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芜洼地”到“创新高地”
- 图为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前身的两个法庭之一的斜塘人民法庭。
- 图为苏州工业园区法院联动10个部门出动200名人员对污水处理厂纠纷案进行强制清场。赵淑文 摄
一个创新高地的崛起,必然背靠体制机制与法治保障的坚固基石。地处江苏省苏州市东部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地处苏州西部的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是首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而坐落苏州东部与西部的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人民法院,与所在区域一道勇立潮头,共书华章,重绘新版“姑苏繁华图”。
苏州,在过去的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以园林与小桥流水人家闻名于世。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时代在变,中国在变,苏州也不例外,已然迈入了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中。
在“洼地”中起步
1992年元月,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旋风席卷大江南北。1994年2月,在苏州市东部2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决定合作建设“中新苏州工业园区”。
7月3日,在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的一间办公室,记者凭窗眺望,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成片的高楼耸入云端,满目国际都市的现代气息。
“25年前这里是一片荒芜。2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给中国带来的是一座花园般的国际化新城,一个闻名世界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块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试验田’。”年已67岁的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政法委原书记沈小鹰谈起创业初期的峥嵘岁月,精神健旺。
在距离园区35公里外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的五龙山,绿林扬风、鸟相鸣间。山脚下矗立的一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江苏中心”标牌格外醒目。
“我们公司1997年由4个年轻人以12.5万元资本起家,刚起步时,就面临着假冒伪劣产品的侵权,于是就频繁地与法院打交道。”上市公司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娜说道。
在苏州高新区人民法院,当时任苏州高新区法庭庭长、现任苏州住建局副局长的沈锦龙忆起当年的办案情景时谈兴甚浓:“1994年,新区法庭就是在新区起步的‘洼地’里开始了征程。我们9年里审执结案近6200件。”
“当时,上百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也就唯亭和斜塘两个法庭,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现任苏州工业园区法院专委的王冬青对那段流芳岁月记忆犹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矛盾纠纷也大幅增长,小马拉大车不行了。”沈小鹰透露,2004年“中新理事会”一致认为,随着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司法保障亟需升级。
1999年3月,唯亭法庭和斜塘法庭撤销,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庭成立。2004年3月,园区法庭撤销,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成立。
1994年10月,苏州高新区人民法庭成立。2003年7月,高新区法庭撤销,虎丘区人民法院成立。2016年,苏州高新区人民法院挂牌(与虎丘法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在便捷中作为
“面积332平方公里,西邻烟波浩渺的万顷太湖的苏州高新区于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设立”。苏州高新区规划展览馆规模宏大,记者获悉,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2家,发明专利申请量等创新指标居苏州前列,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这里的众多企业逆势而上。苏州纽威公司董事程章文介绍,去年公司实现产值30亿,较同期有大幅增长。目前公司产品25%外销欧美,75%内销,其中70%成为国内企业替代进口的产品。但由于“纽威”驰名商标近年不断遭遇境内外知识产权侵权,去年公司申请专利29件,授权专利16件,在法院起诉了13件。
“这里营商环境好,是创业者的天堂。”36岁的黎娜由衷抒发感慨。她在纽威工作15年,亲身体验到公司能够快速发展,司法保障不可或缺。
而司法保障重在便捷化。2004年4月13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成立不到30天,审执结建院第一起案件。由此,高效在这个新生法院发展史上打下了深深烙印。
年轻的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创建以来诞生了诸多“第一”。该院发展史馆里一张老照片显示,2007年2月,通过MSN网络视频软件,采用视频直播方式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外离婚诉讼,使远在澳大利亚的被告人在家中参与庭审。2004年7月,年轻法官戴宜受理法律关系复杂、涉及进出口代理的亚细亚国际货柜制造公司涉案标的额达4个亿的破产案成功告结。
人案矛盾是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成立之初所面临的首要问题,2004年全院法官15名、2007年20名,一组数字诠释他们的重负:2004年受理各类案件1496件,2005年、2006年激增到2930件、4094件。
“我们有幸成为苏州同时也是全省法院首批员额制法官。”记者面前的郭璐笑声朗朗。2004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法院作为全省法院试点单位,在全国较早地进行了法官员额制改革。2006年全院审结3663件,法官人均结案183件。2018年员额法官人均结案529件。
在个性中发展
苏州东部的金鸡湖,国内最大的内城湖泊,位于园区的核心区域。苏州银行行长赵琨告诉记者,1994年金鸡湖区域只有3家银行、1家证券公司。而现在这里金融机构林立,聚集金融类机构966家,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
金鸡湖畔,正快速崛起一座金融新高地。与此相伴,各类金融纠纷如潮水般涌入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曹亚峰举例说,他们组建的5个执行团队,而其中金融团队就有2个。去年执结金融案件2219件,标的额达30.74亿。
7月4日,金融庭庭长郭璐一口气开了20个庭。郭璐向记者介绍,2014年3月,全省首家金融审判庭设立,实行法官+法官助手+书记员审判模式,金融审判实行“加减乘除法”,即在审判时限上做“减法”,在专业审理上做“加法”,在延伸服务上做“乘法”,在繁简分流上做“除法”。
2018年2月起,金融审判探索实行“要素式庭审+要素式文书”,平均庭审时间缩短20分钟,平均审理天数降至75天。这一年,审结金融案件3317件,结案标的额31.5亿元。
两地法院应势而为,提供司法“个性化”保障。如果说,苏州工业园区法院身临金融高地谋“金融”,那么,苏州高新区法院则是置身大局谋“知产”。
在高新区快速发展的成果展示中,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一直被视为一张耀眼名片。苏州高新区法院审理的“番茄花园”软件盗版案,2009年作为当年全国唯一由基层法院终审的案件入选“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被中外媒体誉为“中国打击软件网络盗版行为第一案”。
据介绍,苏州高新区法院2009年6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获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10年间审理各类知产案件1600余件,2011年4月成为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基层示范法院。在2018年“苏州市法治建设满意度”调查中,该院执法办案和服务满意度得分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