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关键词”
2011-12-11 11:18:49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罗争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2011年的年度“关键词”之一。今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中央及地方“综治委”更名,各地公安微博活跃涌现,醉驾入刑引来极大关注,全国公安部门开展声势浩大的“清网行动”和“清剿火患”活动,“撑腰体”事件引发法律与道德的反思……纵观2011中国法治新事,无不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息息相关。这些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词”提醒人们,变化了的社会形态,需要社会管理及时跟进,法治的跟进则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保驾护航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告成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不代表就此故步自封,法治社会仍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不断深入,社会各层面的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法律缺失的弥补和对法律滞后的更新仍在进行。今年以来,行政强制法正式实施,对行政强制进行规范,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公权力的制约更加彰显依法治国的理念;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既防止正常人“被精神病”,更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和治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努力中,人们看到了立法工作的前进脚步,也期待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

  “综治委”更名:指导社会管理天地宽

  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对其职责任务和成员单位进行必要调整,同时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此后,多个地方的综治委也相继更名,并进行调整充实。

  从“治安”到“管理”的两个字差异,意味着综治部门由原来单纯的社会治安管理、打击犯罪功能,向如今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功能转变。“综治委”更名,开启了协调和指导社会管理更为广阔的天地:如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如何夯实基层基础,如何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如何完善城乡应急服务管理体系,如何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服务管理体系,如何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如何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等等。

   公安微博:民警上网“走街串巷”

   今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开通微博,影响力和关注度迅速提升。今年10月,公安部召开“公安微博”相关研讨会,统计数据显示,仅在新浪网、腾讯网开设的公安机关政务微博已达4000余个。在上海,各级公安机关和民警已在各大网站开通实名微博数百个,覆盖了经侦、刑侦、治安、交警、轨交和出入境等多个警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治安事件和热点话题。

  公安微博在2011年的爆发式增长,无疑是公安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民警从传统的社区巡查到上网“走街串巷”,很好地实现了警务公开,也较为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的社会治安和管理问题。

  “少了一点官味、多了一些亲切”的公安微博,不仅让公安机关在网络时代学会了主动发言,还拉近了民警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未来,公安微博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平台作用,如何及时、主动、全面地发布民众关注的信息,如何起到“一点发布、多点响应”的集群联动效应,仍需管理者和公众共同努力。

  醉驾入刑:惩治、教育和震慑作用初显

  5月1日起,醉酒驾驶被作为危险驾驶罪纳入刑事追责范畴。随后,艺人高晓松因酒驾被判拘役半年,使得“醉驾入刑”受到广泛关注,此事意外成为一次效果显著的公共宣传。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31日,“醉驾入刑”实施半年来全国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较去年同期下降47.9%,其中醉酒驾驶较去年同期下降42.7%,法律的惩治、教育和震慑作用进一步显现。

  醉驾曾是一种屡禁不止的陋习,“醉驾入刑”受到了绝大多数社会公众的支持。公安机关表示,“醉驾入刑”对于治理酒驾尽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一些人仍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饮酒甚至醉酒驾驶,因而,要从根本上治理酒驾顽疾仍然任重道远。今后,如何更好地依法严惩酒驾,如何通过长期努力为社会营造安全环境,以及如何对执法过程本身进行监督,都值得继续关注。

  “清网行动”、“清剿火患”:集中战役与长效执法结合

  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分别开展了两个大规模的专项行动:“清网行动”以“全国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缉捕在逃的各类犯罪嫌疑人,其阶段性成果让人们看到了公安机关发扬全国“一盘棋”的优良传统、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群众工作威力所产生的效果,也为社会治安和案件侦查提供了创新思路。“清剿火患”战役则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亡人火灾、杜绝发生重特大火灾,它既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排查,更是一次面向社会各界的防火宣传教育行动。

  开展“清网行动”、“清剿火患”这样的战役,将进一步发挥全国公安部门集中行动的合力,推动集中战役与长效执法更紧密地结合。

  “撑腰体”流行:法律如何为道德“撑腰”?

  “如果你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替你赔偿!”2011年,在备受关注的“许云鹤案”、“小悦悦被轧”等事件发生后,类似这样的“撑腰体”号召,受到网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搀扶老人本是寻常善举,居然会引发“扶不扶”的社会忧虑,着实是对公众道德和诚信的考验。当道德范畴的评判最终要上升到法制层面来强制时,既是对社会风气的及时警示,也考验着立法、司法和执法者的智慧。法律是“底线”,道德是“上线”,二者仿佛“硬币的双面”互为依赖。人们相信,在弘扬正气、崇尚美德的道路上,法律可以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责任编辑:薛勇秀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