南路东社区书记丁强称赞:“办案法官打破8小时工作制,不辞辛劳,真正体现了能动司法。”
广泛宣传推动小额诉讼
小额诉讼开展3年来,该院大张旗鼓地开展法治宣传,深入宣传小额诉讼程序快速化解纠纷的优势。利用法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小额诉讼程序,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小额诉讼。在立案庭和小额诉讼法庭,摆出小额诉讼宣传展板,发放《小额诉讼须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告知书》等宣传资料,向当事人释明小额诉讼的审理制度、立案标准和办案期限。副院长张刚说:“广泛宣传能够增进群众对小额诉讼程序的了解,主动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解决纷争。”
党的十九大召开,法官们紧密配合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贯彻,紧扣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目标;纷纷做客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现场接听听众热线,回答法律问题、释疑解惑。同时深入街道社区、走近广大群众,广泛开展法治宣讲,让大家掌握小额诉讼的维权形式,实现利益诉求,维护团结和谐。
如今,小额诉讼如同插上了腾飞翅膀,经济、便捷、高效,办案质效提升。自治区人大代表阿布都吾甫尔•阿布都古力、乌鲁木齐市人大代表李明飞在视察小额诉讼法庭时点赞称:“小额诉讼顺民心、解民忧,便民利民,大有可为。”
缩短周期体现司法惠民
记者近日在天山区人民法院了解到,2015年至2017年,天山区人民法院小额诉讼大幅增长,收案数分别比上一年递增6.2%、18.71%和20.11%。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集中在物业服务和供用热力合同纠纷,占小额诉讼总量的53.92%,这些纠纷都牵连着民生福祉。
1976年以来,物业服务和供用热力合同纠纷呈现多发态势,小额诉讼法庭庭长雷菲菲带领办案法官,携案深入街道社区,到当事人住处,利用送达时机充分了解案发情况,把握纠纷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诉前调解,为顺利结案打下基础。
小额诉讼创新办案模式,针对事实清楚、当事人对基本事实无争议的小额诉讼,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用“法官说法”微信账号将双方当事人拉入微信庭审群,开展微信庭审。当事人发表诉求、举证质证、法官发问、法庭辩论等庭审环节均通过微信进行,将庭审过程截屏后以纸质版本存档。分管民事审判的副院长史大华说:“当前小额诉讼微信庭审成常态,均以被告当庭微信转账方式及时履行,做到了案结事了。
该院党组书记翟庆丰告诉记者:“我们紧抓司法惠民,在缩短办案周期上出实招、下功夫。”紧紧围绕快立、快审、快结“三快”,贯彻落实全程调解原则;调解不成的,及时做出判决。在案件逐日趋增的情况下,小额诉讼审理周期最长仅18天,调解率43.99%、调撤率88.41%、当庭宣判率78.43%。
灵活送达敦促“老赖”履行
在小额诉讼法庭,审判员王振国、依马木艾山介绍:“对于故意躲避、拒不接收法律文书的‘老赖’,我们在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法定方式外,采取电话录音、手机短信和微信送达,收效甚好。”
小额诉讼法庭在电话送达时,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要求当事人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特别说明拒不到庭的诉讼程序和法律后果,采取电话录音的同时告知当事人已做电话录音,敦促当事人按期参加诉讼,履行诉讼权利和义务。征询双方当事人同意,将立案通知书、开庭传票等需要及时送达的内容编写成较为简洁的信息,用手机短信送达,通知当事人以及委托代理人前来开庭或应诉。面对困扰司法的“送达难”问题,该院锐意创新,利用与手机号绑定的微信账号,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材料。3年来,“法官说法”微信账号送达诉讼文书达565件,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办案效率。
针对躲避、抗拒、恶意躲债的情形,雷菲菲带领大家坚持走群众路线,敦促“老赖”们签收法律文书、履行义务。胜利路南梁社区书记王玲评价:“办案法官充分运用同街道社区建立的联动机制,发挥基层人员地熟、人熟的优势,联手送达效果好。”
上班时间登门找当事人,往往家中无人。办案法官在早晨、晚间以及节假日时间开展机动灵活的‘错峰送达’。新华南路东社区书记丁强称赞:“办案法官打破8小时工作制,不辞辛劳,真正体现了能动司法。”
广泛宣传推动小额诉讼
小额诉讼开展3年来,该院大张旗鼓地开展法治宣传,深入宣传小额诉讼程序快速化解纠纷的优势。利用法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小额诉讼程序,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小额诉讼。在立案庭和小额诉讼法庭,摆出小额诉讼宣传展板,发放《小额诉讼须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告知书》等宣传资料,向当事人释明小额诉讼的审理制度、立案标准和办案期限。副院长张刚说:“广泛宣传能够增进群众对小额诉讼程序的了解,主动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解决纷争。”
党的十九大召开,法官们紧密配合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贯彻,紧扣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目标;纷纷做客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现场接听听众热线,回答法律问题、释疑解惑。同时深入街道社区、走近广大群众,广泛开展法治宣讲,让大家掌握小额诉讼的维权形式,实现利益诉求,维护团结和谐。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