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在今年3月全国法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久久为功打通群众诉求解决渠道,着力解决立案、诉讼、执行、信访等环节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进“有信必复”,持续推进涉信访化解。推进涉诉信访案件实质化解,增强人民群众在信访案件中的获得感,是坚持人民立场、实现审判公正的必然要求,必须不断提升司法理念,抓实抓好。
实现涉诉信访案件实质化解,必须将群众观念具体化,肯于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群众着想。涉诉信访案件,裁决已经生效甚至执行,且多数经历过多个司法机关审查办理,以什么样的理念对待信访人及其诉求,成为矛盾化解的关键。如果自始就戴着有色眼镜,不经调查就妄下结论,就会人为堵上矛盾化解通道。必须认识到,涉诉信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依赖和期待,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的职责和使命。要将群众观念具体化,肯于花时间和精力厘清复杂矛盾脉络,找到信访人不服判的主要症结。现实中,有些“心结、症结”隐藏在材料之外,且真假混杂,必须花功夫去找、去分析、去研究。要肯于站在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客观判断当事人诉求是否合理,主动回应处理纠纷的重点难点。要认真处理每一个信访老案,在工作中厚植人民情怀。
实现涉诉信访案件实质化解,必须敢于担当,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实质化解涉诉信访,尤其是信访老案,既需要对之前的裁判工作“指手画脚”,更需要开创性地开展定分止争工作,工作难度大,困难多,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和担当。一旦产生怕麻烦心理,敷衍塞责,实质化解成效便会大打折扣。因而,推进涉诉信访矛盾化解,最忌讳怕麻烦,怕得罪人。必须充分认识到,涉诉信访矛盾化解事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做实做好。只有克服对工作的畏难情绪,面对问题时敢于把责任挑起来,肯于花功夫研究复杂诉求,敢于把问题讲清楚,敢于动真碰硬,善于把“法理情”结合起来做工作,切实把信访“法结”“心结”一揽子解开,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信访案件中有获得感,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实现涉诉信访案件实质化解,必须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涉诉信访矛盾的化解工作不会一蹴而就。有的成因复杂,需要多方努力、久久为功。有的信访人听不进劝说,诉求超出预期。要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依规依法,多措并举,肯于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司法救助、府院联动、社会帮扶等方式,综合施策、多方用力,千方百计地用实际行动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要重点落实领导包案,推行公开听证,推进司法救助工作,推行第三方参与接访,准确适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等制度机制。要增强定力和韧劲,肯于坚持,肯于以钉钉子精神跟进再跟进。尤其对“钉子案”“骨头案”要敢于动真碰硬、一抓到底。要锲而不舍,善作善成,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矢志不渝地做好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