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是情感的寄托与归宿。面对复杂的家庭矛盾、剑拔弩张的各方当事人,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民一庭,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现场》栏目共同制作的法治纪录片《家事如天》原生态地展现了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如何融合法理与情理,力促各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司法的温度与柔情。媒体人如何看待司法的文化价值?在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汇聚更多媒体智慧,探索以纪录片等形式更好地推动司法实践的繁荣发展?6月16日,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央视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及国内知名纪录片、电视节组委会等业内专家学者,与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15家高级人民法院、部分中基层人民法院的代表齐聚呼和浩特,在法治纪录片《家事如天》节目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大家深入探讨交流以电视纪录片形式推动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心得和方略。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 刘梅茹:
“贴近大众接地气的法治文化传播方式最具生命力”
《家事如天》开播三年来,始终聚焦家事典型案件、展现司法改革成果、助力传播法治文化,是新时代法治题材纪录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成功实践。一是选题好立意高,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真实、直观、接地气的现场记录,充分展现各地基层法官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不懈奋斗。二是有力度有温度,崇尚法治、弘扬美德。既通过丰富具体的案例表现法律的刚性约束,又细腻展现有血有肉的法官形象、还原家事案件调解过程,着力表现真善美的道德力量,展现法治社会的人性温度,揭示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重要意义。三是既真实又艺术,让普法更入脑入心。创新纪录片的叙事表达,用真实动人的细节、充满戏剧张力的悬念设置和反转,充分调动观众追看的兴趣。讲法官帮助一个个当事人不仅算清家事经济账,也努力把难以算清的情感账逐一理清的故事,在润物无声中普及了法律知识、传播了法治理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社会节目部副主任 苏大为:
“尝试法治文化融合广电传播的多种形式”
《家事如天》是全国首部记录家事审判工作的原生态法治纪录片。我们传达“家和万事兴”这个主题,选取家事类典型案件全程记录,用镜头语言展现了一个个符合中国“和为贵”文化的法治故事。
广电系统和法院合作的栏目的一贯宗旨是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实际,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深入发掘法院审执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将法律工作的职业特点和价值追求倾注于栏目制作,着力描绘法治社会的美好前景。
无论是原生态纪录片还是说法故事的栏目形式,我们的创作目的都是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价值,坚定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凝聚起全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所以,考虑不同的栏目形式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将法治的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报道、对话、纪录片等栏目形式始终,把弘扬法治精神、传递公平正义作为节目的思想重心,向观众展现法治的力量和法治的美好,力求激发全社会建设法治中国的内生动力。
四川电视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王静:
“挖掘丰富有质感的内容,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从电视节组织者的角度而言,我们是多文化竞技的平台,所以,今天“讲好中国故事”的广播电视节目也更需要被置于世界背景之中。
《家事如天》以乡村社区发生的具体家事案件作为切入点,见微知著,审视司法过程中所负载的中国特色,讲述“和为贵”文化是如何与法治理念相融共促、发挥作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家事如天》积极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风貌,从平凡的生活中勾勒大局,在传统文化的现实求解中描摹出一个大国的文化自信。这类鲜活又接地气的法治栏目,是更适应当今网络平台对于弘扬优秀法治文化、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的社会担当,也更需要从业者努力深入发掘丰富而有质感的内容,让此类法治节目迈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步伐。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 张鹂:
“好的法治类纪录片丰富了中国电视文化”
《家事如天》这类原生态纪录片,让老百姓觉得原本有些距离、有些“高大上”的司法审判和法律行为变得更接地气。这类法治类纪录片不仅丰富了电视文化的类型,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也用家长里短的案件把握住了观众的兴趣点,更容易激发观众的同理心,也就更容易产生触动和感悟。在面对严肃司法案件的跟踪和拍摄时,纪录片准确展现了案情发展的松弛有度,严肃情节严肃对待,同时也最高程度提炼了事件中的温暖基调,让观众在反思案件时悟法、懂法。
《家事如天》拓宽了纪录片领域的选题;拍摄中运用到的“小切口,大情怀”的叙事方式,也将是纪录片走进生活、扎根大地的必由之路。纪录片要求制作者深入思考、要求作品深耕内容,从《家事如天》的节目里能看出法院人对纪录片拍摄的支持和帮助,让栏目兼具了启示性和创新性,让小案件呈现出更大的时代、更深的情怀,这都有利于推动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阴卫芝:
“对法律温暖的集体记忆推动了法治文化的建设”
纪录片《家事如天》展示了更为多元化的家庭矛盾司法处理方式,体现出“和为贵”中的“和”字,也是法治文化议题之下,法律教育指引作用值得开拓的价值体现。
节目中一个个案例的累积改变了观众对法律冷酷、严肃的印象,形成一种温暖的集体记忆。对案件柔性的调解方式也更符合家事纠纷各方当事人的心理,实现了司法资源的高效利用,呈现出小案件也时刻践行的公开公平公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相信,温暖的法治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将牵引着家事司法工作向着正确轨道前行,推动和谐社会的共建共享。
央视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董浩珉:
“可以为法官审判工作提供参考”
《家事如天》是当下正在以系列方式播出,直面社会问题的重要纪录片栏目。这个栏目以其对人民生活的贴近性,在社会上获得广泛关注,具备记录当下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表面上看,编导聚焦不同家庭发生的具体冲突,事实上这些故事反映了今天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问题。从宏观来说,对这些鲜活的故事就是这个伟大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注脚,而更重要的是,《家事如天》每个故事不仅聚焦和提出问题,更是通过记录法院系统的介入来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故事模式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纪录片“发现真实世界”的功能,给我们提供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随着节目制作量的扩大,这些故事甚至还可以具备为中国法官提供案例参考的功能。
“广电独家”、《中国广播影视》资深记者 林沛:
“让人了解法治之美,树立和培育对法治的尊重和信仰”
新时代中国司法的画卷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基层社会中的情感纠葛、利益纠纷的化解裁判组成的。案件不断发生、调解不断进行是基层法院的日常,应对各种千奇百怪的诉求和歇斯底里的控诉,法官们见招拆招,这才是基层治理中最真实的人间百态,也是最能引人感悟的法治之美。这样的节目能树立和培育对法治的尊重和信仰,是在于通过他人的参照定位自己的位置,或者了解社会真实的样子。
真实的案件原生态展示会让人了解和自己生活不同的人,却又可能有某段经历与自己一致,而他的选择和行为可以警醒自己。节目也让观众看到了法官对每个案子的考量和判断,明白了法官审判不是机械地根据法条照本宣科,是于情理和法理之间寻求公平正义,是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满意!
(郝新新 李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