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诉累 服务民生
崇仁法院“大学习大讨论”成果惠及群众
2008-08-28 15:19:32
中国法院网讯 (元春华) 8月26日,又一个赶墟日来临,江西省崇仁县河上镇外龙村村民龙宁华却没有像往日一样赶往附近的镇农贸市场,而是来到数里外的元家村委会“赶场子”。原来,当地法院第二流动巡回审判小组正在该村送法下乡。
江西省崇仁县法院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紧密联系审判工作实际,转变服务观念和方法,在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下工夫,让群众分享教育活动带来成果。
针对大部分当事人来自农村山区,诉讼不方便的情况,该院从源头抓起,优化立案和导诉服务。开通了热线电话,设有专职人员,对群众的咨询、立案、缴费、举证、退费等逐一提醒引导,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该院积极落实“预约立案”、“口头立案”、“上门立案”、“巡回立案”服务,深入农民生产生活一线倾听群众诉求。仅此一项每年可为群众节省诉讼开支2万余元,所受理371件案件全部实现当日立案。
在审查立案时,该院注意根据纠纷性质、请求目的及当事人情绪等因素,对于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简易民事纠纷,暂缓立案,建议由人民调解调解;当事人坚持起诉的,在庭前准备阶段,多做辩法析理工作,多做思想疏导工作,引导当事人调解,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庭前得以化解。今年1-8月,该院庭前调解的案件有89件,占26%,诉前分流的有26件,全部经人民调解化解。
坚持换位思考,为解决群众“告状难”,该院大胆将信访接待工作重心下移,在部分社区和乡村建立便民联系点,法官包点挂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有效地化解了群众信访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个别群众“愈访愈穷、愈穷愈访”的怪圈,该院积极筹措资金,走访慰问困难的当事人和上访户,深入农民生产生活一线,倾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用真情来温暖和感化无理缠诉上访当事人。仅今年以来,该院班子成员先后下访群众1910余人次,解答咨询239条,群众初访解决率达97%,连续三年无一越级信访和集体上访。
为服务农民三夏季生产,该院设立6个流动巡回审判小组,深入农民生产生活一线,重点审理好婚姻、赡养、相邻权等案件,并巧借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民间调解网络的力量,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事人家门口,推进全省“三调对接”试点工作。对于人手不够的农户,法官主动帮收、帮种、帮管,支持农业生产。
不久前,相山镇的陈忠儿、陈新民因口角引发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经乡村干部调解未果,双方眼看就要打起来。法官上门受案后,发现当事人系多年邻居,矛盾又是因小孩打架引起,大人一直在较劲,遂从邻里亲情、伦理道德等方面,反复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法官不仅调和了这起矛盾纠纷,避免邻里对簿公堂伤和气,还帮子女在外务工的陈忠儿载种稻谷。
陈忠儿动情地说:“一个电话过去,你们便顶着烈日来了,不仅耐心为我讲解法律,把我从死胡同里拉出来,还帮我家载种稻谷!”。
江西省崇仁县法院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紧密联系审判工作实际,转变服务观念和方法,在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下工夫,让群众分享教育活动带来成果。
针对大部分当事人来自农村山区,诉讼不方便的情况,该院从源头抓起,优化立案和导诉服务。开通了热线电话,设有专职人员,对群众的咨询、立案、缴费、举证、退费等逐一提醒引导,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该院积极落实“预约立案”、“口头立案”、“上门立案”、“巡回立案”服务,深入农民生产生活一线倾听群众诉求。仅此一项每年可为群众节省诉讼开支2万余元,所受理371件案件全部实现当日立案。
在审查立案时,该院注意根据纠纷性质、请求目的及当事人情绪等因素,对于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简易民事纠纷,暂缓立案,建议由人民调解调解;当事人坚持起诉的,在庭前准备阶段,多做辩法析理工作,多做思想疏导工作,引导当事人调解,使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庭前得以化解。今年1-8月,该院庭前调解的案件有89件,占26%,诉前分流的有26件,全部经人民调解化解。
坚持换位思考,为解决群众“告状难”,该院大胆将信访接待工作重心下移,在部分社区和乡村建立便民联系点,法官包点挂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有效地化解了群众信访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个别群众“愈访愈穷、愈穷愈访”的怪圈,该院积极筹措资金,走访慰问困难的当事人和上访户,深入农民生产生活一线,倾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用真情来温暖和感化无理缠诉上访当事人。仅今年以来,该院班子成员先后下访群众1910余人次,解答咨询239条,群众初访解决率达97%,连续三年无一越级信访和集体上访。
为服务农民三夏季生产,该院设立6个流动巡回审判小组,深入农民生产生活一线,重点审理好婚姻、赡养、相邻权等案件,并巧借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民间调解网络的力量,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事人家门口,推进全省“三调对接”试点工作。对于人手不够的农户,法官主动帮收、帮种、帮管,支持农业生产。
不久前,相山镇的陈忠儿、陈新民因口角引发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经乡村干部调解未果,双方眼看就要打起来。法官上门受案后,发现当事人系多年邻居,矛盾又是因小孩打架引起,大人一直在较劲,遂从邻里亲情、伦理道德等方面,反复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法官不仅调和了这起矛盾纠纷,避免邻里对簿公堂伤和气,还帮子女在外务工的陈忠儿载种稻谷。
陈忠儿动情地说:“一个电话过去,你们便顶着烈日来了,不仅耐心为我讲解法律,把我从死胡同里拉出来,还帮我家载种稻谷!”。
责任编辑:薛勇秀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