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你们能下来‘会诊’真是太好了,解决了困扰我好久的问题!”
“多亏了你们的调解,我们心服口服……”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法院抓住小吃业主春节返乡关键节点,联合综治中心前往各个乡镇开展下沉会诊工作。
近年来,沙县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一城一法官”机制,积极探索“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新模式,出台“一中心一法官”机制,建立“纠纷调处——先行调解——审判裁决”的全链条闭环办理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司法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
前移阵地 融入治理“大格局”
“法官,我们在外地做了一年小吃,回来发现新房被人堆满了杂物,心里真不是滋味,还好你们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2025年1月,沙县法院联合区综治中心运用“听、理、劝、退、和”调解工作法,妥善化解一起邻里纠纷,促进了邻里和谐。
2024年4月,沙县区综治中心揭牌成立并投入使用,设置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接访登记台、部门常驻窗口和轮驻窗口、专职调解室、智慧治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推动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群众诉求“一站式”解决。
为实现纠纷解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沙县法院选派优秀审执人员入驻中心,并在综治中心设置审判法庭、调解室、接待窗口,提供一站式的法律咨询、调解指导、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小额速裁审判等诉讼服务,部分案件综治中心调解前置,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随着沙县完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沙县法院在“一城一法官”机制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中心一法官”机制,在辖区13个综治中心及三明法务区服务中心,配备42名法官及法官助理,实现审判力量下沉,打通社会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
与此同时,沙县法院主动融入辖区各综治中心调解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调解员法治知识,并相互交流分享调解经验,促进调解工作质量、效率不断提升。
善意执行 暖民便民“新图景”
“差点就没办法回来过年了,谢谢法官,我们一定会遵照和解协议按期还款。”被执行人王某顺利返乡后说道。
王某是一名在外经营沙县小吃的业主,在一起与曾某的民间借贷纠纷中,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还款义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
近日,王某向对应的“城市法官”寻求帮助,称其返乡路程遥远,因被限制高消费而无法购买机票,想向法院申请临时解除限制高消费令。
为此,“城市法官”会同该案执行法官和曾某所在乡镇的综治中心挂包法官,引导双方当事人在线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王某支付第一期还款后,执行法官将王某从“限高”“失信”名单中撤销、屏蔽。法院通过善意执行,申请执行人拿回了钱款,躲避近4年的被执行人王某也回到家乡,吃上了团圆饭。
近年来,沙县法院立足“沙县小吃文化之乡”的地域特色,持续探索深化“一城一法官”“一中心一法官”工作机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分期履行、提供担保等方式,为小吃业主合理减负,帮助他们轻装上阵,渡过难关。
多方联动 架起解纷“心桥梁”
“你们出去做小吃很忙我们能理解,但是小孩的身心健康你们也得关注,今天我们向你发出家庭教育督促令……”
2024年12月,沙县法院在审理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被告人小张(化名)的父母存在因外出经营小吃,对其疏于沟通与教育,导致小张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差,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承办法官联合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对小张和父母进行回访,并向小张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和《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督促监护人积极履行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及时干预、纠正其不良行为,使孩子能改过自新、重拾学业。
沙县有6万多人外出经营小吃,小吃让沙县人走上致富之路,但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沙县法院联合综治中心积极开展开学法治第一堂课、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等多种活动,普及法律知识,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利用夜谈会等方式,把讲堂搬到群众家门口,面对面答疑解惑,净化乡村风气,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和老人法治素养。此外,针对留守儿童而兴起的校外培训、托管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出司法建议书,为社会治理“把脉开方”,护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延伸触角 注入解纷“源头水”
近日,在高桥镇圩日集市上,沙县法院联合综治中心支起的“普法小摊”前,前来咨询各种法律问题的返乡小吃业主络绎不绝,干警们认真倾听他们的法律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将与沙县小吃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剖析讲解,引导小吃业主进一步树牢法律意识。
“之前看到说,销售花旗参乌鸡汤可能违反食品安全法,也不知道真假,你这样一说我心里就有底了!”
针对小吃业主的司法需求,沙县法院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以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枢纽,抓住节假日关键节点,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小吃业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司法服务与小吃业主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无缝衔接”,2024年以来共开展70余次普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