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2月26日电 题:优化资源供给 释放发展活力——宁夏以深改“加减法”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紫凌、张亮、马丽娟
宁夏是沿黄九省区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近年来实施深改“加减法”,持续深化水、地、林、污、能、碳等经济发展关键要素的供给方式变革。“一加一减”中,引导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汇聚,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减资源消耗 增配置效率
不久前,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宁夏银川市碳排放权改革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秀案例予以展示,受到各方好评。
在银川市的相关案例中,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以每吨41.5元的价格,向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卖出10万吨碳排放配额,成交415万元。
“我们通过实施节能创新工程,年节约标准煤6.23万吨,减碳11.32万吨,既降低了企业成本,结余的碳配额还能获得收益。”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电力交易中心副组长王鸣凯说,在第一个履约周期,公司共交易170万吨结余碳配额,获利7000多万元。
碳排放改革的优秀案例“走出国门”,正是宁夏以改革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2年,宁夏开启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改革,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经济方式转型。宁夏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苏焕喜说,今年以来宁夏26家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成交额7.44亿元。用能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体系也已建成,目前确权工作正在进行中。
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不仅是能源,水和土地亦如此。宁夏2021年启动用水权、土地权改革,率先在沿黄九省区开展出台“四水四定”管控指标方案,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以市场化手段推进资源配置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倾斜。
目前,宁夏以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为引领的“六权”改革已完成交易3492笔,全区万元GDP水耗下降15.2%、建设用地面积下降8.7%、能耗强度下降9.6%。
减环境负担 增生态容量
宁夏地处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北方防沙带的交汇地带,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宁夏“六权”改革通过市场机制,激发社会主体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
2021年宁夏启动排污权改革,历史性地改变了政府分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方式,新改扩建项目要到市场上买排污权,企业通过提标改造、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后,形成富余的排污权即可入市交易。
“去年以来我们和9家公司达成了交易,共出售氮氧化物25.98吨、二氧化硫7.44吨,收益超过100万元。”宁夏平罗县盛达活性炭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卫东说,公司2019年进行了环保设施升级改造,节余的排污权指标成了“抢手货”。
目前,宁夏已有1800多家企业完成初始排污权确权,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407笔,成交额达3670万元。
排污权改革推动“降污增益”,山林权改革则有力促进“增绿护绿”。
石嘴山市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持有一张价值4200万元的“林票”,对应着贺兰山脚下6583.62亩的生态林。认购这张“林票”后,这家公司换购了相应的能耗指标,同时也肩负起了这片生态林的管护责任。
这是宁夏在山林权改革中探索的“以地换林”“以能换林”新模式。石嘴山市建立林票、能票、钞票“三票”循环联动机制,按照“谁确权谁管护、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只有把林木管护好,“林票”才不贬值,调动起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减闲置资产 增群众收益
宁夏“六权”改革将沉睡的“死资源”变成增值的“活资产”,让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惠及群众。
被称为“中国枸杞之乡”的宁夏现有30余万亩枸杞林,大部分种在盐碱地荒沙滩上,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作为枸杞核心产区的中卫市中宁县借山林权改革东风,为枸杞林地确权颁证,释放林地价值。
借助山林权改革,宁夏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的822亩枸杞树有了“身份证”,通过办理不动产权证,企业不仅吃下长远发展“定心丸”,还以此为抵押贷款1000万元。“抵押贷款基本满足全年田间管理资金,不用再为流动资金发愁了。”公司负责人朱彦华说。
为权属赋能是改革的关键,宁夏及时出台金融支持“六权”改革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动“生态资源”加速向“生态资产”转换。
截至目前,宁夏累计发放“六权”抵押贷款30多亿元,吴忠市平岭子村养殖户马玉苍通过农地抵押贷款30万元,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排污权抵押贷款2600万元……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宁夏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