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国内首个完成网信部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法律行业基座大模型——“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部分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发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就法律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支持计划进行了分享。
问:北京作为国内人工智能的产业高地,如何看待大模型在法律领域的深度应用?
答:近一年,我们发现,尽管行业大模型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深度赋能行业核心业务的重量级大规模应用却迟迟未能出现。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当前阶段大模型在垂直行业应用中的专业性和门槛仍然较高。要想实现大模型在法律行业中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对领域知识有深度的理解,还需要高质量且广覆盖度的行业数据支持,部分场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微调,并无法满足法律行业的实际需求,需要高度定制化的模型,应用场景与技术能力之间的鸿沟,成为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重大阻碍。
“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由中央单位牵头,完成了数据聚集和知识工程门槛的构建,有效地解决了数据质量和覆盖度的问题。跨越了应用场景与技术能力之间的鸿沟。这一模型的定制化特点,使其能够精准满足法律行业的实际需求,从而推动了大规模应用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不仅解决了行业大模型在应用落地中的关键问题,还为法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问:在北京市的科技发展规划中,“人工智能﹢法律”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有哪些支持计划?
答:北京市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及场景需求。截至目前,北京共有94款大模型产品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稳居全国第一,“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正是其中之一。2023年以来,北京市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迭代与产业发展,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北京市紧抓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落地的痛点问题,通过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聚焦科研属性,瞄准重点产业,找准头部甲方,挖掘优势团队,推动联合研发,打造标杆示范,开拓应用市场,加快形成“需求—技术—产品—应用”的产业闭环。
我们发现法律领域是当前最适合大模型技术推广应用的优势场景之一。业务需求迫切、技术场景契合、市场空间广阔,北京市在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都有迫切的需求。未来,北京市将坚决落实央地联动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最高法等中央单位的联动,以联合研发平台为切入口,加大“人工智能﹢法律”的布局,为法律基座大模型提供充足的落地资源与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相关成果在京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