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能看明白”的案例怎么写?
2023-09-08 10:24:5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韩芳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作为人民法院司法功能的外化载体,一个小小的案件,常常蕴含着巨大的法律价值和潜在力量。

  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如何落实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关于强化上级法院监督指导的部署安排,以案例统筹管理为抓手,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今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研究决定,对案例统筹管理并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提出了以“老百姓能看明白”为标准,建好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

  目前,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包括指导性案例、参考性案例、典型案例和刊物书籍案例等。毋庸置疑,案例是人民法院面向老百姓和全社会最重要的“法治产品”。既然是一项产品,能被受众普遍接受、认可,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权威、规范的案例能够统一裁判尺度、促进法律适用、提高办案质效、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那么,如何打破固有案例发布与裁判文书雷同的刻板模式,达到“老百姓能看明白”这个“金标准”?

  深刻认识案例库建设的重大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在研究部署案例统筹管理和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工作之初,就提出要以“老百姓能看明白”为标准,建好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这就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案例总结和使用的工作理念和方向。

  据统计,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8547件,审结13785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70.4万件,审结、执结3081万件。从中筛选出的典型案例,在指导司法审判、统一法律适用、加强法治宣传和推动理论研究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人民法院建立案例库,将用于查询、检索类案的案例资源库,以辅助司法审判、统一裁判尺度、防止“类案不同判”,通过对案例的收集、筛选,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法审判工作中的问题,做实加强监督指导的要求。同时,方便老百姓通过案例学习法律规定、明确行为规则,促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起到“发布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因此,案例库建设意义重大。

  建好案例库,把复杂的案例内容写得更加简化、易用、好懂,真正做到让“老百姓能看明白”,就是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

  人民法院应主动从内部深入挖潜

  当前,热点案件往往涉及教育、金融、安全、医疗、环保、妇女儿童和公序良俗等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话题。同时,这些领域也是社会矛盾的聚集区,更是舆情风险的高发地。随着人民群众关注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的意愿不断增强,方式更趋多元,极易形成社会热点和舆论旋涡,并反向传导至司法领域。

  在此背景下,做“老百姓能看明白”的案例,就要求我们从人民法院内部深入挖潜,主动作为,不仅要做“法律明白人”,能搞懂弄透一份裁判文书,还要做好案例的转化,写出深入浅出、生动易懂的典型案例,从而更好地讲述人民法院的法治故事、传递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为此,案例库建设将由最高人民法院各业务庭负责按标准编写,研究室统一审核把关入库。案例体现的裁判规则要客观、准确,能够解决法律适用上的疑难复杂问题,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明确法律适用规则。这就要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通过内部挖潜,完善案例发布管理制度、清理旧有制约机制,保证案例发布的时效性、指导性、典型性和权威性。

  找准案例写作的好切口和入手处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鲜活的典型案例以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着法治故事,传递着法治精神。它们有的是公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强的“大案”,有的是聚焦民生关切、价值导向鲜明的“小案”,但无不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亮点缩影,无不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案例宣传是法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人们正是从个案裁判中,积累对司法公信的感受与认可。那么,什么是案例宣传的好切口和入手处?

  典型案例往往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是依法适用法律的实践样本,整体上实现了程序与实体之间的动态平衡,对同类案件具有规范指引作用。比如,民法典“自甘风险”适用第一案,自愿参加羽毛球比赛的宋某眼部受伤,他将球友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认定宋某的行为应为“自甘风险”的行为,当庭判决驳回了宋某的诉讼请求。自此,“自甘风险”原则在判决中得到确立,它为文体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铺平了法治保障道路,也消除了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后顾之忧。又如,在“人脸识别”第一案中,消费者花费1000多元参观野生动物园,因园方直接将指纹识别升级为“刷脸”入园,消费者提起诉讼。这起“人脸识别”第一案以消费者胜诉告终。自此,消费者对于经营者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有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此案对于遏制和减少经营者擅自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的发生,无疑是打了一剂“预防针”。

  “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这些随着时代发展而新生的,需要通过司法裁判划定规则的案例,既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案例宣传可以重点发掘的富矿。典型案例是维护社会公正的优秀范本,其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往往蕴含在案例背后。解剖小案例,引导价值观,传递法治正能量,可以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案例宣传可从多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用法理严谨、是非分明、温暖人心的司法裁判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二是通过对各类案件中普遍性、趋势性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优秀审判经验和裁判方法,形成类案裁判的统一尺度;三是善于收集捕获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需要适用法律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第一案”,以示范引领行为规则和社会风尚;四是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平台,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作用。

  改文风写出“老百姓能看明白”的好案例

  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是一项长期工程,建立案例库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持续抓好、抓实、见成效。

  写好“老百姓能看明白”的案例,首先要在案情写作上转换思路、下真功夫。司法案件背后往往蕴含着跌宕起伏、五味杂陈的人生故事。因此,如果能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案例,相较于枯燥刻板的法律文书,老百姓更易于接受。故事的特点在于语言的平实,故事的生命在于细节的生动。每个案例写作者在写案例的时候,要先把法官的判决书读懂读透,再跳出判决书原有的结构框架,用叙述的写作手法,把案例交代得脉络清晰、通俗易懂,让读者看到一个立体、生动、鲜活的法律故事。

  写好“老百姓能看明白”的案例,其次需要作者在了解案件事实上做足功课,应对全部的卷宗情况、庭审情况,甚至是对当事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不仅要仔细去看起诉状、答辩状,还要看开庭笔录甚至庭审录像,要把案情中的细节串联起来交代清楚,并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这个链条,其实就是案例的裁判依据,是案例中蕴含的公平正义,是案例带给老百姓的价值导向。

  写好“老百姓能看明白”的案例,还要学会准确“翻译”专业的法律术语。在法律文书中,常会出现法言法语。这些专业法律术语,对于司法工作者早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老百姓看了往往一头雾水,不明就里。写作出这样的“夹生”案例,就没有做到“老百姓能看明白”,就会使案例宣传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对于法言法语在释法说理中的作用应该高度重视,并摸索研究,使之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让老百姓一目了然。

  写好“老百姓能看明白”的案例,还有很多需要梳理和总结的经验技巧。宣传、培育好的典型案例,能让正义的法治之声传播得更广、更远,让培植法治信仰的土壤愈加肥沃,也能让人们心中的法治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作者单位: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