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座
2024-06-18 09:32:0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孝斌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以扎实有力之举提升安全水平、高筑安全屏障,对于护航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对于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也同样不可或缺。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任何生产安全事故都可以预防。从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到江西新余“1·24”特大火灾事故,再到河北三河燕郊燃气爆炸事故,等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有预兆、有诱因,更有消除于未萌的机会。在积极主动预防事故上多花一分力气,或许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的损伤;在事故发生后再花多少力气弥补和反省,都无法挽回失去的生命和损失。

  安全生产是“易碎品”,也是“主动战”,更是“国之大者”。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决扛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政治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推动属地、企业和部门落细落实管理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抓好风险隐患排查,切实将痛定思痛、以案为鉴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务实的举措,真正扎牢安全“篱笆”、拧紧安全“阀门”。

  抓好安全生产,要多措并举、下长久之功,但也要善借势借力,达事半功倍之效。要善借制度之力,不仅要系统梳理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历史案例,正视问题、举一反三,也要借鉴其他地区发生的案例,把别人的事故教训当成自己的事故教训,从而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制度体系,真正以细密的制度紧锁事故的“魔鬼”。要善借各类专项整治和检查之力,以更高水平、更新视野的检视,推动问题隐患深度起底、工作差距深刻反省,真正将上级的指导和帮助转化为安全工作跃升的具体成效。善借科技之力,建好用好各类信息技术平台,拓宽监测视野,提高预警能力,加强系统处置,撑开撑大安全生产的保护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扫除安全管理盲区、杜绝重大事故发生,不仅要靠广大群众刚性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也要靠广大一线生产者善于发现各类安全隐患问题。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全员培训和社会教育,建强安全生产的骨干队伍、专家队伍、管理队伍,引领和推动广大一线生产者在发现问题、制度完善、技术创新、设备研发等方面打响安全生产的人民战争,真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切实以高质量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