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公文包里承载着的司法为民情怀
2024-12-20 14:45:5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潘静 骆斌 李瑞媛
 

马锡五用过的公文包。 李华 摄

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内景。 李华 摄

  甘肃省华池县的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收藏着一个老旧斑驳的公文包。包的表面已经破损脱皮,看不到原本的颜色,这个公文包曾经跟随着马锡五在边区上山下乡,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创立过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1943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加强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决定在各专员公署所在地设立陕甘宁边区高等法庭分庭,由专员兼任分庭庭长,并随即颁布《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分庭组织条例草案》,时任陇东分区专员的马锡五即兼任陇东分庭庭长,开始从事司法工作。

  马锡五非常重视司法工作。办案时,他常携卷下乡就地办案、巡回审判,并且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及时纠正个别错案,解决难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逐渐形成了便利人民群众的审判方式。

  1944年1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以马锡五的名字命名的审判方式,强调“提倡马锡五同志的审判方式,以便教育群众”。同年3月13日,《解放日报》刊载《马锡五同志的审判方式》一文,介绍马锡五审判方式,归纳其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1945年12月陕甘宁边区司法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里,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本特点归纳为三点:(1)深入农村,调查研究;(2)就地审判,不拘形式;(3)群众参加,解决问题。

  深入农村,调查研究

  1949年5月,马锡五在延安大学作报告时说:“要把案情的始末与因果,得到透彻的了解,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要多方调查,周密思考、研究、判断,有时走弯路,白费力气的情况,常常免不了。”马锡五办理案件,本着实践第一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到案件发生的地方进行客观、全面的调查研究,实地听取多方不同意见,认真仔细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公正合理地处理案件打下坚实基础。如曲子县发生的孙某被杀案,县司法处未能深入、细致调查案件事实,怀疑苏发云弟兄杀害孙某,却又因证据不足无法定案。马锡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深入当地实地考察,细致地询问了同一证人,仔细勘察案发现场,梳理案情,查明了苏氏弟兄不可能行凶的事实,从而果断排除了他们的犯罪嫌疑,避免了一起冤假错案。

  就地审判,不拘形式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司法机关的工作以便利人民、有利生产为核心原则。《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报告》提出,“诉讼手续必须要求简单轻便……审判书必须力求通俗简明,废除司法八股。”马锡五在审判实践中坚守这一原则,他坚持简便诉讼手续,用座谈式的审判方法代替坐堂式,不拘何时何地,不影响群众生产。在下乡开展巡回审判时,他不仅带着旧案卷宗,实地调查、就地审理,而且随时受理新的上诉案件,对群众的诉求不敷衍、不推脱,不论清晨日暮还是地头河边,随时随地受理案件,了解案情,不怕麻烦,处处方便群众,具体而坚决地在审判工作中执行便民利民的方针。

  群众参加,解决问题

  马锡五审理的案件,当事人都口服心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司法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他说:“办案要走群众路线,如果离开群众,任何所谓‘天才家’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因之革命的司法工作者必须面向群众,随时征询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设身处地地体会群众的感情与要求。”

  马锡五懂得群众的心理,体贴群众的疾苦,在弄清案情之后,便动员当地的干部和群众,一起向当事人分析利害,讲理说法,采取灵活的方式化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使他们心悦诚服。在审理封捧儿婚姻上诉案时,马锡五深入群众,针对不同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开展工作。他批评张金才兄弟的抢亲行为,又教育封彦贵不应为钱财而把女儿当作商品,既违反法律,又影响女儿的终身幸福;同时,还向封捧儿和张柏指出,追求婚姻自主是正确的,但应该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此,马锡五以亲切诚恳的态度、通俗易懂的道理,真切感化说服了各方当事人,还得到了周围群众的拥护和赞同。

  马锡五审判方式问世后,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肯定与赞赏,陕甘宁边区政府亦大力支持,积极推广,为抗日根据地司法战线树立了一面旗帜,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司法干部的重视,很快便被推广到其他地区。各解放区的司法干部在学习《解放日报》所刊登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评论后,深受启发,结合当地情况实际,调查研究,简便手续,吸纳群众参与调解,成功解决了许多起疑难积案。

  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回顾历史,从诞生伊始到如今,80年间里,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岁月的考验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时移世易,进入新时代,数据模型、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高速迭代发展,给诸多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助推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司法实践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甘肃庆阳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发源地和诞生地。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是甘肃境内人民政权建立最早的二审人民审判机关。

  近年来,庆阳中院顺应数智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潮流,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断实践、创新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形成“九室八点五就地”经验(九室:全市法院同步成立九个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室;八点:庆阳中院分别在八个乡镇街道设立巡回审判点,定期开展巡回审判;五就地:就地审理、就地开庭、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依托不同地域资源产业布局设立了油煤气资源法庭、大数据基地法庭、陇东粮仓贸易法庭、苹果法庭、窑洞法庭等独具庆阳市域特色的功能法庭,开展法官走基层、大回访、重调解活动,创建“变上访为下访、接访为出访、群访为访群、缠访为息访”的“四访”工作机制。

  设立马锡五审判方式线上群众留言窗口和调解室,融合改造升级从立案、审理到执行的全流程智慧化司法服务平台,建设多元调解一体化智能联动平台,以科技赋能促进公正裁判,以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少跑腿,实现从“现场马锡五”到“线上马锡五”再到“数字马锡五”的跨越式发展转变,全面推进马锡五审判方式时代化建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今天,再次走进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那个满载岁月痕迹的公文包,仍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公文包虽陈旧,但马锡五审判方式这面司法为民的旗帜仍然那么鲜艳。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