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我国著名侨乡,在外拼搏的泉籍侨胞始终胸怀祖国、心系桑梓,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就通过各种方式源源不断地支持祖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本着落叶归根的情怀回到家乡投资置业、修缮故居。这期间形成、留存下来的侨厝,不仅是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家乡的情感纽带与心灵寄托,也是侨乡历史和华侨精神的重要载体。福建省泉州市法院高度重视涉侨厝案件的审理,积极创新审判理念和工作机制,充分维护海外侨胞合法权益,为侨厝保护与利用提供司法保障。
一、融情入法,厚植侨胞故土亲缘
厝,在闽南方言中不仅指代“房屋”,更有“家”的含义。无论行至何方、定居何处,厝永远是泉州人与故乡、与宗亲血脉相连的根脉,凝聚着海外侨胞思乡怀祖的深厚情感;而侨厝引发的纠纷,囿于历史久远、人事变化等因素,案情疑难复杂、利益交织重叠,就案办案容易“一案结多案生”。在审理侨厝纠纷时,应以同理心理解侨厝对于侨胞的特殊意义,认真倾听、依法维护侨胞的情感诉求,还要善于由情入手,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近年来,泉州法院不断深化与侨务部门的协同联动,聘请著名侨领、侨界人士和经验丰富的侨务工作人员担任涉侨特邀调解员,借助宗亲族属关系与海外侨团组织的亲和力,有效化解涉侨纠纷。今年,泉州法院以鲤城区人民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为试点,与当地侨联、街道社区共同推进辖区涉侨特邀调解员全覆盖,发挥侨联密切联系侨胞和社区街道熟悉侨厝情况的职能优势,探索将纠纷化解在前端、在基层的新模式。
二、以“活”兴厝,赋能侨乡文脉赓续
要在新时代打好“侨牌”,就应讲好“老华侨”爱国事迹。既要保护好侨厝的原有风貌,也要激活老建筑的生命力,把侨乡故事讲给后人听,让新一代华侨华人深切感受老一代华侨华人的赤子之心。
泉州法院始终将妥善处理侨厝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作为审理涉侨厝案件的关键,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积极探索侨厝活化利用的新路径,努力做到办结一个案件、守护一段历史。今年,泉州中院与文物主管部门、研究机构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规范涉侨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与开发利用,构建部门共管、社会共治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格局,为守护近千万泉籍华侨华人的“乡愁基因”、服务泉州打造“刺桐侨厝”保护品牌贡献司法力量。
三、用“新”暖侨,助力侨厝守护传承
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何实现侨厝的妥善传承和管理成为法院解决此类纠纷时遇到的新问题。
要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泉州法院坚持创新裁判思路,努力寻求促进社会发展、符合公平正义、契合侨胞需求的案件处理最佳方案。如在某个关于宗祠祖屋及华侨捐赠的族产管理问题纠纷中,永春县人民法院深入了解当事人意愿,引导双方改变诉求,根据民法典第十条的规定,认定族产作为传统风俗习惯孕育的产物,应为宗亲成员共同所有,在此基础上提出“登记成立新的社团组织管理族产”的调解方案,成功化解该纠纷。
善用新技术破解老问题。针对不熟悉国内法律法规、关键材料保管不善这一长期困扰侨胞维权的痛点,泉州法院,与侨务部门共同编纂侨产继承、确权指引,结合实践、图文并茂地解答侨胞处理侨产事宜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帮助侨胞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运用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科技赋能,让侨胞妥善保存和便捷提取族谱等关键历史文件,在密切联系海内外华侨华人血缘宗亲、守护华侨家国情怀根脉的同时,也为侨厝的传承和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