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如何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切实提升调解员实质性解纷能力,让调解员实现从不敢调、不会调,到敢于调、善于调的跨越?且看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法院——
“以案代培”,共同做实诉源治理
2023-11-14 09:41:5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车晓梅 马群 谭彦
 

  “张法官,老王和老郭又来了,两个人还是一个坚决要钱,一个一分钱不肯出,来来回回都拉扯一年多了,一点突破口也没有……”5月6日一大早,正在梳理案卷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主任张俊青接到了昭乌达路社区矛调中心负责人的电话。

  “这个事已经很久了,矛盾别更激化了,咱们现在赶紧过去一趟。”放下电话,张俊青叫上小王和小张直接赶往昭乌达路社区矛调中心。小王和小张是来自敕勒川街道诉前调解工作站的调解员,最近,正在赛罕区法院参加“以案代培”的培训。

  “多年前,老王买了老郭的回迁房,因为是小产权房,所以一直没能办理产权登记。自政府解决房产遗留问题以来,老王多次请老郭帮忙配合办理房产登记,老郭满口应承,但是要求老王必须给他5万块钱,两个人为了这事较劲一年多了。”在路上,张俊青向小王和小张介绍起了案件情况。

  “我又不欠他的,为啥我得陪他折腾这个事儿。当时卖那么便宜我就够后悔了,他占了多大便宜!我不管,周围人最少的都要个10来万,没有5万块钱我不办这个事!”

  “房子我都买了,办房本是天经地义的,他凭什么跟我要钱!”

  ……

  面对老王和老郭的争执,张俊青似乎胸有成竹。她把老王和老郭请到不同的调解室,准备开展“背对背”调解。

  “张法官,双方不坐在一起商量,这不是更没法达成一致意见吗?”小王和小张一起问道。

  “这个案子历时久、双方积怨深,可以说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咱们把他们分开,一方一方地聊,一个一个地劝,兴许还能有个突破口。”张俊青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便走进调解室,耐心地做起了老郭的工作。

  见到法官进来,老郭说:“你不用劝我,我把话放这,没有5万块钱,谁劝我也没用。”

  “你知道你要钱这个行为是违法的吗?”张俊青说道。

  “违法?他办房本,我违什么法啊。”尽管还有些嘴硬,但是老郭的口吻明显软了下来。

  “没错,就是违法。我仔细研究了你们的合同,其中明确约定了你有协助办理房产登记的义务,但是没有约定办理房本要再付你钱。你现在要这个钱,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张俊青声调不高,却是字字铿锵有力。

  “这……这……可是当年这房子本来就卖便宜了,我心里亏得慌。再说了,小区其他人办房本的时候都得给好处费。他们也口头答应我了,办房本的时候不能让我白忙活,这会又说话不算话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坚持调解,两边商量着把问题解决了,让谁都不吃亏。”

  “行行行,我也不多要,别让我吃亏就行。”随着调解的深入,老郭不再充满戾气,拿出了真诚解决问题的态度。

  “你稍等下,我去征询下老王的意见。”张俊青起身走进另一间调解室,挨着老王老两口身边坐下。

  “办个房本凭什么要我的钱!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老王说着说着情绪愈发激动。

  “大爷大娘,咱们这么满意的房子都住上了,再顺顺当当的把房本办下来心里就更踏实了吧。虽然合同里约定老郭要配合办理房产登记,但是他也要费时耗力,从人情上说,是不是也应该给人家一些辛苦费?”

  “老头子,我觉得法官同志说得对。这房子谁问起来不羡慕咱买得实惠。这么僵着,办不下来房本,我天天睡觉都不踏实。”听了张俊青的话,王大娘也做起了老伴儿的工作。

  眼看两位老人态度有松动,张俊青趁热打铁,拿出纸笔开始给两位老人算起“经济账”……

  解开了两边的疙瘩,张俊青心里有了底,再把双方当事人请到一起面对面调解,纷争已久的矛盾顺利化解。

  转天,昭乌达路社区矛调中心的调解员给张俊青打来电话,已陪同双方到房产部门顺利办完了各类手续,老王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房本。

  在对这起纠纷调解进行复盘的时候,观摩了全过程的小王和小张感触颇深——

  “背对背、面对面,事情不一样,办法也不一样。调解方式的灵活、交互运用考验的是调解员的经验和智慧。”

  “讲解法律规定、恳谈人情事理,只有时刻把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

  “调解过程中的‘讨价还价’,其实是在精准探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只要找到双方共同的‘安全区’,矛盾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正是有了这次成功经验的借鉴,小王和小张所在的敕勒川街道诉前调解工作站成功化解了一批类似的疑难纠纷,为诸多群众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积怨。

  这一成功经验是赛罕区法院“以案代培”成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案代培”就是通过请调解员参与疑难案件调解、观摩诉中调解、案件审理等工作实践,法官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讲窍门,每案复盘、每周一课,将针对性调解指导培训贯穿始终。

  接受培训的调解员都逐步成为各辖区街道、村居矛调中心的骨干、信访维稳的好手。很多调解员实现了从不敢调、不会调,到敢于调、善于调的跨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愿意选择到附近的矛调中心解决纠纷。今年以来,赛罕区法院组织“以案代培”33次,切实提升了矛调中心的解决率与满意度,实现了从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矛盾纠纷的良好效果。

  为解决培训人数受限的瓶颈,赛罕区法院还与北京某知名调解学院共建“赛法调解网络学院”,引入北上广等地调解专家,根据社会矛盾纠纷特点,结合调解员业务需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定制教学课程,科学设置教学模块,针对性提升调解员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线下授课培训48次,培训1650人次。

  “经过实践,我们感到,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并不意味着任何纠纷都要打官司,而是应当在党委领导下多方联动,调动社会自治、法治、德治力量,畅通诉讼外解决纠纷渠道,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更高效、低成本的多元解纷方式。诉源治理的目标不仅是减少诉讼增量,也是社会治理方式的优化和群众解纷需求的满足。天下无讼,是老百姓的愿景,更是我们的奋斗方向。”赛罕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妍说道。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