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
努力开创法院队伍建设新局面
2012-12-18 10:12:2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江苏省新沂市人民法院院长 邓建云
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愿望、推动事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能否实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学习目标,是衡量其政治“成色”的重要标准,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先决条件;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不能凭空臆想,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闭门造车,要紧扣大会报告,讲究方式方法,贴近法院实际。作为人民法官,必须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服从服务于地方党委中心工作和大局工作,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期盼和要求,惩治犯罪,化解纠纷,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学习十八大精神,离不开对报告文本的深刻理解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行了论述。纵观报告,不难发现,“法治”一词出现了13次,“法律”一词出现了10次,“司法”一词出现了6次。分别分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体制、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军队建设等各个篇章,报告的第五部分更用一个专题的篇幅论述了依法治国方略。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推进”,而“全面推进”的具体目标则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6个字,首次清晰的梳理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框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同时,分别用两个字对框架内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核心目标追求。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一名从事司法工作的法律人,我想将司法作为坐标原点,对十八大报告中和法律、法治有关的部分进行一个横向加纵向的梳理,以公正司法为出发点,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法”进行一个粗浅的解读。
纵向解读——以公正司法为引领,实现报告的司法愿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除了公正司法之外,共有5处提及“司法”,其中,司法公信力被提及两次,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公开、司法对社会管理之保障分别被提及一次。
第一,以公正司法为价值追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点,要确保司法体制改革与国情社情紧密结合,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以创新的态度推进改革,解决制约政法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以负责的态度推进改革,充分探讨中国国情下司法规律的特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审慎稳妥地确定改革领域和重点;以发展的态度推进改革,立足政法系统工作状态提升、队伍素质提升、能力水平提升,以改革促进政法队伍更好发挥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应有作用。可以说,深化司法改革,是政法干警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动力先导。
第二,以公正司法为价值追求,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司法公信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板块中唯一明确提及司法的相关目标。可见,司法公信力对于公正司法的价值追求有着核心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有关司法公信建设,也并非是在法治板块中提出,而是在文化强国建设板块中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部分提出的。作为一个以道德爱心事件走入公众视野的人民法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深入思考道德和司法的互容互助问题,如何让道德助力司法,最终让司法成为道德最有力的保障,这其中的连接点就是司法公信力建设。
第三,以公正司法为价值追求,完善司法公开。十八大报告给司法公开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做到完善,则需要以更加开明的思想去认同司法公开,以更加真诚的态度和更加包容的心态来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司法专业化绝不等同于司法神秘化,只要我们胸怀职业信仰,坚守职业道德,秉持职业精神,以“我家大门常打开”的心胸去践行司法公开,我们的司法公开就一定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得以完善。
第四,以公正司法为价值追求,在社会管理中强化司法基本保障。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更加注重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要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报告同时指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司法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来就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在明确强调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服务,是我们今后要思考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即将实施的有关公益诉讼方面的内容之结合,对司法如何发挥基本保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横向解读——以公正司法为本职,全面助推立法、执法、守法
在以公正司法为统领,纵向梳理完十八大报告对司法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之后,让我们再将目光投向与公正司法并列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面守法的横向法治目标架构体系上来。作为架构体系中的四分之一强,公正司法对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面守法,又应当有何作为呢?依我个人浅见,应该当好三座桥梁。
第一,让公正司法成为民意与立法决策之间的桥梁——助推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关键在于立法是否最大程度地表达了各方民意。而作为一线的司法工作者,法官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在审判当中,在与当事人的沟通当中,更多的感知民意对立法的期待、需求和意见。应然层面的立法,只有落实在实然层面的执法、司法、守法领域,才具有生命力。在审判实践中,法官对现行立法的问题,对立法的方向和价值追求,有着更加清晰、理性的感知。法官有责任也有义务,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实践中的这种真实感知,通过调研、案例分析、学术研究等方式,上升为理性思考,传递给立法机关,从而成为民意与立法决策之间的桥梁,以公正司法助推科学立法。
第二,让公正司法成为党政机关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之间的桥梁——助推严格执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官们可以通过自己这方面的所长,既可以在行政诉讼的过程当中,又或者以交流学习,论坛等载体,实现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核心内容的丰富互动,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之构建,最终助推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中体现公正司法应有之担当。
第三,让公正司法成为民众和法治精神之间的桥梁——助推全民守法。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深知,良法要优于青天,因为良法较之青天而言,更具普遍性、稳定性和法治理性。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引导民众信任良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倡导的,是公平正义,是执法为民,是对公民权益的维护和保障,民众现在对法治的认知还尚未达到这个层面。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在自己的审判工作中和可以参与的法制宣传和普法活动中,助推全民守法。
第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离不开对科学方法的正确把握
一个人要有灵魂,它是人之生命所在;一支部队要有军魂,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一个国家要有国魂,它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则应具有法魂,这个“法魂”是一种精神,是人民法院担当时代使命、完成宪法赋予之职责的重要保障。在落实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中,必须努力打造具有新沂法院特色、体现法院文化的新沂法院精神。
第一,以民为天,把公平正义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规范执法、廉洁办案、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是法院干警在价值追求层面的要义,这十二个字既是我们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民法官为人民“德为本,法为上,民为天”中“法为上,民为天”的最有力注解。
在构建“规范化管理格局”中,要注重从关键节点设定卡点措施、填补管理盲区,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的闭合式管理。立案环节,实行立案、分案分离,遏制“法官选案件”、“当事人选法官”现象;审理环节,纪检监察对案件审理的程序性事项进行跟踪监控;结案前,推行判前评查机制,防止“带病”案件出院;结案后,对“责任性信访”惩戒问责,以儆效尤。涉诉信访问题犹如审判权运行系统遭受病毒侵害而产生的外部症状,而反映的症结则是案件质量和队伍素质,解决起来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为此,明年我院将推行“全日制”院领导接访制度,由院领导每人一周轮流接访。院领导接访的意义不仅是通过个案处理来“治表”,更为重要的是,将涉诉信访作为司法办案的“体温计”、“晴雨表”,在接访中找准症结,在管理上靶向给药,彻底“治本”,从而使涉诉信访对管理的反馈作用明显得到增强,堵塞管理漏洞。同时,要将纪检监察工作重心从查处向预防转移,并全力构建“大纪检监察”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兼任分管部门和本部门的廉政监察员,对干警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开展“预警谈话”,防患于未然。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聚焦于审判活动,以审判程序合法化为重点开展审务督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办案的公正和高效。
第二,勇于担当,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司法职能。勇于担当是一种强烈的政治责任,更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在社会矛盾凸显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顾全大局、勇于担当、认真履职,着力彰显服务大局意识、为民意识,从根本意义上表达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今后工作中,人民法官必须审慎研判社会矛盾多发、司法解决滞后的形势,将自身定位为社会矛盾化解的担当者、引领者,强力推进司法调解工作,从诉前化解和诉中调解两条战线展开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室作用,选派法官指导诉前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外。诉中,推行全员全程调解,促进调解率的跃升,要使绝大多数民商事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我们大家在司法办案中要坚持胸怀大局、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攻克难关。在做好法定性审判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在重大决策参谋、重大项目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精于法律的专业优势和勇于担当的社会形象去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同时,还要对社会管理要素分析、创新管理对策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并要提高采纳率。
第三,以德为先,在锻造队伍中全面推进审判事业。法律要靠有高尚道德的人去执行方显尊严。党组将“奋力做事、谦逊做人、甘于奉献”的思想品质作为选人用人的导向,引导干警将做人、做事的价值目标达到高度统一,实现完善自我和推动工作的双赢。要以文化滋养道德。确立政治建警与文化建院相彰共济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坚持以先进法院文化孕育良好职业道德。将德为本,法为上,民为天提升到统领高度,时刻激励广大干警要增强修为养德的内心自觉。要以实践塑造品行。我们要坚持用良知、公道的道德力量传递法律精神,让当事人既为公正而欣慰,更为法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要以作风提升公信。12月4日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奏响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干兴邦的号角,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新风,反映了一心为民的情怀,是我们党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自觉与自信;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干兴邦的政治态度、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八项规定是庄严承诺,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严肃要求。我们要在深刻学习领会,从严改进作风上见行动,全面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净化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会风文风,坚决克服不公、不严、不廉等现象。要从自身做起,从领导做起,从行动做起,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清除司法工作中的不良习气、不良习惯、扎实开展好司法廉洁教育活动,着力培育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一股清风的优良司法环境和软实力。必须重点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工作节奏不紧等问题;重点解决司法不规范、效率不高、脱离群众、接待不够文明、服务不够热情等问题;重点解决审判作风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问题;重点解决对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与和业内外活动的约束问题。
三、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离不开对法院实际的清醒认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仅凭坐而论道解决不了法院工作的实际问题,也发挥不了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的应有作用。正如公丕祥院长所言,要将十八大精神真正视为做好当前法院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法院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联系广大干警的思想实际,真正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一、培育第一要素,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人永远是关键性、第一位的决定因素。要结合学习十八大精神活动,进一步提升干警政治思想觉悟,让每一位干警都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认清形势任务,明确职责目标,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司法为民工作中去,体现在公正、热情、高效、廉洁办案过程中。要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提升司法能力,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切实增强干警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经常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与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广大干警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法官量化考评体系,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发干警职业尊荣感和司法为民使命感。
第二,抓住第一要务,把服务大局放在首位。执法办案始终是法院第一要务,也是法院工作重心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都与人民法院工作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坚持执法办案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在依法促进经济发展、依法保障人民民主、依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依法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新作为。通过开展服务民生、服务小微企业、助推和谐征收、涉诉矛盾化解等让每一名法官都能理解坚持执法办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就是服务大局工作的具体表现。要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追求,以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为保障,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抓住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关键节点,理顺和优化审判管理流程,深入推进审判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法院各项质效指标水平。
第三,追求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用老百姓认可的形式、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公正化解矛盾纠纷。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努力提高诉讼服务中心服务工作水平,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咨询,让当事人明白诉讼流程,了解举证义务和诉讼风险。加强诉讼指导活动,针对当事人文化水平、法律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加大对诉讼能力较弱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力度,使其清楚诉讼程序、明晰诉讼风险,能够正确、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要进一步创新执行工作举措,建立和完善错时执行、分段执行和集约执行等有效举措,努力减少“执行难”现象。同时要敞开法院大门,通过法院开放日、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直播等制度措施,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积极打造阳光司法。某种程度上说,只有我们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司法公信力才能够提高,只有公信力提高法院权威才能够树立起来,才能够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挖掘第一动力,把改革创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我们既要坚持司法体制的改革,也要注重司法方法的创新,各部门要结合“一庭一品”建设,要依托部门工作优势,进一步开拓眼界、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围绕部门工作在新年度发展的具体导向,进行创意决策、认真规划、细致分析、充分论证,以部门干警的集体智慧,形成富有特色和影响的工作方法和活动载体,谋求部门工作跨越式的发展。真正做到思想要超脱、思维要超前、思路要超近、成效要明显,要敢于弯道超车,高效率、快节奏、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工作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自己的亮点工作和品牌特色。
第五,落实第一责任,把维护稳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化解矛盾、解决信访、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要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来处理信访、始终保持真挚的感情来对待信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我们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注重创新方法举措,积极构建法院积极参与涉诉矛盾化解体系,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来化解涉诉信访案件。要妥善处理好民生领域和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时刻关注最突出最迫切的民生诉求,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巡回审判、法制宣传、司法建议等发挥保障、引导、促进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作用。同时,认真落实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涉诉信访庭长、分管院长和院长三级报告制,坚决防止涉诉信访案件“前清后积”现象发生。
一、学习十八大精神,离不开对报告文本的深刻理解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行了论述。纵观报告,不难发现,“法治”一词出现了13次,“法律”一词出现了10次,“司法”一词出现了6次。分别分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体制、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军队建设等各个篇章,报告的第五部分更用一个专题的篇幅论述了依法治国方略。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推进”,而“全面推进”的具体目标则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6个字,首次清晰的梳理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框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同时,分别用两个字对框架内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核心目标追求。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一名从事司法工作的法律人,我想将司法作为坐标原点,对十八大报告中和法律、法治有关的部分进行一个横向加纵向的梳理,以公正司法为出发点,对十八大报告中的“法”进行一个粗浅的解读。
纵向解读——以公正司法为引领,实现报告的司法愿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除了公正司法之外,共有5处提及“司法”,其中,司法公信力被提及两次,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公开、司法对社会管理之保障分别被提及一次。
第一,以公正司法为价值追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点,要确保司法体制改革与国情社情紧密结合,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以创新的态度推进改革,解决制约政法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以负责的态度推进改革,充分探讨中国国情下司法规律的特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审慎稳妥地确定改革领域和重点;以发展的态度推进改革,立足政法系统工作状态提升、队伍素质提升、能力水平提升,以改革促进政法队伍更好发挥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应有作用。可以说,深化司法改革,是政法干警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动力先导。
第二,以公正司法为价值追求,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司法公信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板块中唯一明确提及司法的相关目标。可见,司法公信力对于公正司法的价值追求有着核心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有关司法公信建设,也并非是在法治板块中提出,而是在文化强国建设板块中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部分提出的。作为一个以道德爱心事件走入公众视野的人民法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深入思考道德和司法的互容互助问题,如何让道德助力司法,最终让司法成为道德最有力的保障,这其中的连接点就是司法公信力建设。
第三,以公正司法为价值追求,完善司法公开。十八大报告给司法公开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做到完善,则需要以更加开明的思想去认同司法公开,以更加真诚的态度和更加包容的心态来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司法专业化绝不等同于司法神秘化,只要我们胸怀职业信仰,坚守职业道德,秉持职业精神,以“我家大门常打开”的心胸去践行司法公开,我们的司法公开就一定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得以完善。
第四,以公正司法为价值追求,在社会管理中强化司法基本保障。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更加注重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要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报告同时指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司法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来就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在明确强调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服务,是我们今后要思考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即将实施的有关公益诉讼方面的内容之结合,对司法如何发挥基本保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横向解读——以公正司法为本职,全面助推立法、执法、守法
在以公正司法为统领,纵向梳理完十八大报告对司法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之后,让我们再将目光投向与公正司法并列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面守法的横向法治目标架构体系上来。作为架构体系中的四分之一强,公正司法对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面守法,又应当有何作为呢?依我个人浅见,应该当好三座桥梁。
第一,让公正司法成为民意与立法决策之间的桥梁——助推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关键在于立法是否最大程度地表达了各方民意。而作为一线的司法工作者,法官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在审判当中,在与当事人的沟通当中,更多的感知民意对立法的期待、需求和意见。应然层面的立法,只有落实在实然层面的执法、司法、守法领域,才具有生命力。在审判实践中,法官对现行立法的问题,对立法的方向和价值追求,有着更加清晰、理性的感知。法官有责任也有义务,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实践中的这种真实感知,通过调研、案例分析、学术研究等方式,上升为理性思考,传递给立法机关,从而成为民意与立法决策之间的桥梁,以公正司法助推科学立法。
第二,让公正司法成为党政机关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之间的桥梁——助推严格执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官们可以通过自己这方面的所长,既可以在行政诉讼的过程当中,又或者以交流学习,论坛等载体,实现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为核心内容的丰富互动,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之构建,最终助推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中体现公正司法应有之担当。
第三,让公正司法成为民众和法治精神之间的桥梁——助推全民守法。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深知,良法要优于青天,因为良法较之青天而言,更具普遍性、稳定性和法治理性。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引导民众信任良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倡导的,是公平正义,是执法为民,是对公民权益的维护和保障,民众现在对法治的认知还尚未达到这个层面。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在自己的审判工作中和可以参与的法制宣传和普法活动中,助推全民守法。
第二、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离不开对科学方法的正确把握
一个人要有灵魂,它是人之生命所在;一支部队要有军魂,它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一个国家要有国魂,它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则应具有法魂,这个“法魂”是一种精神,是人民法院担当时代使命、完成宪法赋予之职责的重要保障。在落实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中,必须努力打造具有新沂法院特色、体现法院文化的新沂法院精神。
第一,以民为天,把公平正义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规范执法、廉洁办案、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是法院干警在价值追求层面的要义,这十二个字既是我们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民法官为人民“德为本,法为上,民为天”中“法为上,民为天”的最有力注解。
在构建“规范化管理格局”中,要注重从关键节点设定卡点措施、填补管理盲区,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的闭合式管理。立案环节,实行立案、分案分离,遏制“法官选案件”、“当事人选法官”现象;审理环节,纪检监察对案件审理的程序性事项进行跟踪监控;结案前,推行判前评查机制,防止“带病”案件出院;结案后,对“责任性信访”惩戒问责,以儆效尤。涉诉信访问题犹如审判权运行系统遭受病毒侵害而产生的外部症状,而反映的症结则是案件质量和队伍素质,解决起来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为此,明年我院将推行“全日制”院领导接访制度,由院领导每人一周轮流接访。院领导接访的意义不仅是通过个案处理来“治表”,更为重要的是,将涉诉信访作为司法办案的“体温计”、“晴雨表”,在接访中找准症结,在管理上靶向给药,彻底“治本”,从而使涉诉信访对管理的反馈作用明显得到增强,堵塞管理漏洞。同时,要将纪检监察工作重心从查处向预防转移,并全力构建“大纪检监察”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兼任分管部门和本部门的廉政监察员,对干警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开展“预警谈话”,防患于未然。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聚焦于审判活动,以审判程序合法化为重点开展审务督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办案的公正和高效。
第二,勇于担当,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司法职能。勇于担当是一种强烈的政治责任,更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在社会矛盾凸显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顾全大局、勇于担当、认真履职,着力彰显服务大局意识、为民意识,从根本意义上表达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在今后工作中,人民法官必须审慎研判社会矛盾多发、司法解决滞后的形势,将自身定位为社会矛盾化解的担当者、引领者,强力推进司法调解工作,从诉前化解和诉中调解两条战线展开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室作用,选派法官指导诉前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外。诉中,推行全员全程调解,促进调解率的跃升,要使绝大多数民商事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我们大家在司法办案中要坚持胸怀大局、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攻克难关。在做好法定性审判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在重大决策参谋、重大项目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精于法律的专业优势和勇于担当的社会形象去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同时,还要对社会管理要素分析、创新管理对策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并要提高采纳率。
第三,以德为先,在锻造队伍中全面推进审判事业。法律要靠有高尚道德的人去执行方显尊严。党组将“奋力做事、谦逊做人、甘于奉献”的思想品质作为选人用人的导向,引导干警将做人、做事的价值目标达到高度统一,实现完善自我和推动工作的双赢。要以文化滋养道德。确立政治建警与文化建院相彰共济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坚持以先进法院文化孕育良好职业道德。将德为本,法为上,民为天提升到统领高度,时刻激励广大干警要增强修为养德的内心自觉。要以实践塑造品行。我们要坚持用良知、公道的道德力量传递法律精神,让当事人既为公正而欣慰,更为法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要以作风提升公信。12月4日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奏响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干兴邦的号角,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新风,反映了一心为民的情怀,是我们党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自觉与自信;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干兴邦的政治态度、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八项规定是庄严承诺,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严肃要求。我们要在深刻学习领会,从严改进作风上见行动,全面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净化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会风文风,坚决克服不公、不严、不廉等现象。要从自身做起,从领导做起,从行动做起,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清除司法工作中的不良习气、不良习惯、扎实开展好司法廉洁教育活动,着力培育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一股清风的优良司法环境和软实力。必须重点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工作节奏不紧等问题;重点解决司法不规范、效率不高、脱离群众、接待不够文明、服务不够热情等问题;重点解决审判作风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问题;重点解决对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与和业内外活动的约束问题。
三、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离不开对法院实际的清醒认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仅凭坐而论道解决不了法院工作的实际问题,也发挥不了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的应有作用。正如公丕祥院长所言,要将十八大精神真正视为做好当前法院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法院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联系广大干警的思想实际,真正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一、培育第一要素,把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人永远是关键性、第一位的决定因素。要结合学习十八大精神活动,进一步提升干警政治思想觉悟,让每一位干警都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认清形势任务,明确职责目标,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司法为民工作中去,体现在公正、热情、高效、廉洁办案过程中。要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提升司法能力,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切实增强干警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经常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与岗位练兵,不断提高广大干警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法官量化考评体系,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发干警职业尊荣感和司法为民使命感。
第二,抓住第一要务,把服务大局放在首位。执法办案始终是法院第一要务,也是法院工作重心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都与人民法院工作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坚持执法办案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在依法促进经济发展、依法保障人民民主、依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依法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新作为。通过开展服务民生、服务小微企业、助推和谐征收、涉诉矛盾化解等让每一名法官都能理解坚持执法办案、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就是服务大局工作的具体表现。要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追求,以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为保障,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抓住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关键节点,理顺和优化审判管理流程,深入推进审判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法院各项质效指标水平。
第三,追求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用老百姓认可的形式、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公正化解矛盾纠纷。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努力提高诉讼服务中心服务工作水平,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咨询,让当事人明白诉讼流程,了解举证义务和诉讼风险。加强诉讼指导活动,针对当事人文化水平、法律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加大对诉讼能力较弱当事人的诉讼指导力度,使其清楚诉讼程序、明晰诉讼风险,能够正确、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要进一步创新执行工作举措,建立和完善错时执行、分段执行和集约执行等有效举措,努力减少“执行难”现象。同时要敞开法院大门,通过法院开放日、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直播等制度措施,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积极打造阳光司法。某种程度上说,只有我们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司法公信力才能够提高,只有公信力提高法院权威才能够树立起来,才能够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挖掘第一动力,把改革创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我们既要坚持司法体制的改革,也要注重司法方法的创新,各部门要结合“一庭一品”建设,要依托部门工作优势,进一步开拓眼界、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围绕部门工作在新年度发展的具体导向,进行创意决策、认真规划、细致分析、充分论证,以部门干警的集体智慧,形成富有特色和影响的工作方法和活动载体,谋求部门工作跨越式的发展。真正做到思想要超脱、思维要超前、思路要超近、成效要明显,要敢于弯道超车,高效率、快节奏、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工作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自己的亮点工作和品牌特色。
第五,落实第一责任,把维护稳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化解矛盾、解决信访、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要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来处理信访、始终保持真挚的感情来对待信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我们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注重创新方法举措,积极构建法院积极参与涉诉矛盾化解体系,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来化解涉诉信访案件。要妥善处理好民生领域和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时刻关注最突出最迫切的民生诉求,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巡回审判、法制宣传、司法建议等发挥保障、引导、促进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作用。同时,认真落实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涉诉信访庭长、分管院长和院长三级报告制,坚决防止涉诉信访案件“前清后积”现象发生。
责任编辑:薛勇秀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