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出台,这也是我国首部聚焦暗夜星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保护暗夜、守护星空,为的是给天文观测创造有利条件。就中国来说,建造大型光学望远镜并不难,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建造地并不容易。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青海冷湖赛什腾山在柴达木盆地的茫茫戈壁中被发现,其自然条件符合世界顶级天文台址的要求。在这里,未来会有30多个望远镜建成运行,成为亚洲最大的天文观测基地。对于这一极其宝贵的国家战略性稀缺资源,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保护非常有必要。
“仰望星空”是人类特殊的浪漫,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类文明澎湃向前的动力之源。但需要看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夜空的灯火被视作衡量城市乃至国家发达程度的指标。五彩霓虹装饰了城市夜空,可问题在于,当越来越多城市成为不夜城,资源浪费、光线污染、精神焦虑等一系列负面效应也愈发凸显,许多人已经想不起上次抬头看到璀璨星空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更没机会体验夜晚数星星的童趣。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治理城市光污染、保护“暗夜资源”留住一份自然之美,既是提升城市居民获得感的举措,也是社会文明水位提升的表现。
让静谧的归静谧,喧嚣的归喧嚣。北京明确“十四五”时期在城乡环境建设管理中要实施“暗天空”保护,上海在环境保护条例中新增防治“光污染”的内容,南京就划定“暗夜保护区”征求公众意见……越来越多城市正在将保护“暗夜星空”提上议程,守护追“星”的美好愿望。同时也需要看到,又要保护星空,又不能妨碍城市的运行,把握其中的分寸并非易事。城市治理者应当因地制宜地审慎思考,在区域规划、补偿机制等上下更多功夫,方能让月光皎洁、银河澄明。
刘慈欣在《朝闻道》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设定:一个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预警的阈值,于是,人类的文明开始了。如同空气、水和森林,把星空这种自然资源保护好,也是城市文明发展、和谐宜居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