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时代同行 在改革中奋进
——读《邹碧华传》有感
2024-12-13 09:48:3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炎辉
 

资料图片

  邹碧华逝世十周年了。

  尽管斯人已逝,但他孜孜以求的司法改革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正蓬勃向前,他甘当“燃灯者”的奉献精神依然激励着无数青年法律人阔步前行。

  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本厚重的传记。《邹碧华传》以时间为序,经由“纯真童年”“北大求学”“命运的考验”“华美的乐章”“灵动的心跳”“谁的生命在流逝”六个篇章,娓娓道来地讲述了邹碧华短暂而精彩、平凡又不凡的一生。今年,我数次翻阅这本近40万字的人物传记,并在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向支部同志进行分享推荐,只因它真切地记录着一位法治追梦者的人生足迹,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体会和回味。

  他的信念坚定不移。翻开这本传记,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每一字每一句都值得重温。“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通读传记,邹碧华矢志不渝地对党忠诚,并不是挂在嘴上的铮铮誓言,而是一以贯之的内在品质。传记中记录了邹碧华申请入党的过程,他入党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因为他认为“入党是个信仰问题”。在大家讨论发表意见时,“他属于坚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他的入党没有投机心理”“入党动机很纯正”是大家一致的认识。此后,不管是在职读博毕业后还是出国访学归来,不管是个人能力提升后还是人生失意之时,他始终坚守在法院工作岗位上,初心不改、战斗不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事业中躬耕前行,鞠躬尽瘁,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品格。

  他的人生与时偕行。每个人都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中成长成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邹碧华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比如他在北大读大一时曾有科目考试不及格,到法院工作后因发展前景不明而一度心烦意乱,堂堂法学博士却考不过法院审判员晋级考试……尽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时有挫折,但他并没有消沉,更没有彷徨不前,而是顺应时代发展,在低沉时不断补短板、勤积累、持续向前。一方面,他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求知欲,在校期间就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等各类知识,工作后坚持深造读硕士、读博士,到美国联邦司法中心访学考察,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方法院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智识学养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他适时寻求领导和师长指点迷津,在组织的关怀和师友的关爱下,他增强定力,开拓眼界,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学术论文、借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出国交流等方式,找到自我、找回自信、找对方向,最终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司法审判、司法改革、法院管理等不同岗位上,以不同的角色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古人云“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这句话无疑在邹碧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奋斗坚韧不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从1988年参加工作到2008年,邹碧华先后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研究室、民一庭、民二庭工作,20年来,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再到副庭长、庭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成长为上海法院系统第一位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法官。但职务的升迁、荣誉的到来,丝毫没有阻挡他持续奋斗的热情。他说:“生命中最为可怕的,不是青春的流逝,比那更可怕的,是生命热情和诗意向往的流逝。”此后,他担任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家里,满橱柜、满地的书籍常伴左右,研读管理学、哲学等著作成为日常习惯,既带队伍探索“案件权重系统”等可视化管理方式,又钻研法律适用和审判方法等问题,撰写出版了《要件审判九步法》这部获得法律人一致好评的法律专著。在获评首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后,邹碧华更是步履不停,调任上海高院副院长一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他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上海高院司改办主任,牵头组织起草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他带领团队,吃透改革精神,深入研究论证,对包括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改革等在内的司改试点内容进行制度设计,经过近半年时间夜以继日地修改完善最后获批试点,成为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样板。紧接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组织起草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前后历经34稿修改后被审议通过,正式开始落地试点。只有亲身参与过这场改革设计的人,方知其中的艰辛与挑战。但是在邹碧华眼里,司法改革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项事业,他说,“事业,是你全身心的投入……你并不希望从中获利,而是从心底希望它能够成功”。遗憾的是,天妒英才,那年,他离开了我们。

  也正是在十年前,我写下了《法律精英与时代磨砺》《做一个追梦的法官》等数篇小文,记录和表达着一名基层干警的心声。十年后的今年春季,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友好交流活动中,我捧着《邹碧华传》请执笔人严剑漪女士题签,她在扉页上写下“信仰法律、信服法院、信任法官”十二个字,那一刻,一股温暖而又坚实的力量直击我心。我所在的北京海淀区法院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在这里曾涌现出全国模范“法官妈妈”尚秀云、“时代先锋”宋鱼水,新时代的王志勇、秦硕、张鹏等青年先进典型又相继绽放,我们通过“北京海淀法院”“海法人”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记录着这些典型人物和普通青年干警接续奋斗的身影。因为,写下他们,就是写下我们。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没有穷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征求意见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会上讲话指出,要紧紧围绕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保持改革不停歇、不止步。我想,作为新时代的法院青年干警,与时代同心同向,在改革中奋斗成长,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使命的担当,更是行动的方向。当然,这同时也是我们纪念和致敬“燃灯者”邹碧华的一份真诚心愿。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