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火烧荒山的“蝶变”之路
2024-06-04 10:55:4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洋 樵蓉
 

忠县法院干警带领小学生参观周武山教育基地。

  远山近黛、亭阁廊桥……漫步在位于重庆市忠县任家镇铁山村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周武山教育基地,深浅斑斓的绿意在眼前渐次铺展。

  不远处,53岁的铁山村村民周顺华正在环山巡逻。当年,他的父亲周心龙、叔叔邱天仕无意间的一把火,把周武山烧成了一座荒山。

  “如今,父亲走了,叔叔也行动不便了,我们后人一定要守护好这片绿。”望着这满眼苍翠,周顺华的思绪飘回了18年前。

  焦土秃山变百亩绿海

  “2006年8月29日,晚上8时许,村支书着急地喊大家出门灭火,我匆匆跑出来,看到半边天都红彤彤的。”周顺华记忆犹新。

  那一天,父亲周心龙、叔叔邱天仕在邻村干活后顶着夜色回家,天黑路陡,两人抓起一把麻秆点燃照明。经过周武山林区时,邱天仕将未燃尽的麻秆尾端随手扔在了路边,火还未熄灭便继续赶路。不料却引燃了路边的松叶、枯草,风一吹,火苗迅速在林区蔓延开来。

  两位老人为自己冒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法院不仅对两人判处刑罚,还要求两人将被毁损的山林补植复绿。

  “我们保证,再苦再难,也一定要把树种好!”两位老人诚恳承诺。挖树坑、栽树苗、垒泥土,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到下巴,再一颗颗滴到地面,两位老人却腾不出手为自己擦汗。老实忠厚的两人,只认一个理:“多栽树。”

  2008年,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了解了补植复绿情况,由于土质薄弱,石块多,树苗种下去,成活率不到50%。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该案二审审判长周进告诉邱、周二人,不仅要完成植树,还要日常看护和浇水,保证成活率。

  “这片山林是我们共同的财富,理应共同守护!”大家被两位老人尽全力履行判决的行为所打动。任家镇的干部职工前来帮忙,铁山村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来了,上百人的植树队伍在山里忙碌开来。

  2011年,两位老人完成了补植任务,成活率也达标了。漫山遍野的小树苗迸发出勃勃生机。

  小树苗没有长大,两位老人觉得自己的任务还不算完成。“我们一定要把林子恢复到以前的模样!”这成了他们心头一件重要的大事。

  守护这片山林的,不只是两位老人。任家镇成立了“打火应急队”,100余名志愿者加入了护林、巡山的队伍。忠县法院持续跟进生态修复情况,组织法官利用世界森林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森林管护、防火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树牢环保意识。

  2019年,铁山村又建起了一条长2.5公里的公路,不仅可以用于巡山,还是山里的防火隔离带。

  2021年,小树苗渐渐长大,这片山坡又恢复了当初的郁郁葱葱。

  教育基地促示范引领

  在铁山村,“老人与树”的故事流传开来,如何更好地发挥生态司法修复案例的警示作用呢?

  “打造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教育基地,拓展生态司法功能,形成示范效应,服务地区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忠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说出了建设基地的初衷。

  2022年4月,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二中院的指导下,在忠县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忠县法院牵头修建了周武山教育基地。

  基地建设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邀请林业专家、地勘专家到现场技术指导,反复论证建设项目和施工方案,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023年5月,周武山教育基地落成。基地以深度文化建设推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忠善亭、信义廊,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亭阁楹联、《忠善亭记》;将“四个忠于”与忠县传统“忠文化”融入“忠心园”;将森林保护法等宣传元素呈现于基地之中,助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2023年11月,基地所在的任家镇,成功创建为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小镇”。

  “我们节假日带小孩过来,这里不仅风景秀美,能吃到正宗的农家菜,还能让孩子学到知识,是个遛娃的好去处。”游客李某说。

  建成后的周武山教育基地,集生态修复、低碳体验、法治教育于一体,基地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山水画。节假日市民群众争相到基地游玩,基地成为小有名气的“乡村法治打卡地”。

  生态司法助绿色发展

  浩浩碧水,朗朗晴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

  如何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生态功能,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忠县法院一直在探索。注重协同联动,深化司法协作,是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应有之义。

  该院利用周武山教育基地,与四川省武胜县人民法院联合建立环境资源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机制,搭建“森林法官服务站+教育基地”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构建川渝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模式。同时还建立“林长+法院院长+N”工作机制,探索“以碳代偿”机制建设,加强与检察、司法行政等部门协作,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格局。

  依托周武山教育基地,全力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产值,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基地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道路拓宽了,滑坡问题整改了,饮水问题解决了,还提供了巡山守卡、清扫保洁等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铁山村支部书记谭仕良竖起大拇指。

  如今,周武山不仅树木新生、芳草茵茵,还成为“忠县‘忠文化’实践教学基地”,达成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