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新作为
孟良崮下,法庭绘出新“枫”景
2024-09-03 09:46:3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闫继勇 李长富
 

  当年的孟良崮,一场战役蜚声中外;如今的孟良崮,一座法庭绘出新“枫”景。

  近年来,位于山东省沂蒙山区孟良崮下的蒙阴县人民法院垛庄人民法庭,自觉把弘扬沂蒙精神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树牢“有解”思维,坚定“必解”信心,倾情倾力打造“崮下红枫”这一司法品牌,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得了化解得好,用生动的司法实践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并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

法官进村了解案情就地调解纠纷。

情法相融化解亲情纠纷,兄弟俩握手言和。

  一个“早”字抢先机

  “俺村10来户村民,桃子都卖三四年了钱也没要来,大家很恼火,最近想联合起来去找说法。”在一次下乡走访时,垛庄法庭负责人魏善辉从村干部那里听到这个消息,敏锐意识到,窝在桃农心里的这个疙瘩,如不及时解开,极易引发矛盾冲突形成群体信访、群体诉讼。魏善辉当即深入桃农和果品收购商家里了解详情。

  原来,收购商张某收购了老杨等15户桃农的蜜桃,当时说好卖了桃子后就结款,但由于市场行情原因,张某生意滑坡一直没缓过劲来。总共欠了15户桃农6万元钱,现在想还也是力不从心。

  为避免矛盾激化,法庭派出法官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因意见分歧较大且桃农情绪激烈,不欢而散。此时,面对矛盾可能激化升级的局面,法庭经研究决定借助外力,遂牵头联合村委会、司法所、特邀调解员等做进一步调解工作,引导买卖两方立足长远,共谋合作双赢。

  经过3次面对面、背对背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6万元桃款分两期支付的协议。今年元旦这天,15户桃农如期收到了第一笔桃款,一起可能引发的涉众纠纷化解于无形。

  “法官有风险意识,有情怀担当,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这么复杂的问题最终圆满了结,不容易也不简单。”前来采风的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现场》栏目记者,对法庭的做法竖起了大拇指。

  防在先、解在前、化在小。在矛盾纠纷预防处置工作中,垛庄法庭始终坚持立足一个“早”字,抓前端、治未病。该法庭与辖区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12345·临沂首发”等19个基层部门和平台对接,做到信息共享、力量共聚、纠纷共解;在辖区58个行政村(社区)和所有学校、企业、部门全部设立司法联络员(特邀调解员),100多名司法联络员(特邀调解员)活跃在田间地头,织密矛盾纠纷预警网,做到纠纷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介入调解。

  法庭人员还充分利用案件回访、普法宣传、巡回办案等时机,收集掌握矛盾纠纷相关信息,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今年1至7月,法庭通过信息共享,主动排查线索51条,有34件矛盾纠纷在“未病”阶段就地化解。

  一个“调”字向前伸

  刘某和杨某因买卖合同产生纠纷,致使价值几十万元的11吨板栗仁存放在冷库中不能处置。

  “我们完全可以在诉讼阶段依据证据一判了之,但那样势必会经历一审、二审,期间还可能需要评估鉴定,不仅消耗当事人时间精力,更要紧的是等上几个月后,价格将会下跌,板栗仁也会发霉变质,那样损失就大了。”魏善辉对记者表示。

  为避免当事人损失扩大,在了解到刘某和杨某对拖欠货款数额无争议,争议焦点在于板栗仁是质押还是抵顶的情况后,魏善辉主动将调解工作向前延伸,把调解的重点放在优先处置板栗上,引导双方搁置争议,尽快将库存板栗仁处置变现,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经过魏善辉主导多轮调解,阐明利害,刘某和杨某不仅对处置板栗仁的方案达成一致,还一揽子达成了整个货款纠纷处理意见,双方的购销关系也得以延续。一次调解前伸,避免了多起衍生案件的发生和重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垛庄法庭坚持把“调”字向前伸,广纳社会力量,将基层妇联主席、退休返乡人员、网格员、五老乡贤等纳入调解员队伍,深化防范排查,打好矛盾纠纷“阻击战”,在矛盾纠纷总量上做减法。结合村庄分布和群众需求,在不设法庭的镇设立巡回办案点,在4个中心村设立“枫桥驿站”,构建三公里司法便民服务圈,实现矛盾纠纷就近调解;每个村(居)重点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增强调解实效,汇聚资源力量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做加法。法庭还十分重视退役军人在矛盾化解中的地位作用,辖区16名“兵支书”不仅在乡村振兴一线当“头雁”,还在纠纷化解中当“尖兵”。去年以来,法庭诉前调解各类纠纷187件,其中“兵支书”协助化解89件,擦亮了“孟良崮下兵支书”调解品牌。

  一个“融”字促和谐

  “近几年,垛庄镇连年综合考核全县第一,万人成讼率逐年下降,全镇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这些,都与法庭的服务保障密不可分。”蒙阴县委常委、垛庄镇党委书记宋强对记者说。

  如何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中找到最佳融合点、着力点?垛庄法庭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将法庭工作与村级党建、法治乡村、果品产业、林地承包、生态环保、文明乡风等六方面深度融合,持续发力,用司法力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下好矛盾纠纷化解的“先手棋”。

  “这两年,村干部在依法办事和为村民服务方面进步很大,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的事少了,群众也越来越满意。”石山庄村70多岁的郭守明大爷对村“两委”班子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矛盾纠纷的防范化解,村班子和村干部是第一防线、首要力量,而该法庭则从做好党内法规宣讲、规范“四议两公开”、依法公道办事等方面入手,通过支部共建、专项培训、法治讲座等形式,着力提升辖区村居党建水平和“两委”成员能力素质,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助力乡村治理。

  “说诈骗,讲诈骗,警惕之心是关键……”在夏日晚间的桑园村乡村大舞台上,垛庄法庭组织的“法治乡村行”文艺演出,节目短小精悍,寓教于乐,不时博得现场群众阵阵掌声。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该法庭通过送法下乡文艺演出、开办乡村振兴大讲堂、设立枫桥驿站等形式,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用法治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去年以来,该法庭帮助村镇理顺规范各类承包合同258份,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11场次,培训农林水综合执法人员76人次,为42个行政村的“三资”清理提供了法律指导。辖区90%的村(社区)实现诉讼案件逆增长或慢增长,12个村(社区)连续多年无讼……

  这些工作,既是法庭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融”字文章的生动写照。“我们将以‘崮下红枫’品牌为示范带动,奋力绘就乡村文明新‘枫’景,为建设美丽富强幸福新蒙阴贡献法院力量。”蒙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裴振华说。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