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堂”解决纠纷
2022-10-25 09:04:1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静
 

  国庆在家和爸妈一起看了热播电视剧《底线》,难得享受了一把追剧的“亲情”时间。追剧过程中,看着男主角——立案庭庭长方远为调解一个案子给当事人端茶递水,随后费尽口舌逐个“击破”,妈妈看了我一眼,发出了灵魂拷问:“你们工作都这么干的吗?为什么一定要调解,判了不行吗?”

  我笑了笑,思绪飞到一个月前,自己刚刚到立案庭报到的时候,一位阿姨带着一沓民间借贷纠纷的证据材料要求立案。

  “法院会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请您耐心等待。”

  “好的好的,在上法庭前,听说咱们法院会让双方聊聊的对不对?”

  “您说的是调解吧,是这样的,但调解是自愿的,您愿意调吗?”

  “大家都是十几年的朋友了。之前他说资金周转困难,我就把钱借给了他。但是一年多了他一直不还,后来电话都不接了。我也不想走到诉讼这一步,能调就调吧,利息也不用他还了,本金还我就行。”

  随后,该案在特邀调解员的主持下,借款人和阿姨顺利达成调解协议,借款人同意3天之内归还欠款,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诸如此类的案件还有不少,这些案件也让我对中国老百姓和法院的职能产生了更深的认知。中国人骨子里刻着善良,受“以和为贵”的传统观念影响,很多老百姓其实都不愿意到法院来,自己占理,也宁可吃亏忍让,不想和别人对簿公堂。

  司法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审判之外,我们也要加强诉源治理,建立起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让更多纠纷“不过堂”就能得到高效解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