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2011-10-09 09:00:2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宽明 王玉飞 赵颖颖
  编者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全国法院在七、八、九三个月广泛开展了“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检验“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否取得成效,最为重要的标准是,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否得到真正解决;是否像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这样,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否像仪征法院这样,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

  仪征法院在“群众观点大讨论”中,虚心倾听民众呼声,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闻过则改”,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行动。这是有事业心、责任感、对人民负责的表现,是“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实实在在的成果。

  国庆节前夕,记者走进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学习、大讨论、大走访、大整改”红幅标语。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行动,这已经成为仪征法院全体工作人员的共识。”今年初到任的仪征法院院长张澎向记者说起这场大讨论,感慨万端:

  “好多过去理解不透的问题在这次大讨论中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去年法官人均结案123件,许多法官加班加点,没有加班费;有的甚至带病工作,60%以上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可是,人民群众满意率排名还相当靠后,群众对法院工作为什么不满意?”

  “过去,问号像秤砣一样挂在心上,正是这场大讨论,把许多问号拉直了!”

 人民群众追求裁判公正,慢不得!

  “当事人进了法院,解决问题要快!”记者随同张澎一行到乡镇走访时,一位村官深有感触地说,“去年,我们村的村民张某买了建材准备盖房,可邻居阻碍。为了排除妨碍,起诉到法院。法官在三个月内结案并不超期,而张家是拆旧房盖新房,全家在临时帐篷里住了三个月,买的水泥在外日晒雨淋早就失效……法院办案讲程序,可程序走完了,黄花菜早凉了。”

  “审理案件有最宽的时限,我们不能以此来评价法官的办案绩效。”张澎深有感触,“大走访,使我们更明白,一定要以人民群众的期待来考核,急案急办、特案特办,怠慢不得!”

  “长期以来,不少法官办案有个习惯,年初松一松,年终冲一冲。这次大整改,仪征法院推行效能评估机制,办案大提速。9月份,仪征法院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26.6天,同比去年的48.8天,下降了22.2天;结案均衡度连续9个月超过93%,法官人均结案99.95件,遥遥领先于全市基层法院。”说起大讨论带来的变化,该院审管办主任郭林兴奋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仪征法院明确规定凡简易程序超过30天、普通程序超过60天不能审结的民、商事案件,以及超过60天不能执结的执行案件,一律实行效能评估问责……”正在说着,一阵鞭炮声传来。

  “没想到,我俩的案子这么快就结了!”记者巧遇两个当事人向仪征法院送锦旗的场面。更令记者想不到的是,他俩一个是原告,一个是被告,原、被告同时来法院送锦旗的场面并不多见。这两个当事人因房屋买卖引起纠纷,上午到法院立案,该院民二庭法官王?利用午休时间调解,当天下午案结事了,双方当事人都非常满意。为感谢法官,原、被告特意共同送来了“断案神速,包公再世”的锦旗。

  人民群众实现胜诉权益,等不得!

  “法院每年的工作报告中,案件执结率都在95%以上,可人大代表们并不满意。”仪征法院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刘大龙对记者说,“与法官‘无权拒绝裁判’一样,不能对生效裁判拒绝执行。人民群众实现胜诉权益,等不得!”

  “法院沿用多年的执结率指标,像一条湿漉漉的毛巾,拧一把还可以再拧一把。明眼人都知道,实际执行率能达到70%就很不错了。那种虚高的指标掩盖了大量的中止执行案件。”张澎说,“只考核实际执结率,法院排名可能吃亏,但对于群众现实利益来说,是一个没有水分、‘案结事了’的指标。大讨论,使我们更明白:法院不能图‘结案了事’,宁可在指标考核上吃点亏,也一定要让当事人合法利益得到保护,考核实际执结率,是硬碰硬!”

  “基层法院执行难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人难找。这些长期同执行人员‘打游击’的被执行人,有的是早出晚归,有的是故意躲避执行。”该院执行局长徐锡龙告诉记者,“为反规避执行,从年初开始,我们大胆尝试新的执行机制,即凌晨执行常态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仪征法院执行干警不分昼夜、披星戴月,把一个个“老赖”堵在被褥里、睡梦中,攻克一件件“骨头案”,一批长期躲避的被执行人纷纷到法院履行义务。今年1至9月,该院执行局主动恢复执行了386件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中止执行案件。 曾被中止执行的申请人拿到执行款时,一个个“天上掉馅饼”似的喜出望外。至今,还有5个已经执行到位的案件申请人没有找到,法院正在想法子通知其来领取执行款。

  “老婆,快想办法拿钱来,这次动真格的了!”记者到该院执行局看他们的执行效能评估台账时,遇到在当天凌晨执行中被执行干警带到执行局的被执行人潘某,正在电话联系他妻子赶紧筹款。

  先后6次与执行人员“躲猫猫”的潘某,凌晨4时50分从睡梦中被“请”到执行局,他深感这次是躲不掉了,便联系自己的妻子筹款,把4万元执行款送到了法院。申请执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夜之间法院就把原本没有希望的案件执结掉,感动得说不出话。

  “凌晨执行打破了正常的作息规律,执行干警失去凌晨最佳睡眠期,人人感到身心疲惫,刘大龙副院长在一次凌晨执行后回到办公室时,一阵眩晕,跌倒在地,面部受伤,缝了7针……”张澎告诉记者,“但当看到一个个申请执行人拿到执行款后的笑脸,当听到当事人送来一面面锦旗时燃放的鞭炮声,干警们的精气神又来了……”

  人民群众享受司法温暖,冷不得!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百姓的日子,法官的岁月》。法律,不仅应有秋风扫落叶般的严酷,还要有春风煦日般的温暖。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当事人有了纠纷来到法院,如果看到的法官是冷面孔,更是雪上加霜。人民群众享受司法温暖,冷不得!……”这是该院陈集法庭年轻女法官李丽的演讲词。

  仪征法院“我为人民掌法槌”的迎国庆演讲比赛正在举行,参加演讲比赛的都是审执一线的年轻法官。

  “工作中受到委屈在所难免,但如果以此换取‘案结事了人和’,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该院执行局有一个“笑脸法官”,她是出了名的“三最法官”:办案最多,加班最多,当事人最爱找。她回忆了处理一起民间借贷案时的场面:双方当事人一见面,情绪异常激烈,便动手打了起来,许法官立即上前拉架,却被一巴掌打坏了眼镜。许法官不急不躁,拾起被打坏的眼镜,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最终使双方握手言和。

  仪征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处处温情脉脉。记者看到,当事人一进法院门,便有一位带着真诚微笑的导诉员为其引领;一般民事案件30分钟内即可办完立案手续;设立了专门人民调解室,对普通民商事纠纷,都征询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大厅安装了电子触摸屏,当事人可查询法律法规、案件信息;设置了物品橱柜、保温水桶、水杯;一律免收当事人特快专递法律文书邮寄费、诉讼材料复印费……这些细节,处处饱含着法院的为民情怀。日前,该院获“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先进单位”称号。

  “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司法温暖,仪征法院建立了执行案件特困群众救助基金、涉诉信访案件救助金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基金。”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明和告诉记者,“该院先后对171件民行案件当事人的诉讼费予以减免,计38万余元;向122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基金107万余元。”

  群众观点是改进作风的原动力

  “仪征法院通过群众观点大学习、大讨论、大整改,把第一信号作为第一行动,有力推进了法院工作,提升了司法公信”。张澎给记者数起了仪征法院的四个变化:

  变化之一:审判质效大改善。去年,仪征法院审判质效综合考评在扬州全市基层法院靠后,今年以来,已连续9个月排名靠前,其中,结案均衡度、案件实际执结率均保持第一。

  变化之二:群众满意度大提升。据近日民意调查显示,仪征法院的群众满意率达到99%,司法公信力大幅度提升。在全市作风建设大会上,市委副书记高云夸奖说:“今年以来,法院干警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依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当事人满意了,市委、市政府满意了,人民群众满意了。”

  变化之三:涉法信访大下降。长期令法院困惑的涉法信访中绝大部分为涉执信访,而今年1至9月涉法信访中没有一件涉执信访。相反,由于执行力度空前加大,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不断地送到法官手中。

  变化之四:队伍形象大变样。涌现了一批“季度之星”、办案能手、调解能手,树立了仪征法院法官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