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便民诉求表达机制关注民生
2008-01-03 15:21:51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江西省崇仁县人民法院院长 吴晓春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层法院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多,关系也最密切,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法院系统的形象窗口。崇仁地处赣东中部,法院接触的当事人有70%来自农村或半农村,很大一部分当事人不懂诉讼程序,搞不清怎么打“官司”,大量民事纠纷需要法官做深入细致的法律宣传和调解工作。如何落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精神,我个人认为,构建便民的诉求表达机制,倾听民情是当前的务实之举。具体包括三方面:
一、夯实诉讼两便,解民忧。诉讼“两便”原则过去、现在、将来也是基层人民法院必须始终贯彻的工作思想,归结点尽一切努力让百姓打官司少跑冤枉路、少发冤枉钱。在立案环节,要坚持“能快则快,便民利民”原则,积极推行“口头立案”、“电话立案”、“上门立案”,并实行立案、导诉、法律咨询、指导举证一站式服务,及时保障了群众司法诉求。在审判环节,走出法庭,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做到“三个”倾斜:一是地域性倾斜,将巡回审判向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倾斜,开庭到村寨;二季节性倾斜,在春耕夏抢秋收等农忙季节,集中下到田间地头解决纠纷,确保农民诉讼与农业生产两不误;三是临时性倾斜,对与一些突发性,又易引起矛盾激化的相邻权、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急诊”案,要第一时间到场,借力诉调对接,及时化解,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妥处涉诉信访,平民怨。涉诉信访工作,要切实落实院长接待日制、首问责任制、跟踪督办制等工作责任制,对于群众初访中反映的问题,能一次性彻底解决的,不让群众跑两次,确保初访解决率在90%以上,及时化解群众信访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强化“润心”服务,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香茶解渴,一份耐心倾听,一席话语解疑,一腔真情相助,一声慢走相送”,用真情倾听民情民怨;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众,可预约接访,法院负责往返接送,或者由法官上门听访,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在法院与群众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三、落实判后释法,释民疑。判后释法是对判决结论赖以形成的逻辑推理过程以及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详细理由耐心作出解答释,有力于消除当事人对判决不理解、不明白和不满意问题,进一步增加裁判透明度和说服力。判后释法要注意“四个结合”,增加操作的规范性、灵活性、说理性,让群众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法院是讲法,讲文明的地方。一是法官主动询问与当事人提问相结合;二是当庭答疑与庭前审中说法相结合;三是辩法析理与借鉴民俗相结合,避免释法僵硬;四是判后释法与案后回访相结合,把释法答疑延伸上户。
一、夯实诉讼两便,解民忧。诉讼“两便”原则过去、现在、将来也是基层人民法院必须始终贯彻的工作思想,归结点尽一切努力让百姓打官司少跑冤枉路、少发冤枉钱。在立案环节,要坚持“能快则快,便民利民”原则,积极推行“口头立案”、“电话立案”、“上门立案”,并实行立案、导诉、法律咨询、指导举证一站式服务,及时保障了群众司法诉求。在审判环节,走出法庭,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做到“三个”倾斜:一是地域性倾斜,将巡回审判向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倾斜,开庭到村寨;二季节性倾斜,在春耕夏抢秋收等农忙季节,集中下到田间地头解决纠纷,确保农民诉讼与农业生产两不误;三是临时性倾斜,对与一些突发性,又易引起矛盾激化的相邻权、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急诊”案,要第一时间到场,借力诉调对接,及时化解,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妥处涉诉信访,平民怨。涉诉信访工作,要切实落实院长接待日制、首问责任制、跟踪督办制等工作责任制,对于群众初访中反映的问题,能一次性彻底解决的,不让群众跑两次,确保初访解决率在90%以上,及时化解群众信访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强化“润心”服务,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香茶解渴,一份耐心倾听,一席话语解疑,一腔真情相助,一声慢走相送”,用真情倾听民情民怨;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众,可预约接访,法院负责往返接送,或者由法官上门听访,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在法院与群众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三、落实判后释法,释民疑。判后释法是对判决结论赖以形成的逻辑推理过程以及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详细理由耐心作出解答释,有力于消除当事人对判决不理解、不明白和不满意问题,进一步增加裁判透明度和说服力。判后释法要注意“四个结合”,增加操作的规范性、灵活性、说理性,让群众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法院是讲法,讲文明的地方。一是法官主动询问与当事人提问相结合;二是当庭答疑与庭前审中说法相结合;三是辩法析理与借鉴民俗相结合,避免释法僵硬;四是判后释法与案后回访相结合,把释法答疑延伸上户。
责任编辑:薛勇秀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