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湖北省老河口市人民法院仙人渡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解纷工作中深度挖掘“乡贤文化”基因,充分嵌入“共同缔造”,成功打造了“乡贤调解室”这一解纷“共同体”。
搭平台,增添基层治理“新动力”
仙人渡镇位于老河口市南大门,交通便利,人员交往密集。当地人遇到纠纷时,基于人情、经济因素等考虑,进行法律咨询的多,依法提起诉讼的少。怎样引导群众接受和认可法律,提升群众的法治素养?在走访当地司法所、社区、村组和广大群众并整合多起止纷的成功经验后,仙人渡人民法庭立足辖区实际,发现“乡贤”这一切入口。“乡贤”有着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在处理矛盾时会更有耐心和人情味,可以让群众在“心交心”氛围中,逐渐打开心结、案结事了。
于是,仙人渡人民法庭积极争取各方面资源,在得到镇党委、镇政府支持后,在李家染坊村设立了“乡贤调解室”。“乡贤调解室”坚持司法指导,在法治轨道上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充分发挥“乡贤”力量,让群众体验共建共治共享,感受公平正义。
集贤才,壮大解纷队伍“战斗力”
要化解乡村社会冲突,调解员既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也要知法懂法。为此,“乡贤调解室”建立了调解员选任制度,出台《乡贤调解员选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选任条件、程序、步骤等要求。借助本市开展的“两回两带”工程,广纳回乡就业、创业的优秀人才,选择其中威望高、善调解、懂法律、明乡情的老干部、老教师、企业家、退役军人等,纳入“乡贤人才库”,将乡贤调解员名单逐级备案。在需要时能够“无缝对接”当事人,用“情、理、法”将当事人从“牛角尖”拉回来。
不仅如此,“乡贤调解室”积极完善网格化塑造,确保仙人渡镇各个村(社区)至少有2名乡贤调解员,发挥“人民法庭+乡贤调解”的优势,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解纷指引、普法宣传等服务。同时,“调解室”建立了“四步走”矛盾化解机制,从受理登记、业务分流、联合调解到归档报结,让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助力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无讼村庄”。
扬优势,扩大解纷模式“影响力”
乡贤调解员活跃在解纷一线,说事评理解民忧,逐渐成为当地矛盾纠纷化解的金字招牌。为了增加调解技巧,增强法律说服力,引导村民尊法守法,“乡贤调解室”充分挖掘当地的优良传统、善良家风故事,在调解中将案例运用其中,发挥文化的柔性,弥补“法言法语”的不足,司法公信力显著提高。
在一起相邻权纠纷中,两家因种植的杨树发生冲突,已有八年之久,乡贤调解员引用“六尺巷”的典故,劝导邻里之间应当互谅互让、和睦相处。最终当事人表示愿意将地上的杂木全部清理,纠纷得以圆满解决,邻里多年的积怨冰释前嫌。
在一起离婚纠纷中,男女双方情绪过激,男方父亲扬言不还彩礼就“整人”,乡贤调解员借用本地的家风故事,成功劝说双方好聚好散,归还部分彩礼,解除婚姻关系,并当场履行完毕。
用老百姓的“法”处理老百姓的“事”,自2023年5月“乡贤调解室”挂牌设立以来,共计接待来访群众200余人次,快速化解群众土地合同、婚姻家庭等纠纷22余件。
以群众熟悉的方式办案,以贴近乡土的办法解纠!仙人渡人民法庭的“乡贤调解室”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化解矛盾、遵循法治、实现善治的道路,让基层法庭成为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连接群众感情的社会治理驿站,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