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公心染尘埃
2023-05-12 10:23: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唐宝民
 

  冯履谦是唐朝官员,曾担任过河北尉。当时,他的故交张怀道任河阳尉。有一天,张怀道派人给冯履谦送来了一面贵重精美的铜镜,冯履谦收到镜子后,就把县吏集中起来、拿出镜子给大家看。县吏们都纷纷称赞,说这是一面好镜子!

  冯履谦便把这面镜子的由来告诉了大家,然后说:“吾效官,但以俸禄自守,岂私受遗哉!”随后让人把镜子退还给了张怀道,并且感叹道:“清水见底,明镜照心,余之效官,必同于此。”意思是说:我做官必定要跟这面镜子一样,能照心见底,众人因此都非常敬佩他。

  廉一生,洁一生,无愧今生。以修身促自律;以慎独守廉洁,冯履谦以镜照心般的操守,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纤尘不染的崇高境界。这种操守,就是为了不使公心蒙尘。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如出淤泥而不染之莲,若皎洁静立之月。为官廉心洁,清风润无声。

  有一年,作家邓友梅应邀到美国讲学,著名美籍华人、女作家於梨华热情地接待了他,於梨华的爱人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校长,晚上校长回家后,大家共进了晚餐。第二天晚上,邓友梅随同大家一起登上游轮参加亚马逊河上的招待会。招待会结束时,已是午夜时分。等回到於梨华家门口时,邓友梅才发现自己的皮包忘在船上了。大家便都着急起来,校长于是安慰大家说:“你们安心睡吧,这事包在我身上。”

  第三天晚上,依然安排在於梨华家举行家宴,但大家都到了,菜都准备好了,校长却还没有回来。於梨华便生气了,埋怨校长不该这么晚还不回来。过了一会儿,校长回来了,笑着说:“抱歉得很,我回来晚了,我给邓友梅取包去了……”

  校长解释道:“这是个人私事,我不能派公务人员去,只能下了班我自己开车去。”

  把私事与公事分得如此清楚明白,是一种十分可敬的操守。公私之间界限分明,才能拥有清白的人生境界。公私分明是境界,这种境界应该成为一种典范。

  据《古今谭概》记载:明朝浙江嘉兴人许应逵担任东平太守的时候,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然而他却遭到了同事的诬陷,并被判罪调离。临行的时候,当地的吏民放声痛哭,场面十分感人。当天晚上,许应逵和仆人在一家旅馆安顿下来,想到离别时的情形,仆人为他抱不平。但他却对仆人说:“为吏无所有,只落得百姓几点眼泪耳。”仆人听了,深为感动。

  许应逵之所以能受到民众那样的爱戴,是因为他做官的目的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没有任何私利在里面。受到不公正的处罚,他之所以能平静地对待,同样因为他做官的理念是心无杂念、公心为民,所以面对不公正才能波澜不惊。无欲无求,一心为公,就不必为得失萦怀,因而才能活得坦荡、活得从容。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公正之心,是为公众利益着想;而私心则是利己的杂念。

  《官箴》中有这样的句子:“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为官者,要知敬畏、存戒惧,心中有戒,方得始终。

  廉,德之大也;洁,质之极也。修身,当内正其心,外正其言。远思古圣,近效时贤,洁身恪守为正之本,两袖清风慎独自律。莫让公心染尘埃,靠的不仅是制度的约束,也是高度的自律精神。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地税局)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