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游戏产业茁壮成长,需要人民法院在依法办理涉游戏案件过程中,梳理纠纷特征,总结问题根源,针对性提升涉游戏案件审理专业化水平,明晰行业内复杂、前沿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与监管部门、市场主体等各方联合发力,切实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近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售并爆火破圈,作为一款以中国传统名著为背景的“现象级”游戏,其上线四天销量破千万取得巨大成功,并以对中华古建的精美还原点燃取景地文旅,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世界吸引了海外玩家、媒体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也引起关于如何培育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思考。
事实上,不仅是《黑神话:悟空》一款游戏爆火,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1472.67亿元,用户规模达6.74亿人,游戏不仅在经济发展和群众娱乐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精品游戏持续产出和境外运营,游戏也在助力中国文化出海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与此同时,游戏产业也成为盗版侵权、不正当竞争的重灾区,不法分子为谋取私利侵犯开发者权益、破坏玩家体验,给产业发展带来了风险挑战。
正因如此,游戏产业亟需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护航,需要司法机关通过发布典型案例、作出示范裁判、发送司法建议等举措,不断健全游戏产业司法保护体系,以法治护航产业茁壮成长。
游戏是开发人员智力的结晶,是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美术画面、剧情故事等众多独特创意和精巧表达的融合后呈现出的趣味世界。正因如此,抄袭热门游戏的角色形象、装备形象、场景美术等元素,在己方游戏中或周边生产时使用,是典型的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理了大量存在抄袭盗用、“换皮”发布情形的涉游戏知识产权纠纷,依法判处相关主体承担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在IP、流量愈发重要的当下,游戏产业面临着蹭名称、蹭图标、失泄密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持续威胁。部分厂商为博流量、搭便车,谋取不正当竞争优势,选择盗用热门游戏、电影、小说的名称、商标,或在搜索引擎中将热门作品名称设置为自身的搜索关键词,或在游戏宣传时故意暗示,使玩家误认为热门作品与其游戏存在关联。针对上述行为,笔者注意到,全国法院在诸多案件中,视情况依法认定行为人侵犯商标权或实施不正当竞争,通过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支付合理维权开支等判决,有力维护游戏开发者合法权益。此外,随着游戏自媒体、游戏UP主在推广宣传中的声量增大,人民法院亦通过司法裁判规范相关主体的引流吸粉行为,如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米哈游诉三名UP主侵犯著作权案,法院认定三名被告在游戏角色公布前泄露角色信息的行为,侵犯游戏公司对角色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依法判处其承担赔偿责任,有效完善对游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针对情节恶劣、触及刑法的涉游戏知识产权犯罪,人民法院持续加大惩戒打击力度。在激烈竞技中取胜是游戏的趣味所在,但不法分子制售的“外挂”可实现枪战自动瞄准、格斗一击必杀等功能,严重破坏公平竞技环境,减损普通玩家乐趣,让游戏运营困难重重,对此,我们要根据不法分子行为特征,依法判处其侵犯著作权罪或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等,实现对“外挂”销售的有力震慑。“私服”架设是对游戏开发者工作成果的直接侵犯,实践中,更有不法分子先窃取他人游戏源代码,后利用所窃源代码架设私服或发布“换皮”游戏,虹吸玩家损害“官服”利益。对此,人民法院严处窃取代码、架设“私服”行为,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系列案件中,程序员凌某将公司游戏源代码发送给赵某,赵某伙同王某架设“私服”牟利,最终凌某被判侵犯商业秘密罪,赵某、王某被判侵犯著作权罪。
未成年人保护是游戏产业难以绕过的话题,《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每周五、六、日及法定节假日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但实践中有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大量搜集成人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并开发软件破解游戏中的人脸识别程序,最终向未成年人租售不受限游戏账号牟利,对此,笔者注意到,全国多地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有力维护网络游戏防沉迷秩序。
游戏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等特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必然严重损害开发者利益。近年来,游戏产业茁壮成长,需要人民法院在依法办理涉游戏案件过程中,梳理纠纷特征,总结问题根源,针对性提升涉游戏案件审理专业化水平,明晰行业内复杂、前沿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与监管部门、市场主体等各方联合发力,切实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