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封开:司法守护“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2024-10-14 14:58:0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吁青 冼颖 吴灿霞
 

图①:封开法院干警开展普法活动。

图②:被告人龙某(中)在失火地通过“以劳代偿”方式进行补植复绿。

图③:封开法院与贺州市八步区法院、苍梧法院在广西贺州合面狮湖国家湿地公园共同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资料图片

  广东省封开县地处粤中部偏西,北回归线横跨全县,贺江和西江在这里交汇,全县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75%以上,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贺江碧道画廊获“2022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并于今年7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封开良好生态环境的背后,离不开封开县人民法院的司法护航。封开法院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协同保护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共赢发展。

  生态复绿,守护“山水间的家”

  “山头终于见绿了,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今年5月,看到河儿口镇一处失火林地的修复成效后,封开法院法官陈建威不禁感慨道。

  2022年4月,龙某上山祭祖,燃放鞭炮时不慎引发火灾,过火面积超780亩,被封开法院以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须支付4.18万元的更新造林资金。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龙某却因家庭经济困难迟迟无法支付赔偿金。

  “赔偿到位只是手段,有效修复才是目标。如果坚持按传统思路办理该案,生态环境将得不到及时恢复。”法官蒙艳华提出在此案中运用“以劳代偿”修复模式。

  经过与检察院、林业局、村委会等部门多次沟通协调以及实地调查、听证等程序后,封开法院决定让龙某通过劳务方式进行补植复绿,以此替代生态损害赔偿金的履行。2023年5月,龙某开始分多次在被焚毁的林地进行补植和管护。

  6个月后,林业部门对龙某补植复绿的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了验收合格报告。

  龙某一案并非个例。封开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被告人家庭困难、赔偿能力弱、修复效果难到位等问题常常使“恢复性司法”陷入“执行难”。该如何破局?

  封开法院积极探索异地生态修复模式,先后于龙皇岛码头、六角林场设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生态司法修复与法治教育基地,为司法裁判真正实现维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权益搭建平台。

  因地制宜、因案施策,让“破坏者”变“修复者”,封开法院不断寻求生态修复“最优解”,近三年受理环境资源案件162件,判决赔偿损失558.6万元用于生态修复,950余亩复绿林木迎风招展,超1000万尾鱼苗通过增殖放流,欢腾跃入贺江。

  “点绿成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封开法院发现近三年来长岗镇的买卖合同案件收案数逐年增长,其中近九成集中在建材行业。尤其是谷圩村片区的石材厂仍存在交易不规范和“小散乱污”现象,引发了不少纠纷,也制约着建材市场转型发展。

  “这类案件调撤率较高,如果能在诉前及时化解纠纷,不仅能规范当地建材交易管理,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还节约了司法资源。”封开法院院长杨岭峰表示。

  封开法院综合研判近三年案件受理情况,实地走访、分析原因,调研形成专项报告,向县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工作专班提出了引导企业“小升规”壮大绿色建材产业集群、执法司法衔接规范行业管理、府院联动源头预防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等建议。

  “我们决定由县自然资源局统筹指导园区规划工作,各部门负责对口专项规划,建立各项规划对接机制,在成立园区管委会前以属地镇为主体做好每周专题调度。”在司法建议反馈交流会上,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率先表态。“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项目已经加快推进,正准备进行环评。”

  各单位同心协力。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专班服务专员走访了25家企业,推动企业“个转企”“小升规”,有效解决了“小散乱”难题。长岗镇政府实施攻坚行动,实行工业污水源头治理。

  综合治理的成效也反映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2023年,封开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谷圩河现状水质稳定保持二类,绿色建材产业总产值近74亿元。封开正蹄疾步稳走好“需要山水而不污染山水”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司法保护了封开好风景,护航了当地绿色经济,美了乡村,富了村民。封开文旅康养产业快速融合发展,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振兴传播基地”,“广东·贺江碧道画廊休闲之旅”入选“橙黄橘绿乡村胜景”2023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2023年,封开旅游总收入增长了98%,今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近1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亿元。

  协同治理,扩大生态保护“朋友圈”

  “对案涉土地的性质认定总算清楚了!”环境行政机关“出手相助”后,封开法院法官刘秀平对周某一案如何下判有了底气。这是封开法院通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打好环境资源审判“组合拳”的生动例子。

  2023年8月,被告人周某在未向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使用林地手续的情况下,私自雇请人员勾挖林地。经鉴定,被毁坏林地面积共359.18亩。检察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周某的辩护人对案涉土地性质提出了质疑,认为案涉土地中有四分之三属于采矿用地,不属于林地。

  面对土地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地籍证明等复杂、专业的证据,刘秀平一时犯了难。

  术业有专攻,环境行政机关的专业意见往往能对这类案件办理提供技术支持。刘秀平通知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出庭解读说明,并在庭外邀请公安局森林分局、林业局等部门提供咨询意见。

  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这个图纸仅能反映案涉土地的利用现状,并不能证明当时的土地性质。”

  “案涉土地在案发时仍登记为林地,周某为赶工期没有向我们办理手续。”林业局工作人员也补充道。

  几家环境行政机关的专业意见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并为法院提供了各自领域的专业建议。最终,法院依法认定周某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除了跨部门联动,坐落粤桂接壤之地的封开法院在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上也不断探索。

  着眼于流域系统化治理,封开法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苍梧县人民法院在2022年5月共建贺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明确建立调查取证、联合调解、委托鉴定等办案协作机制,为保护“一江碧水”注入司法“活水”。

  经过实践的积累,如今,协作机制从生态环境领域延伸到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协作内容包括了矛盾联解、生态联护、司法联动、审执联结等,粤桂两地三家法院携手共同推进省际边界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与实质性化解,探索跨区域司法合作新样板。

  守护好生态“高颜值”,还需社会各界共建共治,封开法院延伸司法触角,教育引导公众在理念和行动上爱绿护绿植绿,汇聚守护生态环境的共识与合力。

  近三年来,封开法院组织干警深入旅游景区、渔巷船头、沿江村落,以巡回审判、“普法进果园”、“送法上渔船”、“沿江普法”、“普法大篷车”等形式“花样”普法,为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健康绿色发展做好法治体检,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环资纠纷,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85场,受众13万余人次。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