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里程标识历史的坐标,经典案例表征法治的心跳。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宣传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孤寡残疾老人遗产指定管理案”等十个案件榜上有名。在法与时代的应和中,中国司法再次将进取、尊重与关怀写入法治记忆。
以法律为标尺,在不断探索创新中推动法治进程,是十大案件最鲜明的特征。自民法典出发,“孤寡残疾老人遗产指定管理案”丰富了遗产管理制度中“利害关系人”的内涵,使扶养无血缘关系老人者参与遗产继承,以良法鼓励良俗,用善治回报善举。“全国首例保险公司重整案”创新金融机构破产规则体系,使近8000名投保人免受重整程序影响,在未动用公共资金的前提下让金融风险在“无感”中消弭。“盗割‘古楠木王’环境公益诉讼案”催生全国首份《古树救治令》,一树受损带来“七重处罚”,为解决环境资源保护问题提出新的中国解法。任凭未来有万千变化,不断精进的司法裁判总为我们增添信心。当征程向前延展,法治保障也随之绵延,公平正义的水位总能跟上高质量发展的海拔。
判决是司法机关回应民之所需的“拳头产品”,却并非参与社会治理的唯一方式,能动司法正为天平增添夺目的光华。“某餐馆涉冷食类经营许可行政处罚案”中,人民法院在宣判后并未结案了事,而是敏锐地回应现实问题,以司法建议推动餐饮业监管规则完善,用“案外有为”的智慧为小餐馆松绑减负。“涉充电桩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中,人民法院先是居中协调促成矛盾化解,又多方争取推动充电桩安装问题一揽子解决,让一起案件的成果惠及57个小区,为三万多户居民带来红利。对于如何让公平正义从最后一道防线向前端传导,为人民群众解决压在心头、愁在眉头、堵在门口的问题,十大案件作了很好的示范。
除了高明的司法技巧与显著的社会效果,这些案件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它们传递出这样的理念:人的需要永远站在法律的中心。在“隐形加班劳动争议案”里,人民法院认定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开展工作构成加班,以对“离线权”的勾勒提供了拒绝“永远在线”的底气,在揪出隐形加班的同时,也让获得休息的权利不因数字化隐形。“‘铁马冰河’非法经营案”中,被告人为治疗疾病从境外邮购药品的行为被免予刑事处罚,相关裁判既坚守了依法履职的神圣承诺,更在对被告人两难处境的谅解中体现了法律的悲悯,最终以一个获得各界赞赏的结果融通了法理情,彰显了司法的温度。十大案件展现了法律应当被信仰的原因——它将维护人的尊严、增进人的福祉作为永恒的价值遵循。
作为从数千万案件中脱颖而出的精品,十大案件的细节值得被更多人关注了解,它们无愧为过去一年守护公平正义的里程碑。也许有一天,历史将循着这些坐标回望我们的时代,正如我们正通过这面镜子望向未来。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