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暖心伞” 排除“后顾忧”
——中部战区和七省(市)军地法院涉军维权工作掠影
2024-07-30 10:43:3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冰 赵岩 贺雪丽 刘熠博 杜中华
 

  中部战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军人坚守使命,捍卫着和平与安宁。在他们身后,京、津、冀、晋、豫、鄂、陕七省(市)军地法院干警能动履职、积极作为,为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撑起了坚实的司法“暖心伞”。他们秉持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妥善处理每一起涉军纠纷,为部队和军人军属排忧解难,让军人在保家卫国的前线无后顾之忧。

  图①:郑州军事法院和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法官共同研究一起涉军维权纠纷解决方案。 刘梦 摄

  图②:“八一”建军节前夕,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万喜(中)慰问退役老兵,了解军人军属司法需求。陈思思 摄

  图③: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法官在田间地头了解涉军维权纠纷情况。 杨东辉 摄

  镜头一

  20年土地纠纷

  8天化解

  “法官,这块地我们早就一次性买断了!”小于村村委会(化名)负责人说。

  “这块地只是租给了小于村。”李队长告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刘慧慧。

  为了能高质高效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北京二中院民二庭优化审判力量,组建了“涉军维权合议庭”,畅通涉军案件审理绿色通道,以优质的司法服务保障停偿善后、涉军维权和军民融合发展。刘慧慧就是合议庭成员之一。

  接到案件后,刘慧慧和合议庭成员第一时间梳理线索、厘清事实。刘慧慧发现,这起案件并不简单,前后跨越足足20年之久。

  “第一次和某部队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是在2001年,2004年合同到期后某部队没有续签,但是2008年时我们曾一次性支付10万元。”小于村村委会负责人强调,“那10万元,就是买断永久使用权。”

  “根据相关规定,部队营房变更登记必须按规定有相关批件,小于村主张‘一次性买断’土地,但是没有拿出相关证据证明,也没有进行变更登记。”刘慧慧说。

  然而,在某部队提交的2008年10万元的涉案收据和付款凭证上,白纸黑字写着“房租”“付某部队房租款”。“据此,合议庭认为这10万元确实属于租金……”在和小于村村委会负责人细说道理、法理后,小于村村委会负责人最终服判息诉。

  从立案到审结,一共用了8天。这场纷争终于平息,一块地,20年,终归故主。不久的未来,此处或许又将重新迎来将士们激烈对抗、磨砺尖刀的训练,嘹亮的军歌也将再次回荡在一砖一瓦间……

  ——★维权亮点★——

  北京市军地法院主动发挥涉军维权主阵地作用,与驻军部队普遍建立法律服务保障机制,设立了专门的涉军维权合议庭。涉军维权合议庭在高效审理涉军案件的同时,还积极与驻地部队联系,就军地法院司法协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保障等问题开展调研座谈,为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

  不仅在北京,为了高效公正地维护军人军属权益,中部战区各地法院纷纷开通“涉军案件绿色通道”。河北在全省法院建成以“涉军维权工作专班”为龙头、“涉军维权合议庭”为主体、“涉军案件绿色通道”为纽带的涉军维权体系,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了由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优质力量,提升涉军案件办案质效;山西省太原市两级法院选派业务骨干,充实涉军案件审判队伍,全市涉军维权合议庭在基层法院覆盖率达100%,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驻部队停偿司法保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做好为驻并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提供司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受理并审结停偿案件50余件,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专门的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设立专门涉军维权合议庭;陕西省韩城市人民法院涉军维权合议庭对涉军案件实行“快立案、快审判、快结案、快执行”的“四快”原则,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社会力量,与驻地军队共同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军维权工作网络,设立了接待站、服务站、法律服务中心“两站一中心”,为军人军属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镜头二

  妨害排除了

  “鱼水”情不破

  这是一起排除妨害纠纷,与以往不同的是,原告为某部队保障部。

  2021年,被告张某与村委会签订租地协议,租赁2亩左右的土地用于堆放原开办企业的设备及材料等,期限为5年。后张某在土地内搭建了彩钢围墙、彩钢房及简易棚等,并堆放了设备及工程材料。由于该地为部队所有,故部队要求张某搬离。张某拒绝搬离。多次协商未果,某部队将张某遂诉至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村委会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由于案件主体具有特殊性,土地又是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处理不慎有可能影响军地关系,所以拿到案件后,我其实感到压力有点大。”涉军维权合议庭庭长杨筱会感慨。

  被告张某已年过七旬,每次沟通情绪十分激动,多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

  村委会有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数十年来,该地一直为村里占有使用,而村干部已经数次换届,历史资料查找困难,“这地究竟是村里的还是部队的,我们也很迷茫。”村委会主任刘某说。

  为最大程度维护军地关系,杨筱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走访,并在开庭时邀请部分村民代表旁听。

  庭上,双方围绕涉案土地所有权争议问题展开辩论,法官当庭审核国有土地使用证以及土地所有权登记调查底图等证明,详细询问了多名证人。最终查明,部队于1992年就办理了该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综合各项证据,法院确认该地为部队所有,依法判决张某腾退土地、拆除建筑物、清理堆放物。

  “叔,咱之前不知道地是部队的,用了这么多年已经是咱们占便宜了,现在部队让咱们腾退,咱们该退还是要退,回头我帮你一起搬东西。”庭审结束,村民劝解张某。在确凿的证据和事实面前,张某默默地点了点头。

  ——★维权亮点★——

  西安市鄠邑区是陕西省驻军大区,考虑到全区退役军人数量较多,为全力保障涉军合法权益,共建和谐军地关系,2022年8月,鄠邑区法院挂牌成立了陕西省首家涉军维权合议庭,指派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担任审判长,选派有从军经历和涉军纠纷处理经验的特邀调解员组成“涉军调解队伍”,对涉军维权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同时,鄠邑区法院积极联系辖区军属,经常召开军属、社区、法院三方座谈会,建立军属微信群,为军属就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间借贷等常见纠纷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及司法帮扶,解决军属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涉军维权案件的有效化解,关系官兵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军心的稳定和军民的团结。七省(市)军地法院不断加强军地协作,完善工作流程,全面提升涉军案件办案质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推动构建三级法院联动、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全面保障涉军停偿工作,加强与驻津部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提高涉军案件审、执质效,近五年,指导全市法院依法审理涉军案件1900余件,涉案标的额达23亿元;河南法院积极构建涉军维权工作体系,成立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各级法院与军队、武警、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等部门加强协作,形成维权工作的合力,南阳市两级法院建立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涉及军队或军人军属的涉法涉诉问题,通过审判大数据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掌握涉军维权案件动态,及时分析研判并加以解决;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法院与孝南区党委、政府、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武汉军事法院等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信息反馈、案件协调、共同接访等形式,构建了“上下贯通、部门支持、军地配合”的联动体系,及时发现、化解涉军苗头性纠纷。

  镜头三

  树倒起纠纷

  法官耐心解

  一个一米来宽的狭窄过道,两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斜倚在张强(化名)家的院墙上,看上去摇摇欲坠。过道的一端,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

  “我的房子我的树,我不同意,谁也别想碰!”李明(化名)双手掐腰拦在树前。

  “哎哟,真是没天理啊。”张强在一旁急得直跺脚。

  “别吵啦,你们都冷静下来,法官来了,听法官处理。”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劝。

  李明和张强是同村邻居。前些年,李明在自家房屋的后墙外种了两棵树,紧邻张强的房屋。如今,两棵树都已长大,绿树成荫了。本以为树下可以成为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可一次大风,把两棵树吹得东倒西歪,斜靠在了张强家的院墙上,院墙被砸出了一个豁口,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张强的儿子是军人,一直驻守边防,很少回来。张强一个人在家,本就孤苦伶仃,不想又碰上这事。他多次找李明沟通协商,希望其可以将两棵树刨除,确保房屋和人员的安全。但对方态度强硬,双方始终无法达成共识。身在军营的儿子很着急,担心父亲的安全,建议父亲去法院起诉,请法官帮助解决问题。

  了解到张强是军属,为了让张强的儿子消除顾虑,安心服役,河南省汤阴县人民法院立即开启了涉军维权“绿色通道”。法官郑海霞第一时间联系村委会,了解情况,为了查明真实情况,法官和村委会约定了第二天去村里现场勘验的时间。刚到现场,就看到张强和李明又吵了起来。

  郑海霞看了现场,向村民了解了情况,之后开始做两人的工作。可这对邻居积怨太深,调解没有成功。

  郑海霞没有气馁,不厌其烦、一趟一趟地跑,一次一次地调,从战国时期孟子所倡导的“邻不仁,何以为邻”的道理,讲到唐朝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在《又呈吴郎》中的爱护邻里情怀,再到家喻户晓的“六尺巷”典故。

  “涉军维权事关军心稳定,子弟兵卫国戍边作贡献,我们有责任解决他们后顾之忧,这是义务,也是责任。”郑海霞说。

  历经三次庭审,两次勘验和无数次调解,在最后一次庭审中,李明终于想通了:“法官说得对,万一砸到人就是大麻烦了,我同意由原告张强自行移除树木。”

  考虑到张强的儿子在边防服役,为了切实解决他的烦恼,汤阴法院执行法官联合镇政府、村委会,在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两棵树及周围房屋情况反复测算,一次又一次推演刨树方案。

  随着“扑通”一声,两棵大树轰然倒下。至此,这起因“两棵树”导致的涉军属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维权亮点★——

  坚定维护国防利益、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必须做好的一道“必答题”。28年前,河南汤阴县委、县政府成立涉军维权工作领导小组,汤阴县人民法院成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巡回法庭,汤阴县人武部成立军人军属法律咨询站,由此产生了以“一组一庭一站”为主要模式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做法,后被誉为“汤阴经验”,成为全国涉军维权工作的一面旗帜、一块招牌。28年来,汤阴法院积极践行涉军维权“汤阴经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用心用情用法”持续擦亮涉军维权“汤阴经验”品牌,让军人军属在高效、便捷、贴心的诉讼服务中感受到司法温度,真正做到让军人安心,让军属放心,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在“汤阴经验”的影响下,河南全省法院积极探索涉军维权工作新模式,信阳法院将八县两区的宝贵经验提炼、锻造,逐渐总结出了备受瞩目的“信阳模式”,南阳努力打造行政协调、法律援助、司法协作“三位一体”的涉军维权新模式……涉军维权工作的机制逐渐完善。湖北省罗田县人民法院积极打造党组主抓、专班协作、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涉军维权“罗田样本”;陕西合阳县设立“一组、一庭、一站、一员”的涉军维权工作网络,坚持“诉内维权、诉外服务、军地联动、共建和谐”,被称为“合阳经验”,渭南法院形成“巡回审判﹢以案释法﹢送法进营”的“渭南做法”;山西省壶关县不断完善“纳入式、结合式、共建式、委托式、下访式”相结合的“五式维权法”,被称为“壶关经验”……在不断创新中,各地法院加强军地联动,强化诉源治理,将“枫桥经验”落地军营,将优质的司法服务送到军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中部战区军事法院联合组成普法小组,开展“民法典进军营”普法宣传活动,为广大官兵普法答疑;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拓展双拥共建活动渠道,积极开展庭审观摩、法律咨询、法律培训进军营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法律服务送到官兵身边;陕西省永济市人民法院“法官工作室”定期安排员额法官送法进军营,通过法治宣传、释法说理,让法律在官兵中“热”起来、“活”起来……各地法院正迈着坚定的步伐,为部队和军人军属构筑起坚固的司法后盾。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