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文,授牌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永宁人民法庭为“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永宁法庭又一次站在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起点。秉承以往,永宁法庭充分发挥前沿阵地作用,有效化解一批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和纠纷。其实施的“法润乡土”工程,更是深耕“希望田野”,夯实乡村振兴法治根基,成为法庭工作品牌,被评为司法服务发展“南京十大基层创新”。
解纷争,把服务落到企业急需处
“没有永宁法庭法官的帮助指导就没有我农场的顺利发展。”日前,永宁街道召开企业发展工作座谈会,翔辰家庭农场主李某作为代表发言。
李某是一位种植无花果的果农,这些年,依托乡村振兴,李某从一个小果农发展成为当地较有名的农场主。
一年前,他因承包的果园地发生纠纷被诉至法院。后来又因为线上销售的货物在途时间长致损等发生纠纷。接二连三的纠纷让这位老实巴交的果农发了懵。幸好,永宁法庭法官通过调解一一化解了他经营过程中的难题,还指导他在采摘、销售及签订合同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重新点燃了这位果农的希望之火。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
“十里温泉带、百亩九龙湖、千年古银杏、万亩苗木林”,永宁法庭辖区内有两个街道是远近闻名的温泉之乡、旅游之乡,吸引了不少外资来办厂谋发展。过去靠山吃山的百姓,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逐步发展出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旅游、品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聚焦乡村经济新变化,永宁法庭把司法服务送到企业急需处,解好服务发展这道司法方程式。
永宁法庭对近三年受理审结的案件逐案解析,形成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针对企业占比较高的买卖合同纠纷中合同履行不规范、对质量约定不明确等问题,送法上门、发司法建议等,给辖区企业送去司法“大礼包”。这两年,企业类似情形的纠纷明显减少。
既要治“未病”,更要治“已病”。近三年来,永宁法庭共审结126件涉企案件,其中调解结案占77%,促成许多企业“二次握手”。
创渠道,让纠纷化解更高效便捷
汤泉街道,是全国苗木之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苗木之乡加快转型升级,“小苗木”做成“大产业”。
“不仅苗木种植品种多了,销售的方式也有很多变化,一些年轻人借助网络时代的浪潮,打造自己的花卉苗木新名片。”永宁法庭庭长鄢志文说,“由此引发的纠纷既有传统型的,也有涉及互联网销售等新类型的。”
永宁法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司法服务“三农”新渠道,使诉讼服务向田头延伸、向现场延伸、向网上延伸,推进纠纷一站式化解。
因为铺设的自来水管道破损漏水,致80余棵苗木被淹死。原告江某在网上找到永宁法庭网格法官咨询,法庭、街道、社区三方联动调解,促成该纠纷调解结案。“没想到,现在有个纠纷会有这么多人来关心,纠纷调解过程也很温暖。”江某说。
这个被江某形容为“温暖”的调解来自于永宁法庭创设的“法庭+N”多元联合调解和“1+3+N”的司法网格化服务组织。
审判方式的变革也在不断满足群众对“快”的需求。从2020年开始,永宁法庭进行案件繁简分流改革。今年截至11月,永宁法庭受理各类案件1737件,诉前调解710件,调解成功率48.97%;小额程序、简易程序审结占比86.41%,平均审限同比缩短17.4天。
永宁街道是旅游之乡。永宁法庭在珍珠泉、老山森林公园等主要景点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还与街道社区成立旅游解纷联动调处中心,真正实现群众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送法律,在百姓心中播下法治种子
从2019年开始,永宁法庭精心打造“法润乡土”工程。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法润乡土”从最初单一法律微课堂,发展为“法官驿站”“浦法快递”“法律诊所”三个平台模块的系统工程。
“这三个模块都是从群众需求出发,目标上立足服务、指向上贯穿治理、路径上指导并参与矛盾预防和化解,各模块功能互相融会,互为促进。”浦口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徐小虎说。
普法工作不只是以通俗的语言向群众解读法律的内涵,更需要在法治实践中全过程同群众保持良性互动。这样的普法理念在“法润乡土”工程中随处可见。
“花海中的微课堂”,法官走进社区油菜花海,向花农以案释法;与社区共搭说事、议事、调事平台,推动法治乡村建设;联系村两委,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共建无讼社区;开设法律诊所,定期与企业主、社区干部和群众研讨法律问题……
送法不止于此——
赌博、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是顽固性陈规陋习。永宁法庭以审判清积弊倡清风,针对个别地方村规民约内容空泛等问题,协助社区村委会修订完善,推动移风易俗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个案公正,才会让群众相信法律。对群众关注、影响力较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违法占用耕地、生态环境纠纷等,永宁法庭坚持把庭审搬到社区,让庭审成为法治公开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将司法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的法治动能。”浦口区法院院长薛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