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法客堂间” 化解烦与忧
上海奉贤区法院:三级调解网络联动发力“治未病”
2024-01-28 08:51:3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蒋梦娴 毛振亚
 

1.jpg

图为涉案漏水房屋实地调查现场。

2.jpg

图为法官在辖区司法所就一批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进行调解。

  导读

  一片贤者地,拥抱新江南。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区域特色,厚植贤美文化底蕴,致力打造诉源治理品牌“奉法客堂间”,建立覆盖全区12个街镇的“区级(诉调对接中心)——街镇(派出法庭)——村居(奉法客堂间)”三级调解网络联动机制,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努力让矛盾纠纷“止诉于社区、化解于萌芽”。

  调解网络齐发力 跑出“追薪”加速度

  2023年6月27日,奉贤区金汇镇某产业园内,上海某实业发展公司中国总部施工项目因多次分包,导致总包和分包单位拖欠了130余名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多次催讨未果,情绪激动,阻止项目开工。

  鉴于该案的群体性特征且存在矛盾激化风险,奉贤区法院依托“奉法客堂间”三级调解网络,由新城人民法庭协调属地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多个部门,积极组织多方联动,采取先安抚再调解的方式,共同研判调处方案。6月28日,新城法庭组织务工人员和建设方上海某实业发展公司沟通协调,最终达成由建设方代为垫付劳务报酬的协议。6月29日,新城法庭指导属地基层调解组织出具人民调解协议,并对人民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6月30日,建设方上海某实业发展公司已将涉案劳务报酬发放完毕。至此,这起涉及130余名农民工劳务报酬的群体性纠纷案在3天内得以化解。

  【案后余思】

  本案是人民法庭在诉前启动“奉法客堂间”三级调解网络,通过联合排查、调前会商等方式主动出击,联合化解涉众型矛盾纠纷的典型案例。该案体现了人民法庭认真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跨前一步,高效、实质性地化解矛盾纠纷,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法庭以百姓法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多元解纷途径,主动发力推动诉源治理工作,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实现“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两级法院协同联动 就地化解涉老纠纷

  2021年11月,朱某等15名退休人员开始在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工作内容为种植樱桃及相关用工等。其间,朱某等人多次向公司催讨劳务报酬,但公司一直未支付。朱某等人起诉至奉贤区法院后,奉贤区法院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了先行调解。但因公司法定代表人“失联”,致使调解无法进行。

  由于案涉人员都是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还涉及群体性纠纷,为尽快保障15名原告的合法权益,奉贤区法院依托“奉法客堂间”沟通联动机制,及时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汇报,争取适法指导。上海一中院随即安排法官与奉贤区法院“奉法致和”志愿者一起多次向公司股东释法明理,并共同开展调解工作。经过两级法院联合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劳务报酬调解协议。

  【案后余思】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本案纠纷涉及老年人群体,且人数较多,奉贤区法院收到案件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利用与上海一中院在同一辖区的协同机制,以群体性纠纷为突破口,发挥两级法院上下联动优势,邀请上海一中院就劳务纠纷进行适法指导并开展联合调解,形成了诉源治理的合力,最大限度保障了涉老再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

  下沉社区促治理 “八仙桌”上解民忧

  2023年5月,奉贤区南桥镇解放二居某小区居民徐某反映,楼上住户袁某家漏水导致自家出现墙壁发霉、门窗变形的情况,要求袁某查出漏水点,彻底解决漏水问题并赔偿相关损失。

  社区随即启动“公益联盟·八仙桌议事会”,邀请奉贤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南桥镇司法所、南桥派出所和某律所一起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当事的两位居民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对对方提出的解决方案互不认同,致使调解出现僵局。奉贤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奉法致和”志愿者一边听取居民诉求,一边安抚紧张情绪,“背靠背”讲理、“面对面”讲情,并向双方推荐资质信誉俱佳的议事会成员单位——奉贤某建筑公司就修缮方案给出了专业意见。

  同时,“奉法致和”志愿者组织建筑公司专业人员和居委社工一同上门勘查漏水情况,现场评估维修费用并出具了修缮方案。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现场结清修缮费用,并支付了相应的损失补偿,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案后余思】

  调的是矛盾纠纷,解的是民意民心。奉贤区法院“奉法致和”志愿者团队通过参与“公益联盟·八仙桌议事会”社区居民自治机制,为社区提供指导调解、法律咨询、诉前解纷等司法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日常事、邻里事、身边事、烦心事。司法资源下沉基层后,激发了基层社区组织非诉解纷活力,有效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邻里矛盾“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小区”。

  “人大代表+法官” 多元联动化纠纷

  张某(男)与陆某(女)经人介绍相识,于2003年7月登记结婚。2004年2月,双方生育一子。在婚姻存续期间,双方感情基础一般。加之张某系入赘陆某家,婚后感情日益淡薄,导致夫妻关系恶化。2021年9月,张某与陆某开始分居。张某曾向奉贤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陆某离婚。奉贤区法院以夫妻感情尚未破裂为由判决不予支持。2022年11月,张某再次诉讼离婚。

  收到案件后,为缓和双方矛盾,奉贤区法院邀请奉贤区人大代表走进“奉法客堂间”,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奉贤区人大代表利用长期做群众工作的丰富经验,以情理并用的方式,耐心地沟通劝导。在夫妻双方经过深思熟虑均认为夫妻感情破裂且无修复可能性后,最终促成双方就离婚和财产分割达成调解协议,成功化解了纠纷。

  【案后余思】

  本案是奉贤区法院利用“人大代表+法官”联动调解机制,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和法律监督等职责与人民法院审判职能对接,成功化解纠纷的典型案例。吸收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是推动多元解纷工作的重要方式。为搭好为民司法“连心桥”,建好矛盾纠纷“快车道”,奉贤区法院开展“人大代表+法官”联动调解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协调力,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法检联动调解 保障妇女权益

  邢某(女)与苟某(男)于2013年登记结婚,于2014年登记离婚后又于同年复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苟某对邢某缺乏信任,多次对邢某实施家暴行为。邢某报警多次但苟某仍不悔改。2021年8月29日,奉贤区江海派出所向苟某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2022年9月25日,奉贤区法院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禁止苟某威胁、殴打邢某,禁止苟某进入邢某住所。后邢某至奉贤区法院起诉离婚,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同时予以支持起诉。

  案件受理后,奉贤区法院高度重视,诉调对接中心立即启动调解工作。为充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凝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合力,奉贤区法院联合区检察院开展检调对接工作。由法官和检察官共同约谈双方当事人,训诫苟某并开展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自愿离婚调解协议,苟某在半个月内将留在邢某房屋内的个人物品搬离。

  【案后余思】

  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保护涉家暴妇女的合法权益,坚决对家暴说“不”,奉贤区法院在本案中启动检调对接机制,凝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合力,切实做到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实质化解了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实现案件办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发布司法建议 消纠纷于未发

  2021年11月,奉贤区奉城镇某弄一院内停放的一辆四轮电动车起火,起火原因为该四轮电动车的电池箱起火引燃周边可燃物并扩大成灾。火灾造成该院内场地停放的8辆电动车及雨棚烧毁严重,房屋主体建筑外墙及部分房间、走廊内放置的物品受火灾、烟熏、高温烘烤和水渍影响,并造成包括原告拉某在内的5人受伤。原告拉某于2022年2月将房东、电动车及电池的生产者、销售者起诉至奉贤区法院,要求赔偿各类损失。奉贤区法院经审理判决电动车销售者、电池生产商和房东共同赔偿拉某夫妇各项损失13万余元。

  奉贤区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该起电动车充电起火事故共有5起关联案件,案件中反映出农村宅基地出租用电安全隐患等问题。针对案件中的共性问题,奉城人民法庭向相关村民委员会制发了司法建议,并收到积极反馈。为进一步帮助辖区内的村民规范房屋出租,奉城法庭“奉法致和”志愿者到辖区内各个村居走访、调研,并针对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的特点,结合审判实践中基层治理所暴露出的法律短板,联合各村委会制定“村民公约”。同时,“奉法致和”志愿者深入各基层村居,讲解房屋租赁、相邻关系、消防安全等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法治理念融入基层百姓心中。

  【案后余思】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司法建议是一项源于案件又超越案件的治理之策,也是司法机关“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方式。本案通过案件审理发现了农村宅基地房屋出租存在的问题,以司法建议向相关单位提出解决方案并收到积极反馈,后续又与基层组织协作,制定“村民公约”,从制度上保障问题的解决,并开展相关法治宣传工作,打出了一套诉源治理“组合拳”。本案的成功处理,切实预防了相关案件的再次发生,实现了“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成效。

  聚焦特殊群体急难 守护老年人的幸福

  陈某系年过八旬的老人,老伴已经去世,生育了大儿子蒲某一、小儿子蒲某二、女儿蒲某三。几年前,由于老房宅基地动迁,蒲某一、蒲某二、蒲某三之间就动迁款的分配产生了矛盾,该矛盾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近年来,随着陈某年事渐高,生活中越发需要儿女照顾。

  在排查到该起赡养纠纷后,2023年10月,奉贤区法院柘林人民法庭和庄行镇司法所、派出所及某律所立即启动“三所一庭”多元解纷机制。“奉法致和”志愿者通过调查得知,三名子女之间不仅存在着老人赡养纠纷,还存在着动迁纠纷,两类纠纷无法一次性得到全部解决。鉴于老人赡养问题亟须得到妥善解决,“三所一庭”工作人员经过讨论,决定采取“分头行动,各个击破”的策略,着力先行解决本案中的老人赡养问题。

  志愿者注重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引导子女树立家和万事兴的观念,共同为母亲营造一个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最终,在“三所一庭”工作人员的真情感召和说服教育下,三名子女终于冰释前嫌、打开心结,就陈某的日常赡养、居住、看病治疗等问题先行达成了调解协议,切实保障和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后余思】

  该案充分运用“三所一庭”合作机制,调动司法、行政及社会多方力量,结合法律规范和乡土风俗,融合人情与法理,以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充分发挥“三所一庭”止讼解纷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力保障了老年人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了乡村和谐稳定。同时,本次赡养纠纷调解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充分融入法律政策的宣传之中,引导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

  编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发挥“奉法客堂间”多元解纷的聚合效应,用符合奉贤区区情、人情的一站式“线上+线下”基层司法服务模式,把“客堂间”打造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共享客厅”和“法治学堂”,让人民群众在“客堂间”里解烦忧、化矛盾,在“客堂间”里学法律、讲道理,绘就一幅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新画卷。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