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 王迎霞
“谢谢,谢谢你们啦!”李女士眼含热泪地拥抱着王迎霞法官,一句无声的感谢令人动容。王迎霞则轻轻拍着李女士的肩膀安慰她,还用刚学会的手语,不停地叮嘱着——“你们都要好好生活”。眼眶湿润的同时,王迎霞眼前浮现出当时接案的情景。
2023年12月7日下午,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来了一位神色慌张的女士,她手里握着一些资料,急匆匆地来到立案窗口,放下资料,双手不停地比画着,努力想表达些什么。
正在立案窗口值班的王迎霞马上注意到这一情况,她迅速拿起身旁的纸和笔递给对方边写边说道:“别着急,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写下来。”在王迎霞的安抚下,对方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在纸上写出“我要离婚”四个大字。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书面交流之后,王迎霞法官逐渐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原告李某是一名聋哑人,经中间人介绍结识了现任丈夫张某,张某也是一名聋哑人,相似的命运和遭遇让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很快两人在双方亲友的见证下领取了结婚证,婚后两个人也曾度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并育有一子,孩子身体健康且学习成绩优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性格愈发不合,矛盾冲突不断,李某产生了离婚的念头,并离家分居。
“王法官,这几年我身体不好,长年服药,我实在没有能力抚养儿子。但我离开家后就没有见过儿子,我想他,想见他,我更怕离婚后再也见不到儿子……”李某每天一有时间就给王迎霞发信息,她们之间的交流虽无声却胜过千言万语。
王迎霞知道,该案件化解的难点在“后裁判”阶段,即司法效果的延伸应考虑裁判带给当事人的法律效果。李某婚后一直未就业,男方张某也暂时失业在家,双方都存在身体上的残疾,离婚后是否会导致双方生活困难以及李某探视权如何实施等问题,都是案件能否妥善处理的关键,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使双方当事人和婚生子女日后的生活陷入困境。王迎霞深知“小家事大纠纷”的道理,事心双解才是家事案件的“最优选择”。
“整理一下李某案件材料和身份材料,咱们去趟妇联和残联。”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特殊情况,王迎霞和法官助理通过诉前联调联动,联系沟通当地残联和妇联帮助双方当事人解决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并邀请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手语老师作为翻译人员解决沟通问题,组织双方当事人面对面地进行了真诚沟通。
调解现场,来自妇联、残联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王迎霞像朋友一样坐在他们中间,尽量放慢语速、控制调解速度,从争议焦点入手解决孩子的抚养权和探视权问题,实实在在站在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深入交流原、被告工作能力、经济收入以及孩子日常照顾等情况,最终原、被告达成调解合意:二人婚生子归被告抚养,被告同时表示会充分尊重并配合原告行使探视权。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从这起司法案件中传递出的真诚与温暖直抵人心。近年来,王迎霞法官曾帮助行动不便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上门立案;帮助82岁的老人在一个小时内追回被骗的养老金;帮助40多名农民工讨薪返乡;帮助30多家企业纾困解难……在每个案件中融入法理情,令当事人感到司法温暖,王迎霞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法官对人民司法事业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