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里人物的信仰和理想!
——二三十岁的你在干什么?
2017-08-03 16:27:5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红杰
  事件背景:1925年,孙先生病逝,国民革命痛失领袖,然革命之火已经燃起,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引领下,北伐势如破竹,革命胜利在望。后,1927年,正值革命高涨之时,国民党内部骤然分裂,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成立了南京和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分裂国民党,两个人为更好的掌握权力,分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开始大量捕杀革命群众,国共公然决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在蒋、汪大肆屠杀革命群众的时候,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以右倾投降主义,一种是开展武装斗争,后来武装斗争的声音占了上风,共产党人最终联合起了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影片的开场一幕,直射四•一二屠杀现场。面对蒋介石的无情背叛,周恩来说:打倒列强,统一全国,再造共和,这是孙先生的终生理想,北伐还未完成,你却对自己的兄弟举起了枪。

  周恩来,二十多岁便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与“蒋校长”私交甚好。他本无需身陷逆境,只要服从当权者,便可前途光明。但,他却与蒋分道扬镳,偏要孤军犯上,发动在当时看来,以卵击石的第二次国内革命。为什么?理想。《建军大业》虽然格局宏大,人物繁多,但其核心的表达,可凝练成十个字:崇高的理想,理想的坚持。用朱德的话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

  1927年,浮生乱世,中国尚未统一,却涌现出大批的有志之士。毛泽东(刘烨 饰),出生于农民家庭,却不甘心于种地,偏要去考察农民的生存现状,证明中国的实质。在影片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像以往作品中,那位光芒万丈的伟人形象。

  青年时期,毛泽东是一个屡次受挫,却又坚韧不拔的,有血有肉有理想的“人”。

  而共产党,也并没有被刻意美化。当毛泽东想要掀起革命,救党和民族于水火时,却遭到党内权贵陈独秀(于和伟 饰)的怒斥:出去!你竟敢篡改马克思主义,你算老几?!!

  革命,到底要经历多少的困境?在“南昌起义”开始之前,陈独秀派张国焘(吴樾 饰)前往南昌,企图阻挠“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战略。后来,张国焘被一旁的当时还不是中共党员的贺龙(王景春 饰)举枪威胁——那就先杀了你,然后我们再起义。

  结果,张国焘怂了,没有阻挠革命。《建军大业》的一个优点是它既承认革命的伟大,也不逃避革命的残酷。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流血的斗争。蒋介石出身江浙,将目光倾注在财阀阶级上,对中国大量的工农民众视若无睹。而毛泽东认为,中国有四万万农民,他们才是中国的本质,是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把农民武装起来,农民就会成为我们革命的本钱,就会成为我们革命的主力。”

  这是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正邪对立。如同《我的团长我的团》正视了日军力量,《建军大业》也并没有去刻意弱化国民党。他们背叛革命,他们勾结黑帮,他们残害同胞,他们腐败已极。但,他们也有军人,心中抱有信仰,想要维护自己的使命。换句话讲,他们的出发点,同样是崇高的理想。在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守军陈峰(周一围 饰)力战身亡,攻方将军贺龙面对尸体,向其敬礼致敬。当朱德部队被国民党钱大钧(杨佑宁 饰)部队在三河坝击溃时,钱大钧下令,厚葬对方在黄埔军校的他曾经的同僚和学生。即便是黑帮头子杜月笙,在杀害共产党员汪寿华之前,也要表达自己对勇者的敬佩之情。“第一我敬你这个人,第二我敬你的信仰,第三我敬你的坚持。”

  影片出现有名有姓的人物六十多人,这些人几乎都是这个事件的见证者,他们中有些后来成了铸造共和国的超世之杰,有些成了人民的对立面。但是在当时,每个人都是有信仰有理想之人。《建军大业》算得上好看!不是因为某些小鲜肉的参演,是因为它如同幻灯片般的向观众展示了那个波云诡谲的年代所造就的如此多的英才。影片中每个人物出场都会显示他们当时的年龄,他们在二十多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就走上了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道路,实在可敬、可叹。对照当下我们青年一代,我们还是否记得自己曾经许过的理想和信念?

  作者单位:河南省延津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