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执行思路 破除执行难题
2017-09-14 09:48:3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舒展
切实解决执行难,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人民权益的必然要求。“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为了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做到敢于执行、智慧执行、善意执行、有效执行,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不畏艰险,动真碰硬,祛除“顽疾”,不断“攻城拔寨”,全力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其主要的工作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繁简分流,切实提升执行质效。近年来,执行案件呈井喷式增长,而多数法院的执行队伍人员配备远远赶不上案件的增长,单兵作战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需求。为此,鲤城法院深度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审判与执行之间、执行团队之间的各个环节,形成分工有序、配合紧密的集约化执行模式。在立案、审判阶段加强诉讼保全力度、降低诉讼保全门槛,密切关注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在审判阶段就做好执行的保障工作。在执行阶段,变单兵作战为团队协作,将执行队伍划分为四个组,案件经查控组查控后,分为拍卖变现执行案件、简易财产处置案件和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三大类,根据难易程度进行繁简分流,分配给不同的执行员,通过让团队协同消化案件,最大化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
二是强化执行联动,努力凝聚执行合力。众所周知,执行难,难在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求、特殊主体难执,因此,实行信息共享,强化执行联动,凝聚执行合力,是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的重要举措。鲤城法院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辖区28家单位达成会议纪要,从设立公司、参选代表委员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着力突破难点,鲤城法院与交警部门订立了合作协议,通过车辆信息在交警部门备案,由交警部门联合扣押被执行人的车辆,切实解决了以往查扣车辆难的问题。通过与公安机关的密切联动,完善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民事执行与刑事侦查的衔接。对于部分案件,为了紧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鼓励申请人通过刑事自诉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在审理阶段加大调解力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切实发挥了刑法打击严重失信行为的威慑作用。
三是推进“互联网+”,创新执行工作模式。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当前,信息技术已覆盖了全社会的生产生活,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两个法官一台车,挨家挨户满街跑”早已不适应时代潮流,信息技术也在推动着执行工作的深刻变革: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网络司法拍卖……信息化为执行工作打开了崭新的局面,成为攻克执行难的有力武器。鲤城法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执行工作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勇立潮头、敢于创新,深度拓展执行指挥中心的功能,率先利用信息化发起跨域协作执行,跨域领取执行款、远程指挥大型执行案件、远程视频直播把握“键对键”与“面对面”有机统一,加强执行大数据分析,大力推进执行信息系统优化升级执行,一系列信息化操作,让当事人体验到了信息化执行的优势。在网络司法拍卖方面,鲤城法院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在泉州法院首个引入商业贷款,并由银行客户经理协助办理电话咨询、看样等工作,有效提高了拍卖的成交率、溢价率。把握“键对键”与“面对面”有机统一,加强执行大数据分析,大力推进执行信息系统优化升级使执行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全程留痕,执行公开促进公信。只有把法院审判执行的所有节点信息都公开出去,将司法程序、司法过程、司法行为、司法结果“晒”在阳光下,才能真正提升司法公信力。该院始终坚持以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为原则,以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提高执行能力为目标,狠抓执行公开工作,推动促进执行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一方面,当事人能看得到立案、查控、裁定等执行案件中的每一步进展,可以和执行法官短信往来,可以通过院长接待日直接反映意见建议,让当事人有了对执行工作的“参与感”,对执行工作看得见、查得到、放得下心。另一方面,执行公开更能彻底根除在执行中的“暗箱操作”空间,实现精准监督、科学管理,有效倒逼执行工作的改善,促进依法执行、公正执行、文明执行。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该院把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法院执行工作质效的重中之重来抓。强化日常警示教育,通过举行每周廉政例会、撰写廉政心得、组织专题座谈讨论会等形式,对执行干警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筑牢廉洁司法的思想防线。严格规范执行行为,明确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条件;对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通知书的送达等环节工作进行了规范,以款清案明落实规范化。加大监督力度,坚持关口前移,运用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全面梳理执行工作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高风险环节,加强对执行工作各个流程节点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防患于未然。
(作者系福州大学教授)
一是注重繁简分流,切实提升执行质效。近年来,执行案件呈井喷式增长,而多数法院的执行队伍人员配备远远赶不上案件的增长,单兵作战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需求。为此,鲤城法院深度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审判与执行之间、执行团队之间的各个环节,形成分工有序、配合紧密的集约化执行模式。在立案、审判阶段加强诉讼保全力度、降低诉讼保全门槛,密切关注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在审判阶段就做好执行的保障工作。在执行阶段,变单兵作战为团队协作,将执行队伍划分为四个组,案件经查控组查控后,分为拍卖变现执行案件、简易财产处置案件和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三大类,根据难易程度进行繁简分流,分配给不同的执行员,通过让团队协同消化案件,最大化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
二是强化执行联动,努力凝聚执行合力。众所周知,执行难,难在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求、特殊主体难执,因此,实行信息共享,强化执行联动,凝聚执行合力,是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的重要举措。鲤城法院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辖区28家单位达成会议纪要,从设立公司、参选代表委员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着力突破难点,鲤城法院与交警部门订立了合作协议,通过车辆信息在交警部门备案,由交警部门联合扣押被执行人的车辆,切实解决了以往查扣车辆难的问题。通过与公安机关的密切联动,完善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民事执行与刑事侦查的衔接。对于部分案件,为了紧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鼓励申请人通过刑事自诉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在审理阶段加大调解力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切实发挥了刑法打击严重失信行为的威慑作用。
三是推进“互联网+”,创新执行工作模式。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当前,信息技术已覆盖了全社会的生产生活,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考方式。“两个法官一台车,挨家挨户满街跑”早已不适应时代潮流,信息技术也在推动着执行工作的深刻变革: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网络司法拍卖……信息化为执行工作打开了崭新的局面,成为攻克执行难的有力武器。鲤城法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执行工作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勇立潮头、敢于创新,深度拓展执行指挥中心的功能,率先利用信息化发起跨域协作执行,跨域领取执行款、远程指挥大型执行案件、远程视频直播把握“键对键”与“面对面”有机统一,加强执行大数据分析,大力推进执行信息系统优化升级执行,一系列信息化操作,让当事人体验到了信息化执行的优势。在网络司法拍卖方面,鲤城法院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在泉州法院首个引入商业贷款,并由银行客户经理协助办理电话咨询、看样等工作,有效提高了拍卖的成交率、溢价率。把握“键对键”与“面对面”有机统一,加强执行大数据分析,大力推进执行信息系统优化升级使执行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全程留痕,执行公开促进公信。只有把法院审判执行的所有节点信息都公开出去,将司法程序、司法过程、司法行为、司法结果“晒”在阳光下,才能真正提升司法公信力。该院始终坚持以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为原则,以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提高执行能力为目标,狠抓执行公开工作,推动促进执行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一方面,当事人能看得到立案、查控、裁定等执行案件中的每一步进展,可以和执行法官短信往来,可以通过院长接待日直接反映意见建议,让当事人有了对执行工作的“参与感”,对执行工作看得见、查得到、放得下心。另一方面,执行公开更能彻底根除在执行中的“暗箱操作”空间,实现精准监督、科学管理,有效倒逼执行工作的改善,促进依法执行、公正执行、文明执行。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该院把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法院执行工作质效的重中之重来抓。强化日常警示教育,通过举行每周廉政例会、撰写廉政心得、组织专题座谈讨论会等形式,对执行干警进行经常性的警示教育,筑牢廉洁司法的思想防线。严格规范执行行为,明确暂缓执行、中止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条件;对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通知书的送达等环节工作进行了规范,以款清案明落实规范化。加大监督力度,坚持关口前移,运用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全面梳理执行工作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高风险环节,加强对执行工作各个流程节点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防患于未然。
(作者系福州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