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答好助企纾困四道难题
2023-02-13 09:57:3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陈华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2022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两级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着眼企业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力答好助企纾困、暖企发展的“四道题”,努力用司法的真情与温暖,让企业在盐阜大地上如鱼得水、如鸟归林。

  示范题:从身入到情入的挂帅统筹

  “企业在日常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企业对法院提升解纷效能、优化服务举措方面有何意见建议?”……

  2022年5月,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江蓉一行深入悦达集团、东山精密等企业,进车间、唠家常、出点子,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盐城中院党组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全市法院的“一把手”工程,要求院庭长挂帅统筹、靠前指挥,用心用情化解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为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知屋漏者在宇下。以调查研究为先导,盐城法院的院庭长们来到生产一线,扎实开展“企业大走访”“进万企解难题、稳增长促转型”等活动。

  掌握企业的司法需求,一批靶向准、措施实、接地气的司法意见应运而生。2022年以来,盐城中院先后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三年规划、护航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等指导性意见,编印《企业经营发展常见法律风险提示70条》等普法手册,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先机,并第一时间发布助企纾困、暖企发展的十条措施,通过加强司法救助帮扶、推动降低融资成本、审慎善意文明执行等手段,切实将大事小情办到市场主体的心坎上。

  某渔业公司因拖欠商业伙伴公司500万元借款,被诉至响水县人民法院。案件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考虑到渔业公司并非恶意欠款,且市场前景广阔,该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领导为首的执行团队,积极组织双方公司进行协调化解,寻求共赢方案。

  最终,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了“放水养鱼”的和解协议:由渔业公司先行给付部分借款,对方公司同意解除强制措施。

  按下“重启键”的渔业公司迅速焕发蓬勃生机,不仅重新打开市场,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市场提供了优质水产品,赢得各界好评。该案入选江苏法院“暖企护企”典型案例。

  极致付出才能争取到最好结果。盐城法院将涉企服务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定期督导检查、总结经验,将责任传导到每一个庭(局)、每一位干警。同时,以作风建设三年行动为抓手,教育引导干警牢固树立责任思维、红线思维,自觉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与市场主体的交往始终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基础题:从知责到尽责的勇毅担当

  如今,走进阜宁某科技公司,车间宽敞明亮,生产井然有序,工人精神饱满,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

  而在一年多前,这家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却是债台高筑,被多家公司告上法院。阜宁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该企业涉诉系受疫情影响,加工的成品不能出口,生产订单大幅减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面对貌似无解的“死结”,该院立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与商会联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多次组织调解,促成案件以分期履行或撤诉的方式结案。如此,不仅为当事企业节约了诉讼成本,也助其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从而实现了“洼地崛起”。

  2022年以来,盐城市两级法院注重加强与商会、工商联等组织的沟通联动,累计与37个特邀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聘任特邀调解员45人,设立驻院(法庭)调解员117人,加速实现“1+1>2”的解纷效果。

  据统计,2022年以来,盐城市两级法院累计诉前委托调解商事案件2.6万余件,诉前分流率近70%,调解成功率达60%。盐城中院被江苏省工商联合会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确定为“商会商事调解联系协作机制示范单位”。

  这也是盐城市两级法院秉承“业务强院”方略,构筑从诉前调解到案件执行全链条服务机制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了解,盐城全市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增设涉企诉讼服务专门窗口,线上线下结合,推动涉企纠纷网上办、一次办、专业办、高效办。提质效。以被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为“审判流程标准化规范”试点单位为契机,深化涉企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帮助企业压降打官司过程中耗费的精力和成本。常态化组织开展“暖企护企”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仅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就帮助企业实现债权9.7亿余元,让“真金白银”更好惠及市场主体。

  在涉企纠纷处理过程中,盐城市两级法院的善意文明理念始终旗帜鲜明、一以贯之,灵活运用活封活扣、滚动解封、执行和解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联合发改委、信用办等单位,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场主体信用修复行动,累计帮助2000余家“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企业恢复信用,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前不久,盐城法院组织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全市法院203名干警兵分11路,对92件涉企执行案件开展集中攻坚,5大平台全程网络直播,47万网友围观,30余名代表、委员现场监督,掀起了护企维权、共促诚信的热潮。

  10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执行干警不仅帮助企业执行回款项700余万元,还帮助15家民营企业修复信用,让“点赞”“辛苦”成为了网友口中的“高频词”。

  取舍题:从危机到生机的华彩蝶变

  审结破产及强制清算案件794件,释放低效厂房65万平方米、闲置土地近4200亩……2022年以来,不断翻新的数字亮出了盐城法院破产审判的精彩“成绩单”。

  “破产办理”是评价法院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盐城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盘活优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在取与舍之间推动资源要素向高质量项目集聚。

  射阳县人民法院办理的辉山乳业、辉山牧业破产清算案作为江苏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正是“腾笼引凤”的精彩例证。

  该案中,辉山乳业、辉山牧业两公司因母公司的债务危机导致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最终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法院考虑到两公司的核心生产要素具备较高变现价值,一方面依托地方政府招商平台,全面展示企业核心资产优势,成功吸引战略投资人;另一方面,联合政府积极协调,实现原企业职工的就地安置,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原破产企业基础上组建的新型乳业公司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据该乳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接手后,依托自营牧场和全产链发展模式,引进11条自动化生产线,日产乳制品500吨、年产18万吨,年产值15亿元,公司先后获评盐城三星级企业、盐城制造突出贡献先进企业等。

  从危机到生机的华彩蝶变背后是坚实的制度支撑。2022年以来,盐城法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推动破产审判工作稳中向好推进。

  念好“联”字诀。强化府院联动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定期向政府招商引资部门推送信息,最大限度挖掘财产潜在价值;念好“活”字诀。坚持因案而异、因企施策,对“僵尸企业”加速出清,而对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助力重新焕发生机;念好“严”字诀。开展破产管理人履职情况专项调研,制定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管理、监督、考核等制度,督促管理人敬业勤勉、廉洁自律。

  更为可喜的是,盐城法院大力发扬“首创精神”,将破产审判的“责任田”变成了“示范田”“高产田”。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在府院协调联动中探索公益清算、涉税快处、简易注销等长效机制,相关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广;创新“执转破”工作方法,射阳法院推出的“执转破”案件简繁分流“三三制”被评为江苏法院创新机制,东台市人民法院审结的立讯精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获评江苏法院“执转破”优秀案例,滨海、响水等法院制定破产审判基金使用、破产管理人履职评价等管理办法,受到市场主体的普遍好评……

  治理题:从末端到前端的深耕厚植

  2022年4月,盐城中院与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法院法官联合组成“普法小分队”,来到全国文明村——大丰恒北村,开展知识产权送法下乡活动。

  该村是全国最大的早酥梨生产基地。早在2015年,恒北早酥梨就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通过欧盟食品认证。

  “虽然申请了地理标志保护,但仍有恒北标识被外地恶意抢注的情况发生,我们该怎么办呢?”普法现场,面对相关企业和农户的疑问,法官们释疑解惑、建言献策,帮助消除潜在的风险。

  盐城拥有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70余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面对市场主体的多元司法需求,前不久,盐城中院推动成立了全省首家地理标志司法保护中心,通过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创优地理标志纠纷诉源治理机制,着力用匠心守护特色产业“金名片”。

  企业有呼声,责任做文章。2022年以来,盐城法院成立了56个司法服务小组,134名商事审判法官与辖区内的园区、企业实行“一对一”挂钩,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烦恼”,及时高效帮助“排雷拆弹”,汇聚同心护航的最大合力。

  而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法院也建立起走访、问题、交办、反馈和评价的“五张清单”,全力塑造精准施策、破解痛点的责任闭环。

  仅2022年下半年以来,盐城市两级法院就累计走访企业670余家,帮助解决法律问题470余个,将司法的“及时雨”精准滴灌在企业心坎上。

  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涉企纠纷构建的诉源治理机制也在不断向成熟定型聚拢。盐城中院相继与盐城市台办、中国人民银行盐城中心支行等单位打造出涉台、涉金融等案件的专业调处平台,将服务触角有效延伸至矛盾的始发地点、萌芽阶段,确保涉企纠纷介入快、判断准、处置效果好。

  此外,为提升企业内部治理能力,盐城法院常态化开展“商事审判进园区”活动,精心组织针对企业家、员工的培训辅导,定期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通过系列“组合拳”,全力将法治知识内化为企业成长跨越的“营养剂”。

  注重大数据分析,定期向党委、政府、市场主体发送司法建议、白皮书,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净化发展环境。2022年,全市法院4篇司法建议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1篇关于强化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保障的调研报告获江苏省委政法委表彰。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