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明年将生产16种药,年产值预计接近3亿元。”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静亮对“重生”后的公司充满信心。
因债务问题,这家企业曾一度面临停产绝境。苏州法院通过“执破融合”机制,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对企业“开方救治”,成功上演了一幕“百年药企重生记”。
2022年7月,苏州全市法院启动“执破融合”改革,让执行与破产两种程序的优势交互叠加、充分释放,以更加精准高效的司法救治方案,推动更多危困企业重返市场。
探索源头治理、深化府院联动......改革一年多来,全市法院执行团队与破产审判团队开启了一场从人员到制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开拓。
案案都是营商环境!从谈“破”色变到“破”茧成蝶,一家家危困企业上演的“重生记”更是苏州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挽救企业71家、清理债务200余亿元
深度融合释放乘法效应
“如同打通了血管的梗阻,长期‘执行不能’的涉企旧案得以清结销案,流转来的破产审判案件也得以高效审结,我们也锻炼成为会执行、懂破产的‘企业医生’。”提到“执破融合”改革一年来的变化,苏州各地基层法院“执破融合”团队的干警们都发出了这段感慨。
一年多来,“执破融合”改革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干警们的切身感受和办案流程上,更是浓缩在一件件生动的案例中。
“得益于常熟法院的帮助,企业得以重生。目前,企业正积极从家居用品向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转型,转型成功后将推动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常熟某智能家居用品公司法人介绍。
该公司是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无法偿还向银行借贷的300万元,经起诉判决后,被常熟市人民法院依法执行。
经过法院调查,这家企业还涉及其他4起案件,相关财产已被其他法院查封。如果按照传统的执行模式,从抵押债权金额以及查封顺位来看,本案的债权几乎没有受偿的可能。
法院执破融合团队经过深入调查和综合研判后认为,公司目前仍有订单维持经营,仍具备一定的“造血”能力,可尝试将破产重整理念运用到执行程序中,引导该公司积极联系第三方主体注入资金代为履行债务,并给予其履行宽限期。
2022年,第三方机构追加出资后,该公司足额偿还了本案债务,并与其他债权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在公司按照协议履行先期款项后,法院依申请向其发放了信用修复证明。最终,该公司成功“复活”。
结合该案的办理过程,便可以清晰地看到“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的区别。倘若一味地通过执行程序争取受偿,最后的结果不仅仅是债权人拿不到债权,这家企业也极有可能垮掉。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朱劼纯解释,执行程序是个别清偿程序,以效率为首要价值追求,破产程序是概括清偿程序,以公平为首要价值追求。
“通过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的融合,将清偿程序的效率和公平价值的理念相融合,将没有运营价值的‘僵尸企业’清退出去,将仍有抢救价值的企业提前识别出来,通过破产程序进行救助回血,既公平公正地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朱劼纯表示。
开展“执破融合”改革以来,苏州各地法院立足实际条件,抽调执行和破产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了既善执行又懂破产的专业团队,集中办理“执破融合”案件的甄别、审查、立案、审理工作。
以破促执、以执助破,深度融合释放乘法效应。在办案手段上,两种程序制度优势融合,参照破产程序在执行案件中引入“执行管理人”机制,实现涉案财产有效监管;在破产程序中承接执行程序中的财产查封、扣押、处置等机制,利用执行财产变现平台和规则处置破产财产,提高破产财产的处置效率和债权清偿率。
在昆山市人民法院,推行“破产申请书一本主义”,执行法官只需移送当事人的破产申请书即可启动破产审查程序,破产移送材料的收集以及破产原因的审查由“执破融合”团队负责。“执破融合”改革后,“执行转破产”案件占比由79%上升至91%。
常熟市人民法院对于破产案件存在异地法院解封难问题,充分发挥执行程序“强制性”与“信息化”优势,可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综合管理平台委托解封等方式予以协调解决。
吴江区人民法院执破融合团队在办理破产案件中,综合运用搜查、扣押等强制接管手段,充分发挥执行措施震慑力,有效提升财产调查及追索效率。团队成员奔赴外地,共协助管理人接管机器设备62台、汽车5辆,财产价值约1000万元。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人民法院执行研究中心研究员谷佳杰表示,从长远来看,“执破融合”改革的价值主要在于健全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
“尤其对于具有拯救价值的企业,这项改革不仅能够避免企业核心资产被强制执行而丧失挽救希望,还能及时将执行案件转入破产重整和执行程序,通过企业融资引资、重整指引、信用修复等府院联动的纾困解难工作帮扶危困企业。”谷佳杰介绍。
“执破融合”改革以来,全市法院受理执破融合案件1330件,消化诉讼、执行案件22467件,清理破产企业债务221.56亿元,挽救企业71家。
提早介入、精准甄别
“一体化”创新跑出源头治理加速度
“执破融合”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当然也就没有墨守成规的思维茧房。
如何让涉企案件清偿处置更公平、更高效?锚定这一目标,自“执破融合”改革以来,全市各地法院纷纷从实践中首创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共同助推改革走向深入。
昆山市人民法院在深入推进“执破融合”工作的基础上,还将提升办案质效的方向瞄准了“案件甄别”。通过建立“立审执裁破一体化”工作机制,将执行程序和破产条件审查程序前移,提前对案件进行“问诊”后分流引导、分类处置,最大限度推动涉企案件债权债务的高效清理。
2022年,在昆山两家关联服装企业破产清算案件的立案环节,法院立案庭将企业可能面临大量诉讼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了“执破融合”团队。
“经调查发现,公司存在大量债务,包括260多名员工薪资以及100多家供应商供货款近2亿元,无法继续经营。”昆山市人民法院执破融合中心负责人欧平介绍,“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引起群体性纠纷和‘挤兑式诉讼’。”
诉讼纠纷已经无法避免!按照传统诉讼模式,300多名债权人各自上诉,不仅会拉长诉讼时间、消耗大量司法资源,还可能会导致部分债权人拿不到合理债权。
于是,法院及时启动了“执破融合”程序,建议各债权人无需同时起诉,待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直接申报受偿。这一建议被各债权人接受。
很快,两家企业通过执行程序拍卖了厂房和土地使用权等资产8000多万元,优先偿付了金融机构的债务和全体职工的拖欠工资,以30%的债权折价偿付了供应商的欠款。
“通过‘执破融合’程序,仅用半年时间便化解了一系列纠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各债权人的利益,实现了职工、债权人、债务人及社会稳定多方共赢局面。”欧平介绍。
“立审执裁破一体化”工作机制创新和“六位一体融合”的“执破融合”改革,昆山市人民法院破产案件收结案数量迅速跃居全市法院首位,平均结案周期缩短至6.9个月,盘活土地、房产60.2万平方米,21个案件通过和解、重整实现“重生”。
提早介入、精准甄别,跑出源头治理加速度!“前中后端一体化”办案的思路逐渐成为各地法院深入推进“执破融合”改革的方向。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灵活把握“执行转破产”时机,将破产原因识别程序前置到企业财产调查完成后。对于具有涉稳涉众因素的批量纠纷,视情进行“诉转破”和“立转破”。
姑苏区人民法院探索将“执转破征询意见和作出决定”程序进一步前移,设置专业化办理岗,在破产企业快甄、快查、快移、精破、精助无缝衔接的基础上,构建“执破速联机制”。今年以来,该院共甄别被执行企业数量81家,裁定受理破产案件数量56件。
江苏省法学会破产法学会研究会秘书长、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刘思萱表示,通过“执破融合”改革带来的示范效应,打通法院内部债务清理程序。在面临多元化纠纷时,可以根据具体案件需要,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益实现债务清理,这是能动司法的扎实举措,也是司法改革的必然方向。
府院联动、多方会诊
助企纾困,下好营商环境一盘棋
文章开头提到的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第壹制药)“重生记”,便是“执破融合”机制整合府院联动资源的典型案例。
2022年,受集团母公司债务诉讼牵连,作为担保债务人,苏州第壹制药账户被依法申请冻结,致使账面资金无法使用。随后,该公司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公司面临困境,但整体经营态势良好,其核心产品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用药,是江苏省著名商标及高新技术产品,有31%的市场占有率,年销售额超2亿元。
该企业还拥有包括多项商标权、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有57项药品的备案证书和GMP认证等无形财产。
于是,法院启动了“执破融合”程序和“府院联动”机制。法院方面由执行团队和破产审判团队组成合议庭,政府方面由金鸡湖商务区成立工作专班。双方团队进行联合“会诊”,为苏州第壹制药开具“个性化处方”。
经过多方沟通商议后,法院最终决定采取“活查封”的方式,最大限度对企业进行保护,由银行对查封账户进行监管,给予企业用于维持经营的基本费用。通过协调,税务机关帮助解决企业无法购买增值税发票问题,努力帮助企业“活下来”。
今年年初,法院决定对苏州第壹制药进行预重整。在该程序中,法院联合金融机构首次采用引进共益债,用来解决企业动力车间的建设。同时,在园区规划、住建等部门的推动下,该车间得以顺利续建。
同时,在法院和政府共同指导下,临时管理人协助企业成立了招投标工作小组,苏州第壹制药的核心产品以最高价一次中标十六省(区、兵团)药品联盟采购,更进一步提升了第壹制药的重整价值。
经过多方“会诊”和持续“开方用药”,苏州第壹制药成功获得了多方投资人的青睐。经过遴选和评审,江苏正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苏州第壹制药的重整投资人。今年8月,正济药业成为苏州第壹制药的新股东。
2021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通过“执破融合”改革和府院联动机制在助企纾困、盘活存量资源、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快速出清僵尸企业174家,通过和解、预重整和重整挽救企业27家,盘活土地15万余平方米,利用厂房23万平方米,解决职工就业3386人。
法院发挥主导作用,行政机关积极参与!从苏州第壹制药重生的过程来看,要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尤其是让优质资产盘活重生,不仅需要执行、破产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更要深度整合各自的府院联动资源。
尤其是在拯救具备破产原因但有营运价值的企业时,法院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合力推动“放水养鱼”、信用修复、涉税协调、资产处置等柔性措施落地,为企业“回血”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例如,在执行块面,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等职能部门,成立“暖企筑信”党建联盟,深化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治理,指导帮扶诚实守信企业及时修复信用。
全市两级法院均设立信用管理专员,负责集中操作失信惩戒措施,确保新增纳失企业符合法定标准,严控失信主体增量。2022年,全市法院帮助9329家被执行企业退出失信名单。
在破产审判块面,苏州市企业破产处置联动协调机制于2019年建立,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建立涉税协调、破产保障基金、资产处置联动等子机制。
截至2022年底,苏州市、区两级均已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立体化发展格局。
“从整个社会格局出发,‘执破融合’链接‘府院联动’,在司法实践中是有着现实需求,为债务清理和矛盾化解搭建了内外畅通的渠道。”刘思萱表示,“渠道的畅通为每一个具体的矛盾化解提供多元化、便利化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也让陷入危困的企业能够感受到苏州的司法温度和城市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