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全省年均收案近100万件,意味着什么?
是工作日每分钟新增2.7件案件的数据叠加;是“点对点”网络查控被执行人财产50次的刷新速度……
无形的时空里,海量司法数据在交汇、聚合、碰撞。这背后,折射出哪些社会治理的新难题?又预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新风向?
变“用数据说话”为“让数据说话”。近年来,福建法院立足数字中国建设重要孕育地、实践地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司法数据价值,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风向标”“晴雨表”作用,助力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唤醒“沉睡”的司法数据
坐落于祥吴一路3号的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每天门前人来人往、车流不息,默默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日升和月落、发展与变迁。
一上班,翔安区法院审管办副主任吴梅双便端坐于电脑前,习惯性地打开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察看类案结收比情况。
“2022年全区新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753件,较2019年下降30.2%……”当看到这组数据时,她露出笑容。
可喜变化,要从一份评估报告说起。彼时,翔安区作为厦门推进“岛外大发展”的主阵地,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拆迁户拿到征拆款后一夜暴富。不少拆迁户为了让“钱生钱”,将民间借贷作为生财之道,但不久,问题也随之而来……
2020年7月,作为全国首家“数助决策”实践基地落户地的翔安区法院发布了《基于司法大数据的2020年上半年厦门市翔安区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翔安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高于本省和本市平均值,并点出征拆款用于民间借贷存在的法律风险等。
不久,这份报告递交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案头,并得到重视。随后,在多部门协同配合、强化预警、积极宣传下,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积极规避风险。当年,翔安区法院新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811件,同比下降24.6%。
自“数助决策”实践基地设立以来,翔安区法院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组建联合研究团队,以定期组织《基于司法大数据的翔安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评估报告》为常态化“全面体检”模式,围绕评估报告中暴露出的风险点开展专项“深度问诊”,司法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初显。
互联网时代,数据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简单符号,而是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统筹推进决策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这是目标与愿景,更是指引与遵循。面对海量的司法数据,如何用好用活这一宝贵资源?福建法院串“珠”成线,变数据为建议,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度与密度。
早在2020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按照开放、共享、创新、协同、安全的总要求,在全国率先推进司法数助治理中心建设,以大数据为生产要素,集“助服”“助管”“助治”功能于一体,全面推进内外融合、信息互通,进一步扩大对外数据共享应用。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又陆续培育了司法大数据要报、数据司法专题报告、经济社会运行司法指数、热点问题司法指引等“数助治理”品牌。
依托司法数助治理中心,福建法院围绕民生热点、社会治理、执法办案等开展专题研究,形成数字经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等30余项专题研究成果,供党政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在全国法院评比中连续两年获评特等奖。
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更有解决问题的对策
“闽北、闽西北或闽西生态资源丰富,为何全省生态环境类案件多产生在此?”
“全省非法集资犯罪风险指数较低,然而民间借贷风险指数、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指数较全国风险偏高。侵害知识产权风险指数较高,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数量急剧攀升。”
……
记者翻开《2022年福建司法“数助治理”白皮书》,通过类案的集合对比,类似“体检式”的问题清单被一条条列出。
“我们围绕重点领域中具体司法工作状况进行指数分析,着眼于从海量的司法数据变化中,进一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提示全省经济社会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通过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工作‘闭环’。”福建高院审管办主任刘晓莹介绍道。
针对白皮书预警的风险,福建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靶向发力,及时堵塞漏洞,打好制度“补丁”。
生态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作为全省主要林区,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居民多从事与林业相关的生产活动,而且生态产品的价值逐年攀升,涉群众利益逐年增大,由此衍生不少纠纷。
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福建法院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推动受损森林生态资源修复从传统的直接修复,向全面修复模式拓展。
为破解林业碳汇损失赔偿面临的“鉴定难”“鉴定贵”“鉴定周期长”“鉴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福建高院在全国首创林业碳汇损失计量及赔偿机制,建立能够充分体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赔偿机制,努力提升涉生态案件审理的“含金量”“含新量”。今年,还在全省推广生态环境审判技术调查官制度,通过引入专业辅助力量,提高生态修复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再比如,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亮起的“红灯”,福建法院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前瞻性探索,努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与争端解决优选地。2022年12月,福建高院还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在解决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领域共同开展合作,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与该组织签约的省份。
在数据集合的“加持下”,福建法院工作亮点纷呈:近年来司法服务自贸区建设、助力脱贫攻坚、文化遗产保护等19项工作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跨域诉讼、集约送达、司法惠台等29项经验做法在全国法院推广……
数字化服务,开启司法便民更多可能
“数助治理”,基础在“数”,关键在“治”。
以“数”为桥,不仅辅助党委政府决策,参与社会治理,更能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优化司法服务开启更多可能。
服务优不优,诉讼当事人最有获得感,也最有发言权。
“第二天就收到卷宗,真是太便捷了!”5月13日,来自河南省许昌市的当事人杨某某禁不住拍腿称赞。
原来,杨某某在河南省经商,因一起卫浴产品买卖合同纠纷,被泉州市某卫浴公司诉至南安市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后,泉州市某卫浴公司向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立案后,杨某某着手准备答辩事宜,但路途遥远,遂于5月12日登录泉州中院手机法院微信小程序,提交电子阅卷申请。
1300余公里、近15小时的车程,这本是许昌与泉州两市的距离。但在泉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与数助中心的配合下,不到2个工作日外省当事人就通过网络远程完成了阅卷,真正实现了“少跑一趟腿,少费一点工”,极大节约了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经济成本。
据悉,泉州中院于2021年10月升级建立司法数助治理中心,设置文件管理、卷宗管理、数据采集等六大功能区域,创设数字化转型中心,实现数据生产、加工和运用一体化运作。
近年来,福建法院聚焦跨域诉讼、在线办案、大数据应用、智能辅助,推动信息技术与审判执行深度融合。2023年4月,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建法院刑事案件跨域便民缴纳系统、民商事诉讼异步审理平台、一站式诉讼服务自助设施等6项信息化建设成果亮相峰会。
以数字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平台提供高效率诉讼服务,以数字化应用创造高品质生活,福建法院正按照数字福建建设的宏伟蓝图,朝着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目标坚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