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法律,更相信法院能够为老百姓伸张正义。”这是当事人张师傅面对镜头时的真实回应。
河南,中原文化的摇篮,更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在这里,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顺中原”,与其极具特色的方言“中”遥相呼应。
据了解,中原区法院于2019年建立“和顺中原”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平台。2020年9月15日,中原区政府、中原区法院成立府院联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中心,并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省首家试点单位。
那么“和顺中原”从何而来,府院联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做法到底妙在哪里?
多方力量联动
留住城市独有记忆
如果说中原区是郑州历史的缩影,国棉三厂,便是记忆最深的地方。
走进厂区,记者发现被征收居民楼已被围栏围住,苏式的建筑,楼体方正,没有阳台,只有一些堆积的旧物,能看出曾经生活的痕迹。
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作为2021年河南省重点项目之一,占地约6.5万平方米。保留国棉三厂苏式建筑群,是建筑的留存,更是留住属于这座城市的独有记忆。
但改造涉及征收群众较多,搬离此处,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割舍,若不能妥善解决征收问题,很有可能衍生大量行政争议。
2020年8月,征收工作启动后,政府、法院、街道办及法律顾问等多方力量成立了工作专班。安排专人深入群众当中,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签约心态和真实诉求。以“和顺中原”为平台,设置政策咨询点、党员先锋岗和民情诉求服务处;通过府院联动,用入户宣传,“普法+调解”等形式,帮助征收群众解决问题。
据介绍,“和顺中原”一站式多元解纷网络纵向下辖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基层治理组织171家,横向覆盖总对总平台特邀调解组织26家,区直行政机关23家,受理纠纷类型从民商事纠纷逐渐丰富至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
“当时,在征收居民楼附近,法官们摆上一张桌子,随时为我们老百姓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被征收居民茅先生回忆道。
最终,该项目个人住宅产权签约率99.6%,1000多户居民顺利完成搬迁。
“整个征收过程没有产生一起诉讼和行政争议,政府协调很多力量和法院一起将纠纷化解在源头,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纷争,这就是府院联动做法的最好解释。”办事处对接法官毛大帅如是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中原区府院联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中心成为试点后,在区委的领导下,区政府和区法院又建立了行政争议化解委员会,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对行政执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推动府院联动常态化运行。
民告官有底气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告官不见官,出庭不出声?”
要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行政机关负责人的“介入感”“参与感”很重要,中原区政府和法院对此有自己的经验心得。
原告王女士购买了郑州市一套商品房,但由于多种原因该项目长期处于停工状态,未按期交付房屋。去年5月,王女士按照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公示的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要求,向相应的电子邮箱发送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公开申请。
由于迟迟没有收到答复,王女士认为生态环境局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构成违法。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接到案件后,中原区法院立即向生态环境局送达了应诉通知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通知书等手续。
庭审过程中,行政机关负责人进行了答辩:“由于邮件系统问题,生态环境局是在接到法院应诉通知书时,才得知王女士曾申请过信息公开。针对王女士所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庭审结束后将按要求进行信息公开。”
负责人还表示,“将严格落实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保障群众合法知情权,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王女士对被告的解释表示认可,决定当庭申请撤诉。
对此,河南省郑州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韩松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是我们应该做的!依法行政是我们的职责,帮助群众把矛盾化解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
去年,法治河南写下浓重的一笔。5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支持行政审判工作的意见》,将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等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体系;8月,省政府与河南高院举行联席会议,通过了《河南省常态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省级府院联动机制常态化。
“告官见官,出庭发声”,只有出庭应诉的官员越来越多,才能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己的诉求是被重视的。
据了解,在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的推动下,2022年,河南全省法院一审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1.96%,25个基层法院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到100%。
行政机关不能以罚代治
取证应科学严谨
“卡车司机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但都想做守法人,不想做违法人。”这是货车司机张师傅接受采访时总提及的一句话。
2020年8月,某货运公司一辆货车行驶至郑州市某路段超限检测点,低速通过动态称重检测区域。
交通运输局调取当日数据后,发现该货车在动态称重检测区域以“反复通过”方式通过秤台,影响称重检测数据,认定系逃避超限运输检测的违法行为,并处以一万元的行政处罚。
货运公司申请复议,市政府维持交通运输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后货运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们之前不知道如何通过是正确的,首尾相连被处罚的情况很多司机都遇到过。”张师傅指着检测点对记者说。
据了解,该检测点依靠技术设备针对运输车辆进行抓拍、测算、记录,设置了“提醒称重检测的提示牌”,是一种非现场执法取证。
“如果发现行政行为确实存在问题时,要敢于依法办案、敢于直面问题依法判决。”这一点,中原区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李宁认为尤为重要。
法院经审理认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应证据充分、事实清楚,涉及科技问题时更应客观严谨。交通运输局应在处罚前通过技术机构的数据论证该行为方式必然导致违法后果,并非偶然,且行政机关也应对公民如何行为尽到告知引导义务,避免出现以直接做出行政处罚的方式达到治理的目的,仅依据现场视频和检测数据单即认定涉案货车逃避检测存在证据不足。
法院最终判决撤销交通运输局对货运公司的处罚和市政府维持市交通运输局行政处罚的复议的决定。
“案子结束后,咱们还有被处罚的情况吗?”
“现在,交通局道路安装了屏幕提示,有了规范的规则,卡友们之间也会互相提醒,几乎没有被处罚了。”张师傅笑着说。
“行政机关不能以罚代治。”结案后,李宁作为主审法官并未止步,她向行政机关发出了一份司法建议。
建议书中写道,严格执法是对行政机关的基本要求,取证应更加科学严谨。避免让被处罚对象认为处罚是执法的目的,同时也避免被处罚者利用舆论造成不稳定因素,甚至损害政府的形象。
“跟政府打官司,一开始会有担心吗?”
“没有,我相信法律,更相信法院是维护正义的,因为政府也要守法,所以我相信法院能够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张师傅坚定地回答。
采访当天,记者不时看到有货车驶过路段检测点,每辆都是有序低速通过。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事人发自内心的肯定就是最好的证明。
“行政审判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系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这是李宁自己的感悟。
“下一步,我们将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让府院联动机制在实质性化解争议方面、在助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中原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原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乔亦丹对此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