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听得懂
2024-11-26 09:49:4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钟屹
 

  三个月前,作为一名新进法官助理,我被分配到了立案庭。工作之初,我对立案庭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立案是当事人打官司的第一步”,直到参与办理了一起案件后,我才真正体会到立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那日清晨,一位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进立案大厅,我赶紧上前接待,询问来意,老人却显得有些茫然,打开手里攥着的借条给我看。在后续交流中,我得知老人姓郭,早年间借给朋友3万元,但对方迟迟不肯还款,无奈之下来到法院求助。

  郭大爷眼神里的疲惫和焦虑,深深触动了我。我立即想到了支付令这种非讼解决方式,可以帮助老人尽快拿回借款,也可以免去来回奔波的艰辛。于是,我向郭大爷讲明可通过支付令方式解决问题,并解释支付令的含义和程序。

  郭大爷听了直皱眉头,询问为何不用起诉方式拿回借款。此时,我才意识到老人根本听不懂抽象的法律法规。

  “就像给您朋友寄了一封信,写明欠钱的事实,要求对方在什么时间内要还钱……”我用打比方的方式解释支付令制度,为了使他安心,我还拿出申请书模板和支付令文书的范文,郭大爷边听边看,还时不时地询问一些细节,我都耐心解答。

  向庭长请示汇报后,我又指导郭大爷填写了申请书,并对他说:“郭大爷,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吧。”签好字摁完手印,核对无误,郭大爷紧紧握住了我的手,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如释重负道:“法官,谢谢你啊,希望能尽快把钱要回来。”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沾着“泥土味”的法言法语是我们与当事人沟通的有效方式,立案工作不是机械的,每一份诉状、每一份申请书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位来立案的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力量。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