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和调解员,你们不仅解决了母亲的赡养问题,也拔掉了多年以来扎在我们一家人心头的那根‘刺’。”近日,浙江省常山县人民法院红旗岗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当事人何四说道。
90多岁高龄的徐某家住常山县同弓乡某村,共生育三子二女,均已成家立户,其中三个儿子家住同村,两个女儿嫁到外地。34年前,徐某丈夫去世后,原本安排徐某居住在二儿子何二家中。
后因看到二哥一家对母亲照顾不周,二哥二嫂还经常与母亲发生冲突,四儿子何四便将母亲带到务工地宁波,跟随自己共同生活,这一带就是20多年。
20多年来,徐某的赡养费由何四和三女儿何三、五女儿何五共同负担。这几年,徐某因身患疾病,生活起居不能完全自理。
“原本我带着母亲在宁波打工,生活虽然辛苦,但勉强过得去。到了去年,我自己工作时不小心摔断了腿,不得已在家休养了7个月,实在是难以负担母亲每个月高昂的医药费。”2022年10月,因在宁波生活难以为继,何四便带着母亲一起返回常山老家生活。原本应该和睦相处、相互扶持的一家人,矛盾却从此时逐步显现。
何四希望两个哥哥也能分担母亲的生活开支、医药开支等,但大儿子何大、二儿子何二并不情愿,各方因此产生分歧。在此期间,村委会、乡政府曾围绕老人的赡养问题牵头组织过5次调解,各方也曾达成过书面协议,但未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协议也未能履行到位。
今年8月,徐某将何大、何二诉至常山法院,要求自2023年1月起每人每月各负担徐某的生活费300元、生活起居护理费700元,并各承担徐某医疗费的五分之一。收到案件材料后,红旗岗法庭庭长张克长,经当事人同意,将案件委派给“春霖浓”调解工作室资深调解员王建庆组织诉前调解,并从旁指导。
为何两兄弟不愿意赡养母亲?为何村委会多次调解依旧无果?为何达成的协议得不到履行?张克长认为,“赡养案件较为特殊,根据办案经验,赡养费的给付本身往往不是此类纠纷的主要矛盾点,其他家庭矛盾才是纠纷发生的根源。只有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案情,才能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
于是,王建庆首先联系上了村干部,向其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大儿子自身年事已高,并且疾病缠身,不愿意赡养;二儿子觉得父母的财产没分给自己,心有不平,也不愿多出力。我们村里调解了好几次都没有用,希望法院能让这件事情有一个圆满的结果。”村干部说道。
“这个案子不能单单就事论事。仅仅就赡养问题展开调解,就算一时达成了协议,后续的履行也会有问题。关键还是要一并解决一家人的长久分歧。”与村干部深入交流后,张克长和王建庆发现了案件的“症结”所在。原来,徐某丈夫去世后,何大、何二和何三因为成家了,户口迁出,此前已经分到了各自份额的承包田,家中剩余的一半承包田一直由何四耕种。多年来,何大、何二对此心有不满,特别是何二,对何四占有更多田地耿耿于怀,因此不愿意履行此前在村干部见证下达成的赡养协议。
了解清楚情况后,张克长指导王建庆要将承包田分配问题一并纳入本次调解,从而寻找问题的突破点。考虑到徐某和何大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不方便到庭调解,张克长、王建庆联合村干部上门开展调解,两个女儿也从外地赶回,共同参与调解。
“我是长子,但田没有多分给我。现在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能力承担费用。”“多年来我们做女儿的尽心尽力赡养,他们做儿子的没理由不管不顾。”“当初谁多分到了田,现在就应该由谁来养!反正我是没多分到。”调解过程中,五名子女及其亲属各持己见,情绪激动,相互争执不下。
“大家都冷静冷静,今天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吵架的。”眼见调解节奏多次被打乱,张克长从法律责任、父母恩情、家庭和谐等方面入手,“承包田应该怎么分配,你们兄弟姐妹可以重新好好商量。但履行赡养义务不能以分得财产为前提,因为子女赡养义务不是因父母分配财产才有的。我知道大家生活都不容易,但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你们母亲今年90多岁了,这是做子女的福分。你们自己既是子女,也已经为人父母,希望能给你们的孩子做好榜样。”王建庆也在一旁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经过法官和调解员一个下午长达4个小时的努力,子女们终于认识到此前的错误,愿意就赡养老人及承包田分配问题进行协商。最终,各方达成调解协议,由三个儿子轮流赡养老人,并均摊赡养期间产生的医疗、护理费用,两个女儿按农村风俗自愿照顾老人;原本由何四占用的承包田重新划分,由三个儿子平均分配。
调解协议签订后,已是晚上六点多了,徐某及五子女纷纷向参与调解的法官、调解员、村干部致谢。
为进一步强化履行效果,第二天,法院对该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春霖’代表连绵的春雨,‘春霖浓’用常山话读起来还有‘自家人’的意思。就像这个名称一样,我们希望,和人民法庭一起成为群众身边的‘知心人’‘热心人’‘贴心人’,为乡村振兴带来持续的法治滋养。”王建庆说道。
近年来,红旗岗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将未调直诉、未尽义务、未履职责等要素纳入辖区村(社)考评诉情模块指数中,联合基层网格员开展入村、入户、入企就地解纷,同时推动成立“春霖浓”调解工作室,发挥调解员作用,利用下班时间开展“错峰”调解,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今年以来,通过诉前调解共成功化解纠纷241件,其中入村走访调解案件6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