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老城法院用制度创新破解执行难
2017-04-13 16:38:07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晓东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法院,以基本院情为现实出发点,通过坚持不懈用制度创新从深层破解执行难。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效果显著,在2016年比2015年案件增幅达到256%的情况下,实际执结率仍上升9个百分点。

  推行“执行警务化”破解执行案件“案多人少”困境。 “执行警务化”是执行工作将法警队与执行局实行“统一管理”和科学编队,由执行局长集中分管,将法警全部收队,执行局与法警队合二为一,法警既是警察又是实施具体执行行为的执行员,充分发挥执行过程中警察身份所带来的优势与便利,在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没收活动,以及在使用武器、警械,可以依法对不法当事人实施拘留等强制措施方面是普通执行法官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发现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涉嫌犯罪,而拒执罪在执行警务化改革后的司法警察手中成为打击老赖的一把利剑,司法警察在对拒执罪的调查取证等准侦查的职务行为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组建“女子警花队”专治各种女老赖。 女老赖的客观存在,以及女老赖滥用“性别优势”的情况不断发生,导致涉及女老赖的执行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老城法院根据这种情况,以执行局和法警队现有女警和女法官为基础,在集中执行女老赖时,从全院其他部门抽调一部分女法官,形成较为固定的女性执法编队,专治各种女老赖。目前老城法院的“女子警花队”已经集中行动过多次,取得良好的效果,“三八节里女法警专治女老赖”的新闻被各大媒体迅速刊登转载。老城法院的“女子警花队”让女老赖们所谓的“性别优势”彻底失去了“抵抗力”。

  创立工作日与休息日错峰工作制度破解老赖规避执行。老赖在暗处,干警在明处。狡猾的老赖谙熟法院工作的基本规律,周一到周五故意躲避潜藏,周六周日则开着豪车大摇大摆回家,与法院干警“躲猫猫”。在与老赖斗智斗勇的消耗战中,干警们长期作战已筋疲力尽,难以持久维系。经过探索实践总结,老城法院创立“不定期工作日和错峰休息”的工作日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批嚣张的老赖纷纷被执行干警拘捕归案,被迫履行了判决裁定,或者构成拒执犯罪而受到刑事追究。与此同时,通过无规律的调整干警们的休息日方式,既能保证干警们的休息权,恢复干警的身体和精力,又能发挥集中警力的优势,使老赖们规避执行无规律可循。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者等见证执行。再赖的老赖,也怕上电视、上报纸。老城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专治顶级老赖的策略,创立了见证执行制度。老城法院制定出一份拟邀请见证执行人员名单,每逢强制执行等活动,老城法院就依照制度规定邀请各大媒体的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执行和见证执行,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威慑老赖,而且还能更好的约束干警们的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执法的意识和能力。见证执行制度已经被很多地区的法院借鉴推广开来。

  设立执行宣传员,现场直播执行微信微博和新闻报道。有效宣传是执行工作制造氛围、提高效能的有效手段。老城法院专门设立了执行宣传员制度,由执行局内勤兼任,及时将执行工作中发生的事件编写成新闻稿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对外传播,最大限度的震慑老赖,迫使其他老赖主动履行。2017年第一季度,老城法院执行宣传员向媒体发表各类执行宣传近40篇,推送执行现场微博和微信推送10余期,在河南电视台曝光老赖100余名。在宣传的强大攻势下,老城法院出现了主动履行的小高潮。

  与兄弟法院之间建立执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连环案件连环破”。不少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同时也是该院或者兄弟法院执行案件的申请人,由于长期以来各个承办人之间以及各个法院之间信息并不畅通,也不共享,常常导致这边法院在对甲放款,那边法院却找不到被执行人甲的财产线索而陷入执行困境。基于这种情况,老城法院积极联系洛阳市其他法院,建立信息共享与协助机制,实现“连环案件连环破”,不仅有效提高了执行效率,而且惩治了那些利用法院信息不对称而逃避执行的情况。

  “涉民生窝案”无条件优先集中执行。一些劳动者对同一用人单位追索劳动报酬的执行案件形成“涉民生窝案”。针对这种较为典型的情形,老城法院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制定了涉民生窝案优先集中执行制度,只要是涉及民生的窝案,立即无条件优先集中执行。涉民生窝案无条件优先集中执行的制度也成了老城法院执行工作的一个亮点。

  除此之外,老城法院在创立了司法拍卖中引入第三方参与的制度,通过银行等第三方融资机构的介入,大大提高了房产等价值较高的拍品的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邀请车辆管理部门创立执行联动模式,集中查控一直以来难以实际控制的活封的车辆,大大提高了执行效果。
责任编辑:王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