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法官,感谢您!三年了,6000万总算还清了!”日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唐仁旺接到一通来电,对方是一起案件的被执行企业负责人。被执行人给法官“报喜”,这样的情况可不多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公司欠下6000余万元,执行时账户上仅50万元?
事情要从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说起。2021年,湘西某供电公司与某资产公司因金融借款产生纠纷,后法院判决:某供电公司向某资产公司偿还借款本金6080万元及利息……
某供电公司未能如期履行法院判决,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涉案标的这么大,要加大执行查控力度,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承办法官唐仁旺深感责任重大,立即梳理执行思路,安排专人关注查控被执行人账户,前往工商、不动产等部门开展财产调查。
然而,当财产调查结果呈现在法官面前时,大家都犯了难。某供电公司所有账户上资金余额不到50万元,尚有的办公楼、电力设备等预估剩余可供执行价值不超过2000万元。
“我要求马上将被执行人的发电设备、办公楼都拍卖掉!”得知当前被执行企业的财务状况后,申请执行人焦急万分地请求法院立马启动司法拍卖程序。
到底是“经营困难”还是“逃避执行”?一拍了之能真正解决问题吗?执行法官决定前往某供电公司一探究竟,实地了解该公司经营情况。
两难局面难破解,法院决定“放水养鱼”善意执行
“这是公司近几年的财务账目。”工作人员将财务账本送到法官面前。
到达公司后,执行干警反复查询财务账目等相关凭证,未发现其有刻意隐瞒财产、转移财产等抗拒执行的情形。法官又约谈了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该企业的业务构成、收入支出等情况。
“我们也想还钱啊!但是这几年经营困难,实在是凑不出这么多钱来。还请法院帮忙想想办法,一旦停止生产,就更还不上钱了。”企业负责人说到。
一边是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边是苦于无力履行濒临倒闭的企业,执行法官陷入了纠结。
“某供电公司是我县唯一的国有供电企业,职工700余名,肩负全县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业生产及32万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用电……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份该企业所在县域相关部门的报告,让法官坚定地选择了第三条路: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努力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并救活企业。
“造血补气”企业主动履行,3年债务全部清偿!
“该公司还有挽救价值,不能办了一个案子,垮了一个企业!”执行干警们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被执行企业继续使用机器设备对该设备价值无重大影响的,可以允许其使用并创造更大价值。为让企业继续存活,保障百姓生产生活用电,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利,执行法官先后6次奔赴长沙、企业所在地等,多次召开协商会议,与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企业负责人、企业所在县域的政府领导共议“还债”良策。
“即使拍卖发电设备、办公楼,仍有4000多万元的缺口。被执行企业已经承诺,只要允许其正常运转,渡过难关后立即偿还债务,并以电费收费权作担保。”在执行法官的耐心释法说理下,申请执行人终于同意被执行企业继续使用机器设备生产发电。
经过三年的努力,被执行企业通过“造血补气”度过“至暗时刻”,6000多万元债务全部清偿!如今,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被执行人偿还了债务如释重负,正常运转的“纳税大户”继续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企业职工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停忙碌……这是人民法院善意文明执行,“两难”变“多赢”的生动画面,也是人民法院以优质高效司法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