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革命法庭:党践行人民司法的初心之地
2024-12-20 15:00:4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应好
 

独山革命法庭外观。 资料图片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必须不断加强人民司法制度建设,坚守司法为民的初心。中国共产党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非常重视法治建设,尝试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独山革命法庭就是这一时期党实施法治,推行人民司法的一次成功实践。

  1929年11月8日独山(位于今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暴动爆发,打响了六(安)霍(山)起义的第一枪,点燃了皖西革命的烽火。随着革命的不断胜利,1931年5月,六安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其下设包含苏维埃革命法庭在内的5个机构。同年8月,法庭随苏维埃政府迁至独山,故称独山革命法庭,主要负责地方民事、刑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后由于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独山革命法庭退出了历史舞台。从1931年5月至1932年10月,独山革命法庭仅存续了一年零五个月。尽管时间短暂,但其依法办案和公开、公正的司法程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构建人民司法体系

  1931年,六安县苏维埃政府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苏维埃条例》《肃反条例》《雇农工资办法》《手工业工资办法》《债务办法》《森林办法》和《土地政纲实施细则》等七部法律法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土地、劳动、婚姻等诸多方面。既有刑法,也有民法;既有行政法令法规,也有经济法令法规;既有司法行政管理方面的法令法规,也有规范刑事诉讼方面的法令法规。立法数量在整个鄂豫皖苏区县级政权中首屈一指,在同期各革命根据地县级政权中也难得一见。

  独山革命法庭根据鄂豫皖苏区苏维埃政府制定的《革命法庭组织法》,设立了审判委员会、国家公诉处、申诉登记处和执法管理处,并确立辩护制度。其中,国家公诉处的主要职能是:要研究(对)破坏苏维埃政权法令之案件提起公诉,当法庭审问被告人的时候,国家公诉员要来证明案犯之罪恶。国家公诉处的这种职能,蕴涵着现行人民检察制度国家公诉权的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出庭公诉等主要内容,并设置国家公诉员若干名。在此之前的其他革命根据地(包括中央苏区)的司法制度中,均未出现“国家公诉员”的称谓,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国家公诉员正是现代“国家公诉人”的直接渊源。执法管理处下设看守所、监狱、劳动实习所。革命法庭涵盖了检察机关、监狱等职能,并将审判程序制度化。规定了审判权、审级、合议、陪审、公诉、辩护、严禁刑讯逼供等制度;禁止一切不人道的手段,明令宣布废止肉刑。

  首倡生态环保理念

  独山革命法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司法层面的首倡地。皖西地区多山,森林资源丰富,盛产竹木、药材和茶叶等,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六安县苏维埃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森林办法》,对森林、山场的所有、管理和使用及保护作了系统具体的规定。该办法共八条,有七条涉及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其第一条开宗明义表明了立法目的。其他条款对山林保护作了细致的规定,语言通俗易懂,对皖西地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凸显了革命之初党的绿色发展理念。一些法律界人士研究认为,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革命根据地政权,就山林管理作出过许多重要规定,但大多散见于土地法令之中,《森林办法》“是当时唯一一部改革、保护和发展林业的好法规”,被誉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县级政权所制定的“环境保护第一法”(参见人民法院报2018年6月25日第5版《独山革命法庭:诞生“环境保护第一法”》)。

  彰显人民至上情怀

  有观点认为,“独山苏维埃革命法庭废弃了司法范围内一切野蛮的封建遗迹,与国民党政府用来镇压工农民众和革命人民的司法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是革命的,对广大工农民众实行十分宽泛的民主主义”。法庭始终把群众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案件审理,向人民公开,让人民参加,征求人民意见。比如,革命法庭审问案犯,“绝对不用刑”,审判时,被告人可自行辩护。对于审判结果,如果群众意见不一致,可以向上级革命法庭申请复审;被告人不服判决时,也可以到上级革命法庭申诉。审判委员会由正审、副审若干人和群众选举的25名到29名委员组成,群众担任审判委员,不脱离生产,有事临时召集,重要案件,委员必须参加审判。这些制度,如公开审判和公诉制度、审判合议制度和人民陪审员制度、辩护制度等,直到现在,仍是我国司法机关所遵循的主要制度。

  同时,独山革命法庭还极力维护广大妇女的权益,尤其是保障其在婚姻上的自主、平等。时任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在《关于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工作情况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记载,“惟苏维埃政府时,每天都有离婚的案件审判”。

  据史料记载,独山革命法庭在其存续期间,以完备的法律法规办理了大量刑事、民事案件。其立法指导思想先进,制定过程民主,所制定的法规结合实际,捍卫了人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巩固苏区、扩大苏区、维护苏区正常秩序的积极作用。

  独山革命法庭所在地六安为“上古四圣”之一、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的故里。其作为党在土地革命早期一个成功践行人民司法的初心之地,再叠加司法鼻祖的影响,成为法治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单位:中共六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