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政法英模|田亚欣:把百姓当做亲人 用心传递司法温暖
2022-08-20 10:00:57 | 来源:山西高院融媒体团队
 

  往山区的路越来越窄,盘山蜿蜒而上,峰回路转间数不清过了多少弯道与陡坡。

  初夏阳光灼灼,黄土高原上,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酸枣树疯长着。

  近一个小时车程后,终于抵达临汾市曲亭镇韩略堰村。停下车后,记者随着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负责人田亚欣顺着崎岖小路继续向上爬。5月18日,她要去回访住在村头山顶上的李小明。

  红肿的双脚依然冰冷 笑容却是那么温暖

  走进窑洞,田亚欣一放下手里的水果、点心,径直来到这家男主人身边。

  57岁的残疾人李小明正在锅灶旁的轮椅上坐着,一双红肿的脚格外刺眼。田亚欣想都没想,俯下身蹲在那里去摸那双受伤的脚,嘴里念叨着:“最近感觉怎么样?腿和脚有知觉了吗?”

  事情原委还得从16年前讲起。

  2005年,也是这样的五月天,李小明在某煤矿干活时遭遇意外导致下肢瘫痪,获得赔偿金17万元。

  看病、盖房子花去一部分后,夫妻俩商量着将剩余的5万元由李小明的姐夫高某担保借给刘某,约定月息2分。此后每个月刘某都会依约将利息悉数交由担保人高某转给李小明。

  时间一晃到了2014年,刘某去外地打工断了音讯。这下可急坏了李小明,“这钱是用来养活我下半辈子的,现在钱没了、人找不见了,以后日子可怎么过啊!”

  情急之下,2015年7月17日,李小明让几个乡亲把他连人带轮椅拉到了法庭。时任甘亭法庭庭长的田亚欣接待了焦灼中透着沮丧的李小明。

  考虑到刘某下落不明,李小明提供不出借贷、还息的完整证明,田亚欣决定先进行走访。

  第一次走进这个坐落在山上的窑洞,她心里不由得一惊:室内破旧不堪,掉着渣的土炕边堆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瓶,丈夫残疾,妻子患有间歇性癫痫病,俩人都需定期服药。

  田亚欣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才深深感觉到这笔钱对李小明家来说是多么重要,简直是“救命钱”!

  几经周折,终于在2015年10月9日联系到了在广西打工的刘某。考虑到李小明腿脚不便,经过做被告的思想工作,两天后田亚欣背着国徽来到李小明家。

扛着国徽去审判

  2015年10月11日,那是一个星期天。李家院子里里外外围满了人,村里的乡亲们不约而同来旁听田亚欣怎么断案。通过几方当事人当面对质,法庭帮助他们厘清了这几年的账,查清了借贷和一笔笔还息事实,又反复做刘某工作,让他考虑李小明家的实际困难,尽力还款。

  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田亚欣一刻没闲,一趟趟忙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李小明患病的妻子来到她面前,什么话也不说,憨厚地笑着,手里端着一碗水示意让她喝。田亚欣内心一紧,一阵热流从心头涌过。

  最终,三方当事人达成还款协议,刘某当庭偿还了部分欠款。

  案子圆满调解后,田亚欣记挂在心,一遍遍和刘某联系,督促履行。直到刘某将本金、利息全部还给李小明,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当时钱要不回来,我连寻死的心都有了,幸亏田法官帮我把钱全部要回来。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我们的好法官!”李小明坐在轮椅上眼含热泪。

  案结事了,田亚欣的心里却没有完全放下。李小明家的困难她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此后六年间,她只要有时间就到山上回访,在这三间黄土窑洞里,到处留下了她的痕迹:从水果、方便面到炕上的生活用品,只要条件允许,她一一都给买到位。

  每次回访,她都要去摸那双红肿的脚,问小明是不是恢复了知觉。回来的路上她心疼地和大家说:“那双脚还是冰冷的!”

  这脚虽是冰冷的,但李小明夫妻脸上灿烂的笑容格外温暖。

  “6年了,她年年都来,比我亲闺女都亲”

  “我的闺女来了!”

  走访的过程中,头发花白的孟大娘一见面就亲切地握住了田亚欣的手,久久不放。

  2015年7月,洪洞县甘亭镇北杜村的村委会主任找到田亚欣,说村里七十多岁的孟大娘,膝下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但丈夫去世后,孟大娘这家凑合一顿,那家对付一口,赡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三个儿子对于孟大娘的赡养问题态度十分一致:老人把两间房子分给谁,谁就负责养老。

  村委会干部劝孟大娘到法院起诉,老人怕一打官司,会让儿子们在村里丢脸,坚决不去法院。

  村干部无奈之下,只好来找田亚欣帮忙。听到这一情况,田亚欣匆匆赶到村里,进行诉前调解。

  看到法官来了,孟大娘一边讲述着自己的不幸,一边拿出药瓶,把里面的药全部倒出来,一颗颗数着,盘算着这些药还能吃几天,到哪天就断了顿儿。

  田亚欣看到这一幕,红了眼眶,哽咽着说“大娘,不要怕,你的孩子们不管你,我管!”

  话虽已出口,兑现承诺也不难,但返回途中田亚欣反复琢磨,拿钱养老只能解决大娘吃饱穿暖问题,可老人与子女的亲情却会因为这次放弃而割裂,这恐怕是让老人最寒心的事。

  田亚欣决定再去试一试,一次次和大娘的儿女们耐心交流,让他们知道了老人现在每个月的药钱都无从保障,即便如此,言语之间依然处处替儿女们着想;也让他们知道了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子欲养而亲不待”将是人生难以赎回的懊悔和悲怆。

  通过田亚欣和村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最终确定了一个既让老人满意、又让子女们接受,同时也符合本村“一年一管”赡养习俗的调解方案。

  方案执行过程中,屡生波澜,但她始终关注着孟大娘,一次次来回奔波、一次次化解危机。

  孟大娘的生活逐渐有了保障,日子一天天舒心起来。

  现在的孟大娘竟看起来比几年前还要年轻些,从屋里出来拉着田亚欣看院子里种的蔬菜、水果,当惊喜地发现草莓已经熟了时,弯下腰把最大最红的摘下来塞进田亚欣手里。

  80岁的孟大娘说:“案子办完已经6年了,这闺女还经常来看我,给我拿毛毯、衣服、被褥,买吃的、买喝的,这个闺女我是认下了,比我亲闺女都亲。”

  临别时,她要求和田亚欣拍张合影,并反复叮嘱:“照片洗出来一定要给我一张,这样我就可以天天见着我闺女了。”

  “老百姓有的不识字、不会写诉状,有的顾忌面子不愿意将家务事诉诸公堂,但只要有纠纷,我们都会管。”在基层法庭工作这么多年,田亚欣扎实推进诉源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埋在内心多年的秘密 让她把当事人当成亲人

  熟悉田亚欣的人都说,她把当事人当成了亲人。

  去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已经调到临汾中院从事家事审判工作的田亚欣,还会利用周末回洪洞,买一后备箱的热宝,一家一家送到困难当事人手里。

  对涉及赡养等纠纷的当事人回访也一直没有停止,她不在的时候就委托当地妇联主席帮忙去看看,只有知道大娘大叔们安好才会放心。

  把当事人当成亲人,源于埋藏在她的心里的一件事:记得是田亚欣上初一那年,邻居将排水渠挖到了她家墙根下,窑洞裂开了缝儿。父母欲修筑护垅,却遭到邻居百般阻挠,无奈之下将其告上了法庭。

  可是因为不懂法,诉讼请求不当,案子从一审、二审、发回重审、上诉到再次二审一直没有打赢官司。

  田亚欣目睹妈妈一次次往返于讨个说法的路上,领终审判决那天因为误了公共汽车,走回家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

  1993年田亚欣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时,母亲风尘仆仆来学校问她:“难道你不管家里的事情了吗?”

  作为家里长女,她默默地放弃了外企工作回家乡,分配到洪洞法院工作。

  在她心里,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地方。从做法官第一天起,她便立誓要让老百姓、哪怕是不懂法的人都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在立案庭期间,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她告诉母亲:当年法院的判决正确,咱家的诉讼请求不当,应该告相邻权关系中的排除妨碍。

  母亲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她又开始动员父母把争议的地全部让给邻居,在自己家院里埋石头垒墙翻新了房屋,演绎了一段新时代 “六尺巷”的故事。

  多年来,田亚欣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法官获得了不少荣誉:2016年,被临汾中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国优秀法官”;202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国模范法官”;被中央政法委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政法系统新闻影响力人物”;2022年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双百政法英模”!

  默默的付出总有人看在眼里,老百姓的爱戴怎么掩盖都掩盖不住。

  走家串户28年,田亚欣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老百姓也自然把她当作亲人。她用真心、真情、真爱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实现了自己维护公平正义、传递司法温暖的誓言。


责任编辑:刘泽